自制乒乓世界首份技术统计表,王楚钦为何输马龙?说得清清楚楚
说来惭愧,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等都有国际标准的技术统计,就连斯诺克都有长球成功率、击球成功率、出杆时间等的统计,羽毛球都有击球高度、击位位置、拍数的统计,我们这么多高校,这么多体育专业研究生,作为乒乓球王国,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了,我们的乒乓球,还从来没有一张《技术统计表》面世。
8月21日晚,在国乒奥运模拟赛男子团体决赛中,代表着国乒过去与现在的马龙3:1战胜了可能代表着国乒未来的王楚钦。
本号专门花了4个小时,对这场比赛自制了一系列的技术统计表,希望这份新出炉的乒乓球史上首份技术统计,能抛砖引玉,将国乒引上数字化发展的轨道。
这是全过程技术统计表,第一局、第二局的:
第三局和第四局的(带“.”的比分代表发球方):
然后,我们在此基础上,比较双方的“制胜分”、“非胁迫性失误”以及“10分以后”的这两项数据,分析王楚钦为何会输给了马龙。
首先看双方的“制胜分”:
再看双方的“非胁迫性失误”:
这场比赛马龙对王楚钦的四局比分为:14-12、11-6、12-14、11-7。王楚钦一共输掉9分。
这几项数据非常直观地将王楚钦为何会输给马龙,说得清清楚楚:
最大的原因是王楚钦居然有25个非胁迫性失误,仅这一项技术就比马龙差了10分,超过他的输分总数。排名第二的原因是马龙有18个制胜分,比王楚钦多4分。
我们再看看关键分阶段,暂取10分以后双方的“非胁迫性失误”数据:
10分以后双方的“制胜分”数据:
由此可见,关键分阶段,马龙要比王楚钦打得好得多。马龙没有失误,有8个制胜分;而王楚钦有5次失误,却只有2个制胜分。
也就是说,王楚钦可能其他时候都打得不错,但到关键时候,还是马龙更加主动和稳定。
另外,我们再看看相持3板(统计接发一方板数)以上的双方得分情况:
马龙得到17分,王楚钦得到14分。也就是说,马龙的多板相持能力要更强,或者说更有耐心和解决战斗的办法。
从数据统计还能看出,马龙在第三局出现了体力或注意力的问题,该局他的失误突然大幅上升,达到7个,而制胜分最少,只有2个。说明32岁的马龙的发挥,会有波动,或者说会主动做节奏的变化。而只有20岁的王楚钦,四局比赛很平稳。
从统计表还能看出,马龙的正手确实厉害,他的18个制胜分,15个来自正手;而王楚钦正反手十分均衡。
统计表还能看出其他许多......
当然,数据统计仅仅是双方在比赛中各种战术的反映,王楚钦失误多,制胜分少,也许并不是王楚钦能力弱于马龙,也许是马龙的战术对王楚钦更有克制作用,或者说,在老练的马龙面前,王楚钦还嫩。
从这个角度来讲,王楚钦的教练刘国正值得信赖。他在第三局1-4落后之后叫了暂停,然后这一局王楚钦一路追分,逆转取胜。我们听到,刘国正还在第三局结束后的局间休息,马龙换衣服去了之后,提醒王楚钦不要想一板打死,耐心打相持。
而赛后数据显示,王楚钦赢球的第三局,相持取得了7-4的领先。可惜王楚钦在第四局并未完全贯彻,他用全场频率最高的7个失误,丢掉了这最后的机会。
看完乒乓球史上的第一份技术统计,相信许多球迷们都会觉得这样的统计很有意义。
需要提醒国乒的是,日本队已经在这样进行每局比赛的技术统计,并以此来指导运动员的战术了。伊藤美诚的教练就每场比赛都拿一个小本子记数据。如果我们永远这样凭经验和感觉来指导比赛,可能会有落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