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这样画,记忆效果才会好,很多人都画错了
理解人脑记忆原理,绘制思维导图才高效。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记忆大师东尼·博赞提出的记忆笔记工具,因为简单易用,见效果,很快风靡全球。
样例1:来自网络
样例2
思维导图为何能起作用?
1.符合大脑存储习惯
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脑更倾向于使用网状结构存储知识。
在1975年,Collins和Loftus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每个知识之间会形成相互关联,比如你想到“救火车”时,很自然会想到“火”或者“房屋”。
引自Collins和Loftus,1975
如同食物进入人体前,会被嚼烂,便于胃部吸收。思维导图也是如此,它把整块知识切碎,组装成大脑易于吸收结构,提高记忆的效率。
2.节省大脑内存
金庸小说里,周伯通的左右手互搏是个极其难学的武林绝技,原因就在于这门武功需要左手和右手分开做不同的动作,大脑容易运行超载,做不出来。
大脑平时用来工作的运行空间极其有限,一般不会超过5个记忆单元。有时我们不得不需要记忆多个知识。
以运动员打篮球为例,投球时,他需要先把手臂抬到合适位置,瞄准篮筐,然后用另一只手固定方向,最后才出手。每个动作都蕴含着大量信息,为了能记住,大脑发明了压缩机制——把大量信息压缩成组块。(类似电脑压缩文件,最终变成压缩包)
思维大脑是以一个中心向四周进行发散的结构,需要回忆时,直接凭借中心,提取剩余部分。
来自《用思维导图聊日常英语口语》
怎么画思维导图才高效?
不管使用电脑还是彩笔绘制导图,最核心的原则是理解。
把知识理解吃透,而不是单纯将黑板上的知识摘抄下来,只有这样,记忆效果才会好。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到发现,理解关键就在于,新旧知识产生关联。
如果是绘制读书导图,可以从几个方面寻找关联:
背景:谁发现这个知识点的?前辈有谁,提了什么理论?现在发展情况怎么样?层级:这个知识和以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两者是并列、从属还是递进的关系?现象:有什么现象能用新学的知识解释?经验:我有什么类似的经历?应用:我能怎么在生活中应用?……比如学到牛顿定律时,了解伽利略和牛顿之间的联系,后世爱因斯坦对牛顿体系的更正等等,把理论发展脉络理清后,再回去看牛顿的几大定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你对思维导图有什么疑惑?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