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一、二年级(第5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
友情提醒:
1,在电脑端下载“微信电脑版”,在电脑登陆你的微信,
2,打开这篇文章,点击鼠标右键,就可以直接打印啦!
记得打印一年级下(第五单元)易错题
【易错题1】4分+6分=( )角
【易错题2】一架售价56元。
(1)小明的钱正好够买这架玩具飞机,小明最多有几张10元?
(2)小文买这架玩具飞机,付的都是10元,他至少要付几张10元?
【易错题3】
【易错题4】
(1)一张可以换( )张、( )张和( )张。
(2)一张可以换( )张,也可以换( )张,还可以换( )张。
【易错题5】在 里填“>”“<”或“=”。
(1)30分 3元
(2)8角 9分
(3)5元6角 6元5角
【易错题6】
(1)小明买一辆40元的玩具小汽车,售货员找回10元,小明付了多少元?
(2)小明用50元买一辆玩具小汽车,售货员找回10元,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元?
(3)小明用50元买一辆40元的玩具小汽车,售货员要找回多少元?
【易错题7】小可带了一些钱去买文具,如果买一个文具盒,那么会剩下5元;如果用这些钱去买一支钢笔,那么会剩下13元。一支钢笔比一个文具盒便宜多少元?
【易错题8】
每种物品只买一件,50元最多能买多少种不同的物品?请在图上圈出来。
【易错题9】
小汽车和消防车比,哪一个贵,贵多少元?
【易错题10】小林和小军想买同一本童话书,小林缺20元,小军缺30元,如果用他俩的钱合买这本童话书,钱正好。这本童话书的价钱是( )元。
答案解析【易错题1】4分+6分=( )角
【错因分析】学生容易填为:4分+6分=(10)角,这是由于做题时没有注意后面的单位名称变成“角”了。
【思路点拨】4分+6分=10分,而10分可以转化为1角,所以4分+6分=(1)角。做题时要特别注意算式前后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算。
【易错题2】一架售价56元。
(1)小明的钱正好够买这架玩具飞机,小明最多有几张10元?
(2)小文买这架玩具飞机,付的都是10元,他至少要付几张10元?
【错因分析】第(1)题学生不理解“正好够买”的意思,只看到“最多几张”,所以会填最多(6)张10元;第(2)题忽视“付的都是10元”这个条件,只看到玩具飞机的价钱“56元”,所以误认为付了“56元”,导致错填至少(5)张10元。
【思路点拨】这是认识人民币“付币”中最容易混淆的两类题。小明和小文都是买56元的玩具飞机,由于这两题条件不同,问题不同,思考的方法也就不同。
第(1)题,这里关键要理解“正好够买”的意思,“正好够买”说明小明的钱不多也不少就是56元。那在56元里,最多就只有5张10元啦。
第(2)题,小文买这架玩具飞机付的都是10元,没有其他面值的人民币,那么付1张就是10元,付2张就是20元……如果付5张就是50元,但50元买不到56元的玩具飞机,所以还得再付1张,即至少共付6张10元才能买到。
【易错题3】
【错因分析】学生一般会把几元的与几元的合起来,把几角的与几角的合起来,往往就会出现“(11)元(15)角”。
【思路点拨】这题应属于“计币”,就是计算一共有多少钱。一开始可以把以“元”为单位的合起来,再把以“角”为单位的合起来,得到“11元15角”。但一般满10角就要转化成1元,所以应是“12元5角”。当然,还可以在计币时把满10角的硬币先圈起来,就是1元,再来数一数一共有12元,还余5角,就是(12)元(5)角。在“计币”时要记得“满10分时转化成1角”“满10角时转化成1元”。
【易错题4】
(1)一张可以换( )张、( )张和( )张。
(2)一张可以换( )张,也可以换( )张,还可以换( )张。
【错因分析】学生读题马虎的话,肯定会感觉这两题是一样的。往往会把第(2)题填成一张100元可以换(1)张50元、也可以换(2)张20元,还可以换(1)张10元。
【思路点拨】这题应属于“换币”。兑换人民币的准则是公平,因此,换币前后人民币的总面额不能发生变化。这两题看似相同,实则说法不同,要细细体会题意。
第(1)题是把100元换成50元的、20元的和10元的三种不同的面值,合起来是100元。因而可以是1张50元、1张20元和3张10元,也可以是1张50元、2张20元和1张10元。
第(2)题是把100元换成都是50元的,或者都是20元的,或者都是10元的。因而可以换2张50元,或者换5张20元,或者换10张10元。
【易错题5】在 ⚪ 里填“>”“<”或“=”。
(1)30分 ⚪ 3元
(2)8角 ⚪ 9分
(3)5元6角 ⚪ 6元5角
【错因分析】学生没有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而出错,如第(1)题30分3元;只比较数据,没有看清单位出错,如第(2)题8角9分;看数据马虎导致出错,如第(3)题5元6角6元5角。
【思路点拨】做人民币比大小的题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要非常熟悉,“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熟记了进率,才能很好地进行不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及比较。一般采用先统一单位再比较的方法,但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灵活采用方便快捷的比较方法。
第(1)题,理解“元”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0分,那么3元=300分,30分<300分,所以30分<3元。
第(2)题,不能只看数据不比单位,当单位不同、数据也不同时,一般先统一单位再比较,8角=80分,80分>9分,所以8角>9分。
第(3)题,这题是“几元几角”与“几元几角”比,但具体数据不一样,可得看仔细啦。可以先比“几元”,再看“几角”。“5元”比“6元”小,“几角”可以不比了,马上就能得出5元6角<6元5角。
【易错题6】
(1)小明买一辆40元的玩具小汽车,售货员找回10元,小明付了多少元?
(2)小明用50元买一辆玩具小汽车,售货员找回10元,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元?
(3)小明用50元买一辆40元的玩具小汽车,售货员要找回多少元?
【错因分析】这是购物问题中非常常见的一组题,如果学生没能理清“付出的钱”“用去的钱”与“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就非常容易出现解题的错误。
【思路点拨】仔细读题,理清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善于比较,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明确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1)题,小明买40元的玩具小汽车,“40元”即为“用去的钱”,“10元”是“找回的钱”,而问题要求“付出的钱”,其实就是求小明“原来的钱”。所以应该用“用去的钱”+“找回的钱”才是“付出的钱”,列式:40+10=50(元)。
第(2)题,“50元”是小明买玩具小汽车“付出的钱”,“10元”是“找回的钱”,而问题求“玩具小汽车”的价钱,其实就是求“用去的钱”。所以应该用“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列式:50-10=40(元)。
第(3)题,“50元”是小明买玩具小汽车“付出的钱”,玩具小汽车40元这是“用去的钱”,要求“找回的钱”,应该用“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列式:50-40=10(元)。
【易错题7】小可带了一些钱去买文具,如果买一个文具盒,那么会剩下5元;如果用这些钱去买一支钢笔,那么会剩下13元。一支钢笔比一个文具盒便宜多少元?
【错因分析】要求“一支钢笔比一个文具盒便宜多少元”,学生想到的往往是要找出钢笔的价钱和文具盒的价钱,再求它们的相差数,但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两种文具的价钱,所以会无从下手。
【思路点拨】仔细读题,会发现无论小可买文具盒,还是买钢笔,他用的是同样多的钱,这个信息特别关键。在无法直接比较文具盒与钢笔价钱相差多少时,因为买文具所用钱的总数不变,我们不妨可以换个角度去考虑:比较剩下钱的相差数!
从图中也能清楚地看出,买钢笔比买文具盒多剩的钱,其实就是钢笔比文具盒便宜的钱,列式:13-5=8(元)。
【易错题8】
每种物品只买一件,50元最多能买多少种不同的物品?请在图上圈出来。
【错因分析】学生忽视“每种物品只买一件”的要求,只选价钱最便宜的乒乓球拍5个;也可能选一个台灯和一个羽毛球拍,总价正好是50元的,却没有考虑“最多能买多少种”。
【思路点拨】读题一定要细致,特别是关键条件要圈划出来。“每种物品只买一件”,说明买的是不同的物品。而要求“最多能买多少种”,说明应挑最便宜的买,这样才能使买的物品最多。当然,还要考虑所买物品的总价不能超过50元。综合以上要素,从最便宜的物品开始挑选:乒乓球拍10元,计算器12元,羽毛球拍20元,合起来是42元,如果再买其他物品则会超出50元了。所以应该圈:乒乓球拍,计算器,羽毛球拍。
【易错题9】
小汽车和消防车比,哪一个贵,贵多少元?
【错因分析】学生看不懂图意,找不出小汽车和消防车的价钱,因而比不出哪个贵,贵多少元。
【思路点拨】在这两幅图中,都有台灯,而这2盏台灯是一模一样的,价钱自然也是一样的。所以要比较小汽车和消防车价钱的多少,可以比较小汽车和台灯的总价52元,跟消防车和台灯的总价64元的大小关系即可。64元>52元,所以消防车的价钱贵,贵64-52=12(元)。
【易错题10】小林和小军想买同一本童话书,小林缺20元,小军缺30元,如果用他俩的钱合买这本童话书,钱正好。这本童话书的价钱是( )元。
【错因分析】本题中的条件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诸如“缺20元”“缺30元”“合买钱正好”等的意思,故而出现解答错误。
【思路点拨】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很重要。小林和小军买的是同一本童话书,因而题中所说的“小林缺20元”“小军缺30元”,是对同一本童话书的价钱而言。也就是说,小林的钱比这本童话书的价钱少20元,小军的钱比这本童话书的价钱少30元。“把他俩的钱合起来买童话书时,钱正好”,要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画图帮助思考。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林买书缺的20元其实就是小军现有的钱,而小军买书缺的30元,其实就是小林现有的钱。所以只要把20元和30元合起来,就是这本童话书的价钱,列式:20+30=50(元)。
校对:胡蕾
记得打印二年级下(第5单元)易错题
【易错题1】比大小:5分米 ⚪ 51毫米
【易错题2】阅读时,我们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 )比较合适。A. 3厘米 B. 3分米 C. 30毫米
【易错题3】填单位:某地区2021年1月份的降水量为48( )。
【易错题4】一根24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长( )米。
【易错题5】一根长100米的绳子,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6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易错题6】10张纸摞在一起大约厚1毫米,100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 )米。
【易错题7】两根同样长的彩带,第一根用去125厘米,第二根用去147厘米。哪根剩下的长?
【易错题8】王师傅要将一根3米长的木头锯成若干相同长度的小段,共锯了5次,每段长多少分米?
【易错题9】有一座63米长的桥,两边从头到尾每隔7米有一个广告牌,这座桥上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易错题10】5个铁环套在一起(如下图),从最左侧到最右侧一共长多少厘米?
答案解析【易错题1】 比大小:5分米 ⚪ 51毫米【错因分析】有同学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清楚,以为进率是10。所以,错误地认为5分米=50毫米,填了“<”。【思路点拨】目前我们学了四个长度单位,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下: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那么,5分米=500毫米,所以,5分米>51毫米。【易错题2】阅读时,我们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 )比较合适。A. 3厘米 B. 3分米 C. 30毫米【错因分析】有同学对生活中的常识不太了解,错误地选择了“3厘米”。【思路点拨】我们在阅读时,身子要坐正,手捧书本,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这样才符合眼睛的生理机制,眼睛最不容易产生疲劳。所以,这道题应该选择B。【易错题3】填单位:某地区2021年1月份的降水量为48( )。【错因分析】 有同学对降水量的单位不了解,错误地填了“厘米”。【思路点拨】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易错题4】一根24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长( )米。【错因分析】有同学对题目中的“对折3次”不理解,以为就是平均分成3份,错误地算成24÷3=8(米)。【思路点拨】把绳子进行对折和平均分确实有联系,但对折3次并不是平均分成3份,我们可以拿一根绳子实际操作进行对折,不难发现这样的结论:对折1次平均分成2份,对折2次平均分成4份,对折3次平均分成8份。所以,24米长的绳子对折3次后的长度为:24÷8=3(米)。【易错题5】一根长100米的绳子,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6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错因分析】有同学审题不认真,看到题目中的“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6米”这个条件,想当然地认为要求的是“第二次用去了多少米”,错误地写成25+6=31(米)。也有同学看到用了两次,就想当然地认为问题是“最后还剩多少米”,错误地写成100-25-31=44(米)。【思路点拨】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先分析题目中的问题,看清要求的是什么。这道题的问题是“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绳子为什么会短?因为用掉了。那么,“短了多少米”其实就是求“用掉了多少米”。这样一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的“100米”是个多余条件,只需要把两次用掉的米数之和算出来即可。算式是:25+6=31(米),25+31=56(米)。【易错题6】10张纸摞在一起大约厚1毫米,100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 )米。【错因分析】有同学把10和10000的关系搞错了,也有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已知条件的单位是“毫米”,而问题中的单位是“米”,没有进行单位换算导致出错。 【思路点拨】首先,我们要根据题中的“10张纸摞在一起大约厚1毫米”逐步推算出10000张纸的厚度。因为10张纸大约厚1毫米,那么100张是10个10张,对应的厚度就是10个1毫米,即10毫米;1000张纸是10个100张,对应的厚度就是10个10毫米,即100毫米;10000张纸是10个1000张,对应的厚度就是10个100毫米,即1000毫米,1000毫米=1米。我们也可以直接从10和10000的关系来思考,因为10000里有1000个10,所以10000张纸的厚度就是1000个10张纸的厚度,也就是1000个1毫米,即1000毫米,1000毫米=1米。【易错题7】两根同样长的彩带,第一根用去125厘米,第二根用去147厘米。哪根剩下的长?【错因分析】有同学看到题目中的125和147这两个数据,就对它们进行大小比较,因为147>125,就错误地认为第二根剩下的长。【思路点拨】我们要根据题目的意思认真思考“用去的”和“剩下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两根彩带总长度相等,那么用去的长,剩下的就短,反之,用去的短,剩下的就长。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第一根用去125厘米,第二根用去147厘米”,可知125<147,即第一根用去的短,那么第一根剩下的就长。【易错题8】王师傅要将一根3米长的木头锯成若干相同长度的小段,共锯了5次,每段长多少分米?【错因分析】 有同学把题目中的“共锯了5次”错误地理解成了“共锯了5段”,所以算式错写成3米=30分米,30÷5=6(分米)。【思路点拨】锯木头的问题,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弄错的就是“锯的次数”和“锯的段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平时说的“一刀两断”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锯1次应该得到2段,锯2次就得到3段,锯3次得到4段……以此类推,我们能发现“锯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1”。那么,锯5次得到6段(如下图),每段的长度为:3米=30分米,5+1=6(段),30÷6=5(分米)。【易错题9】有一座63米长的桥,两边从头到尾每隔7米有一个广告牌,这座桥上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错因分析】有同学没注意到题目中的“两边”和“从头到尾”两个关键的信息,错误地写成了63÷7=9(个)。【思路点拨】首先,我们从桥的一边来思考,根据题意“63米长的桥,每隔7米有一个广告牌”,能算出63米里有9个7米,即63÷7=9(个),因为题目中“从头到尾”的意思是桥头和桥尾都有广告牌,那么广告牌的数量就比7米的个数多1,即9+1=10(个)。再根据“两边”算出一共的广告牌数量:10×2=20(个)。【易错题10】5个铁环套在一起(如下图),从最左侧到最右侧一共长多少厘米?【错因分析】有同学没有仔细观察图,忽略了两个铁环套在一起时的重合部分,把最左侧到最右侧的总长度简单地看成5个8厘米的总和,错误地写成了5×8=40(厘米)。【思路点拨】考虑到每个铁环的厚度是5毫米,要求最左侧到最右侧的总长度,我们可以把整个铁环进行分割(如下图)。第一个铁环的长度为8厘米,接下来的4个铁环每个都要从8厘米中去掉2个5毫米,所以这4个铁环的长度都是7厘米。由此得出,最左侧到最右侧一共的长度为:4×7+8=36(厘米)。这道题还可以先假设5个铁环不重合,这5个铁环的总长度为5×8=40(厘米),每两个铁环套在一起就重合掉了2个5毫米,即少了1厘米,那么一共重合了4次,就少了4厘米,算式为5×8-4=36(厘米)。校对:蒋珏
往期回顾一年级
1.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一、二年级(第1-2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2.一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2)|特别关注3.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一、二年级(第3-4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4.一年级(第三、四单元)易错题(2)|特别关注5.期中复习,十大易错题!(一年级)|特别关注二年级1.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一、二年级(第1-2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2.二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2) |特别关注3.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一、二年级(第3-4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4.二年级(第三、四单元)易错题 |特别关注5.期中复习,十大易错题!(二年级)|特别关注 三年级1.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三、四年级(第1-2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2.三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 (2)|特别关注3.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三年级(第2、3单元)、四年级(第3-5单元)十大易错题4.三年级(第三、四单元)易错题 |特别关注5.期中复习!十大易错题!(三、四年级)|特别关注 四年级1.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三、四年级(第1-2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2.四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2) |特别关注3.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三年级(第2、3单元)、四年级(第3-5单元)十大易错题4.四年级(第三单元)易错题 |特别关注5.期中复习!十大易错题!(三、四年级)|特别关注 五年级1.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五、六年级(第1-2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2.五年级(第一单元)易错题(2) |特别关注3.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五年级(第2-3单元)、六年级(第3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4.五年级(第三、四单元)易错题 |特别关注5.期中复习,十大易错题!(五、六年级)|特别关注六年级1.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五、六年级(第1-2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2.六年级(第一、二单元)易错题(2) |特别关注3.扣分最多的题来了!五年级(第2-3单元)、六年级(第3单元)十大易错题 | 特别关注4.六年级(第三、四单元)易错题 |特别关注5.期中复习,十大易错题!(五、六年级)|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