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蹴鞠图”看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
原标题:从“蹴鞠图”看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
从“蹴鞠图”看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
从“蹴鞠图”看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
文/张云鹤
蹴鞠被视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起源于古代齐国(今山东临淄),勃兴于汉唐时期,成熟于宋代,广泛流行于宫廷和民间。它产生之初作为军事训练的项目,到后来逐渐成为宫闱娱乐、文人交游的普及化体育游戏,寒食节蹴鞠也成为节日期间具有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
著名的蹴鞠绘画作品有《宫中图卷》《长春百子图》《宋太祖蹴鞠图》等。从现有能搜集到的蹴鞠绘画作品来看,其作为美术文化成果不仅具有审美意义,同时它们作为特定时代的视觉文化图像,又表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各种审美观和文化意识。
明代 商喜 《明宣宗行乐图》局部
以理节情:蹴鞠图中的儒家审美观
从当前流传于世的蹴鞠图来看,“以理节情”是蹴鞠图所共享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由儒家思想主导,目的就是要把无拘无束的情感和时代伦理的理想化状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情”寓于“理”之中。
宋代 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 局部
如蹴鞠分为“白打”和“筑球”两种踢法,表现“白打”踢法的蹴鞠图有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钱选的《宋太祖蹴鞠图》和黄慎的《蹴鞠图》等,从多幅蹴鞠图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人物动作幅度非但不是很剧烈,反而显得柔和有度,画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脚尖和鞠即将碰在一起的瞬间来表现鞠戏状态,这就把游戏之人在将要接球时内心紧张而又兴奋的“情”合理地与“理”结合在了一起,这样有节制的表现鞠戏状态,使一切都在规规矩矩的和谐状态中展开,而不过分地显露情感的不羁和奔放。深究其原因,与儒家思想对绘画的要求有关。
再从服饰来看,鞠戏的人物多是身穿繁缛的衣衫,虽然宽松,但仍感觉服饰繁多,显得不适合进行鞠戏运动。即使是画面主要人物在抬腿踢鞠的瞬间,也能清晰地看出其衣饰对身体部位的紧密遮挡。之所以如此,显然也是与儒家伦理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规定有关,不珍爱自己的身体是为不孝。
清代 黄慎 《蹴鞠图》
蹴鞠图中的“以理节情”审美观在众多画家笔下反复出现,可见儒家伦理观念已内化在画家的习性当中,当画家在表现蹴鞠题材时,“以理节情”的审美观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画面的主要审美观念,承载着画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意识。
蹴鞠图中的大众趣味与文人审美
中国传统人物画在起源之初,目的就是承载“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但是到了汉代,人物画开始出现了注重世俗享乐和大众趣味的审美趋向。直至宋代,这些符合大众趣味的风俗场面开始在画家笔下呈现出丰富的体现。
元代 胡廷晖 《宋太祖蹴鞠图》
不同于宋代蹴鞠图高扬着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汉代蹴鞠图多表现的是沉湎享受的生活作风和对日常生活的乐观态度。这是由于宋代之后工商业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重农抑商”的价值理念得到扭转,世俗化审美成为文化价值的主基调,甚至影响到了宫廷审美。在宋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跷、藏挟、杂旋、弄抢碗瓶、龊剑、踏索、寻瞳、筋斗、拗腰、透剑门、飞弹丸、女伎、百戏之类皆隶左右军而散居,每大飨燕,宣徽院按籍召之。”由此可见,在当时,各种娱乐迅速占据了当时人们的闲暇时光,使得百姓们在生存之余,有了更多的乐趣。
在这个时期,上至朝堂,下至百姓,无不蹴鞠,甚至出现专门的蹴鞠组织。因此,很多作家把蹴鞠活动纳入画作中,使画作更具有大众化趣味。但同时,画家们又要思考,如何让蹴鞠类的世俗化题材以更加高雅的方式入画,避免落入俗套呢?对此,画家通常将描写蹴鞠的场面和上阵对战的“球员”进行“雅”化的处理。
宋代 马远 《蹴鞠图》
用文人笔法描绘世俗蹴鞠题材,让“大众趣味”与“文人审美”融于一幅画面当中,在马远的这幅《蹴鞠图》当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这幅作品摆脱了世俗风味,区别于生活中大汗淋漓、互相推攘的蹴鞠现实,呈现出“流星追月”的艺术特色:画中人物均为“昂首”姿势,仰视正飞扬在空中的蹴鞠,独特的画面视角使得整幅画面呈现“雅”的意境,同时又能表现出游玩之人的逍遥神态。画面背景竹林茂密,树木丛生,更添了几分闲逸趣味。
蹴鞠图中的“女性气质”与“身体美学”
在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画家把自己对美的认识呈现在画面中,表现最具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而女性在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承载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对美的认识不是自己独自想象出来的,而是受时代的影响,反映出画家所在时代对女性美的共性认识和相似的审美偏好。
明代 杜堇 《仕女蹴鞠图》局部
从北宋以来,蹴鞠开始成为坊间中的一种表演。表演者是女性,观赏者理所当然的是寻花问柳的男性。女性在鞠戏当中,裙带飘飞,鬓影凌乱,呈现出极富魅力的女性气质。随着女性鞠戏的流行,青楼女子更是把鞠戏看做需要掌握的才艺之一。元代的关汉卿在其词作《女校尉》中就有描写青楼女子蹴鞠时的香艳场景:“得自由,莫刚求。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惟蹴鞠最风流。”从众多画作中的女性形象可知,她们略显病态的羸弱身姿,恰好符合文人对于女性形象的想象。
相比较而言,男性鞠戏作品往往选择在郊外,背景是文人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女性鞠戏图如《仕女蹴鞠图》,地点则选在为家中庭院,画面左侧尤可以看出院落中的亭台楼阁,而画面中的水蛇腰,削肩膀,小眉小眼,是蹴鞠图中女性形象的典型特征;男性衣着随便,显得放荡不羁,体现了对性情的自由抒发,是一种“忘我”的状态,女性衣着的典雅正式,穿着为大家闺秀的样子,表情如闭月羞花般娇羞。#2022世界杯# #秀出你的世界杯主队#
宋代 张敦礼 《闲庭蹴鞠图》 局部
蹴鞠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重要的民俗种类,也是地域文化当中重要的品牌符号。蹴鞠图是对蹴鞠这一民俗活动和生活方式的艺术性表达,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史价值,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得以窥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蹴鞠、鞠戏的审美态度。
(张云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