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颗粒胶的前世今生
原标题:乒乓球:颗粒胶的前世今生
乒乓球:颗粒胶的前世今生
自乒乓成为一个国际比赛项目之后,我国乒乓运动一直居于世界的主导地位,因此为了使乒乓赛事更具有观赏性、也为限制中国队长期以来的统治地位,国际乒联针对乒乓球项目做出了大量的改革。但是随改革而来的还有对运动员打法的改变,使得原来颗粒胶打法的运动员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运动员对反胶胶皮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技术的使用。然而颗粒胶打法具有速度快、球风怪、变化多的优势,在比赛中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从乒乓球运动在英国的发展之初,球拍材料从羊皮纸到木板,再到一九零三年发明了胶皮拍,才使得乒乓运动得以迅速发展。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成立于1926年,此后的25年共举办18届世乒赛,世界各地运动员大都盛行使用表面是颗粒胶皮的木制球拍。不仅在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还能让球形成相应的旋转。在流行此打法的欧美国家,不少选手夺得了世界冠军。
在此阶段欧洲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沿,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在一九五九年的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中,中国球员容国团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此后,中国队在国际乒联中展露身姿。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主要技术风格的直拍正胶近台型快攻打法。现代乒乓球的发展阶段一般包括以下六个阶段,荣国团夺冠处于发展的第三阶段,第六阶段1991年以后,中国队经过数十载的历练,历经几次失利后,队伍不断壮大,走出低谷,重攀高峰。与此同时,乒乓球已成为中国的“国球”,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一项运动。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胶皮覆盖物也出现了许多不同。从开始使用颗粒胶皮时,中国队运动员使用颗粒胶打直板正胶近台快攻。至此,颗粒胶和中国的近台快攻完美地结合,铸就了中国乒坛百花齐放的方针。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开始突破两面反胶的界限,开始使用一面颗粒胶配合反胶使用。荣国团作为直板正胶选手,使用颗粒胶取得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后,直板正胶作为我国的主要技术得到发展。
在此后的三十余载,我国运动员使用正胶取得冠军的成绩日益增加。同时,颗粒胶生胶、长胶打法的运动员人数也日渐增多。颗粒胶打法在乒坛早期代表人物有:荣国团、庄则栋、李富荣、江嘉良、谢赛克、张燮琳、邓亚萍、刘国梁、杨颖等。近些年又在女子运动员中不断涌现,李佳薇、王越古、福原爱、姜华珺等在颗粒胶的发展上又创造了不少辉煌。在乒乓球运动的历史发展中,颗粒胶打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十一世纪后,中国乒乓球水平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为了使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同时也为限制中国长期的称霸地位,国际乒联做出了大量的改革:2000年10月由直径38mm改为40mm,“小球”变“大球”、重量由2.5g改为2.7g;2001年9月1日起,将原有一局比赛21分制改为11分制、每五分轮换发球,改为每两分轮换发球;2002年9月1日后实行无遮挡发球;2008年9月开始实施的禁胶令,严格限制了赛事球拍采用“有机胶水”粘贴,需采用“无机胶水”。比赛规则的改变,是为了降低旋转和球速、削减来球质量、提高比赛回合板数、提升比赛观赏性。运动员的打法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原有颗粒胶打法的运动员在规则改革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颗粒胶比赛中速度达不到原有水平,发球技术受到限制。在中远台相持过程中,颗粒胶更是没有反胶的力量和往前冲的旋转,处于下风地位。
2002年,刘国梁宣布退役。此后,颗粒胶打法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显露头角的人逐步下降。通过在更多的世界大赛中夺冠运动员使用胶皮的打法、启蒙阶段以及学校体育中选用胶皮的比例,都可以反映出使用反胶胶皮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技术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使用反胶胶皮的运动员增多,颗粒胶皮打法也愈加稀缺。但是,颗粒胶打法具有速度快、球风怪、变化多的优势,在比赛中也是制胜的主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之后使用颗粒胶皮的人数日渐减少,对于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全面性并不乐观。现今是两面反胶打法为主导的世界趋势,颗粒胶打法运动员中不定期会冒出黑马,给反胶打法以重大一击。
特别是随着伊藤美诚在日本、瑞典的公开赛打败了国乒多位主力并二次夺冠后,对颗粒胶打法的关注程度到达了近年来的又一次顶峰,就连地表最强十二人赛中都规定女队中必须要有2名进攻型颗粒胶打法,孙铭阳和何卓佳入选。颗粒胶打法还在业余乒乓球圈中存在,譬如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自身身体素质较差、跑动慢、步伐不到位,因此打长胶的多以老年人为大多数;还有一些从小练过接触过乒乓球的中年人群,也就是在乒乓球发展的第三阶段以后,全国时兴直板正胶打法,因而正胶快攻打法也占一定比例;还有一些人认为比赛中使用颗粒胶会使对手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出现,从而赢得比赛胜利,这部分人会使用不同的颗粒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