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最适合疫情时代的乒乓赛制
原标题:应该是最适合疫情时代的乒乓赛制
之前【 简断截说——回来总是好的:复赛,回归和新赛制 】说了,从WTT和之前尝试的一系列比赛,我的观感是国际乒联的改革好像有点跑偏:
在这个别的项目都在提升观赏性的年代,国际乒联尝试的方向,其实是变着花的增加关键分出现的频率:不管是10分之后的突然死亡,还是第七局的短局制度。
关键分就意味着压力大,压力大就意味着运动员的发挥打折,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充分[1]。
所以顺下来,这事情大概是这样:乒乓球觉得自己是一项很普及,但是观众数量不够的运动。没有观众数量,不好商业化,大家也就没有饭恰。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乒联用了一系列手段来:
鼓励运动员参赛(从ELO式的对阵双方计算分数,变成比赛进度得到分数,再用积分决定大赛参赛资格等等) 尝试利用赛制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尽量频繁的发挥打折 ??? (黑人问号.jpg)[2]起码从个人观点,国际乒联的改革过多的着重于增加比赛的结果的悬念,却忽略了本身不精彩的比赛无论结果都很难有观众。
这就是上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有媒体那边的老师问对于改进有什么看法。所以,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提升比赛观赏性做出的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确定一下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对目前的比赛的赛制做出一些改进的提议,以期能够鼓励运动员充分发挥,从而增加比赛的观赏程度。
可选:比现在的赛制更适合当前的大情况
让我们再来确定一下非目标
这个改进的目的 不是 让某些协会更有利,它的目的是尽量让所有协会的选手都能更好的发挥在这个前提下,让我们进行一些探讨。
按照之前之前说的前提,关键分总体而言会让选手发挥打折扣,那么为了让选手充分发挥以改进比赛观赏性,有这么几点值得考虑
它应该有一定容错性:如果选手一段时间发挥不太好,赛制应该给足够的空间鼓励选手继续发挥。
它应该鼓励流畅的执行比赛:比赛节奏流畅会让观众更加容易欣赏比赛,也让运动员更加容易投入比赛
如果回看自从2000年改大球以来的所有的比赛,大部分的赛制和规则调整都不直接参与这两条,甚至大部分是相反的。11分和两分发球很长时间让比赛的节奏变得更慢,因为选手要仔细斟酌每一分球的战术,分量大的比赛中两边反复摸桌子的情况很常见,以至于后来乒联要针对性的设计规则来限制选手降低比赛节奏,设置使用毛巾的时间。
但回顾历史,有些尝试虽然数量有限,但却体现出和我们的目标类似的精神。
2016年直通吉隆坡的队内比赛,采用的是九局五胜的赛制,“目的是希望队员不要轻易放弃每一局比赛”。如果各位还有印象,这次的直通比赛是历年比较激烈的一次,因为队内比赛,选手彼此熟悉,而且赛制更长,追分的机会更多,比赛的录像精彩分数很多,整体让人印象很深。
就这次比赛,大家有印象的话
凑某种程度上说,九局五胜和21分球赛制有类似的地方。两者都分数比较多,21分因为当时规则,罚球有遮挡,优势比较大,所以即便落后7-8分都很容易追回来。
相比之下,九局五胜制在现在的规则下不会因为手拿发球就追回更多分数,但是因为局数多,所以追回的空间大。
但是九局五胜制度有一些不太容易回避的问题:
21分制下五局三胜,五局打满要105分左右(不考虑10平后先得2分获胜的情况),现如的器材变化,对体力的要求远比过去要高,九局五胜制度双方要打到99分,几乎和21分时代持平。这种强度的比赛如果长期执行,对选手的体力和健康都是更大考验。塑料球之后球员的伤病已经比以前多,用这个赛制可能会加剧这种风险。
中国队直通吉隆坡的比赛中,明确要求了每一局比分都会计算到最后的名词,而且是循环赛,这些因素鼓励选手不轻易放弃每一局;在单淘汰赛中,如果每一局对最后结果没有影响,那本来在七局四胜的赛制中就很少翻盘的0-3,1-3落后,可能再九局五胜的赛制中落后一方就直接放弃比赛了。换言之,只加强赛制本身是不够的。
跟九局五胜思路类似的,还有16分制度。11分刚开始的时候,一些人对每局比赛长度被腰斩显得不太满意,认为或许16分,每人三分发球作为折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这个思路和九局五胜有类似的问题
七局四胜打满大约112分,比21分更长;五局三胜80分,比现在11分七局四胜稍微长一些。采用五局三胜从议题来看和之前区别不太大,七局四胜则过长。
采取三分轮换发球对已经20年的11分发球是推倒重来性质的重新构建,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或许得不偿失;如果仍采取两次轮换发球,那么无论是15还是16分都有各自的问题;即便采取两分发球,对比赛本身也是个不小的变化
简而言之,16分在目前的议题下,要么和之前区别不大(比赛长度),要么和现在比赛区别过大(三分轮换发球)
上次媒体的老师问我的想法,我当时考虑的赛制其实是在乒乓球中很少使用,但是很多其他竞技比赛(尤其棋牌类和电子竞技)采用的很普遍的双败淘汰。
百度百科-双败淘汰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8C%E8%B4%A5%E6%B7%98%E6%B1%B0%E5%88%B6
简单介绍的话,就是双败淘汰,选手需要输掉两轮比赛才真正被淘汰。如果选手一路获胜,那么和现在的淘汰赛制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选手输掉比赛,他并不会直接被淘汰,而是被编入败者组,和同样轮次输掉的其他选手再打上去,直到要么他第二次输掉被淘汰,或者最终和胜者组的冠军交手。
为了更加直接说明,图示说明
双败赛制,相比目前的赛制
有一定容错性:选手需要被淘汰两次才被淘汰。就算比赛轮次较早输球,仍然有最后问鼎冠军的机会。
也因为是双败淘汰,所以真正的关键分其实是输掉一次之后第二次的关键比赛,所以相对来说选手肩负回家的压力要不那么直接,比赛也更多,所以鼓励更流畅的比赛。
比分赛制可以和目前完全一致,仍然采取11分,两轮次发球,单场比赛和目前完全相同
说的更直接一点: 现在就一条命输了就没了的赛制,许昕和泥洼老师都浪成这样,如果双败,你觉得它们会不会浪上天?这观赏性会如何?
另外,从败者组打上来,慢热的选手有更多机会打出水平,投入快的选手容易先在胜者组,轮空较多,更容易保留精力。
这之外,双败淘汰有一些额外的优势
对于协会参赛不频繁的选手相对公平:对于那些一年只有几次比赛机会的选手,一次比赛还没适应好就直接回家的情况会缓解。国际乒联巡回赛的用球俱乐部用的偏少,而改了塑料球之后种类之间的区别更大,适应也更需要点时间。
在疫情阶段,它可以保证选手有足够的机会在好不容易隔离之后参加的国际比赛中有更充分的机会:隔离14+7之后首轮就回家,对于来参赛的选手来说还是挺难的。
因为双败淘汰可以直接不需要三四名决赛就能直接确定名次,对于国际乒联目前的以比赛晋级确定分数的方式,可以更直接,更有区分度的给予积分,这也让每一轮比赛都更有动力:没有夺冠无望的三四名决赛,每一场比赛都是同时向冠军和名次进发,再加上名次和奖金。
对于观众来说,赛制本身更有戏剧性:如果夺冠大热掉进败者组,那么一路从败者组杀回来然后二次挑战对手的故事很有卖点。
当然,双败淘汰赛制也有其问题,主要来自于大量增加的比赛数量
相比于单淘汰,N个人参加的比赛,需要2*N-1场比赛才能确定冠军。
这个问题有几种解决的方式:可以先用小组赛淘汰,选出较少的选手之后再双败
这个赛制要比单淘汰复杂得多,从赛事到观众都需要一些功课
按照国际乒联目前的想法,将来的高规格公开赛会变成所谓的“大满贯”赛事,公开赛次数本来就会比以前变小,所以或许增加比赛场次本身增加转播场次和广告收入不是不能考虑。
因为比赛的场次大幅度增加,因为转播的关系,比赛的局数或许需要做出调整。
如果改成11分五局三胜,那么同一个选手需要输掉两次最多打满十局才会被淘汰。每一场比赛相比目前的七局四胜会要短,但是赛事整体的比赛时间可能仍然比之前的七局四胜单淘汰要长。
这里的变数是:从运动员的角度,每场比赛还是变短了,所以可能反倒变相提升了关键球的频率的观感体验。
最后,最直接的因素:这个赛制在乒乓球中完全没有采用过。虽然在机制上它确实给了选手更多的机会,但是相比九局五胜等等制度,选手对双败的感受和体验是全新的。
不过总体而言,我认为双败赛制是个值得尝试的模式:
它比赛数量偏多的问题,在这个因为疫情参加比赛需要长时间隔离的年代,或许不一定是个缺点;相比之下,隔离两周之后一场比赛回家对于选手和协会的积极性打击要大得多。
相比于传统单淘汰赛制,这个赛制相对更适合现如今在线直播的模式:它比赛更多,没有那么明确的轮次,可以不间断的转播比赛。单淘汰赛制更适合电视转播:时间明确可控,轮此分明,但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还看电视?
它赛制相对复杂的问题,在电子竞技比赛更普及的今天,或许门槛要比设想的为低:大部分年轻观众,也就是国际乒联(或者任何体育协会)都希望争取的这些观众,已经对这个赛制很熟悉了。
最后,它所有的一切问题,很多都是未知之数:它们或许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许随着实践发现当初的担忧都是过虑。但是现在国际乒联有着WTT这个最适合用来试错的试验场,与其用来实验越来越多的补丁规则关键分,还不如索性把赛制都变得和电子竞技更加接近一些,而不只是用RGB灯光音响做做样子。
最后说,我认为作为一项运动,乒乓球或许更应该向电子竞技的方向尝试。
从项目执行来说,乒乓球的所需要的条件是所以体育项目中除了棋牌类几乎最接近电子游戏的。这种重视参与的比赛方式,其实可以从电子竞技吸收到很多东西,甚至可以从电竞那里争取到一些观众:那些手眼协调能力很好的年轻人,锻炼锻炼出出汗难道不是很好?
而不是北美四大体育联盟或者是欧洲足球联赛。李隼指导也说过:可以把乒乓球看作一种游戏,就看谁玩的更好。或许本来就不是那种万人围观的体育场项目,操作起来也可以换换思路。
[1] 随便举一个2015年的研究,用的项目是高尔夫: https://www.pgatour.com/content/dam/pgatour/editorial/2017/03/01/2015_Metz%20and%20Hickman.pdf
[2]看公众号涨(没用)知识系列:梗图里的是前NBA球员尼克杨,多年代表湖人,2017-2018赛季随金州勇士队夺冠
版权声明
乒乓11分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版权归乒乓11分所有。
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我们:
tt11points@gmail.com
转载请先打招呼并加logo,不然我们会顺着网线过去掐死你~
实时与我们沟通,欢迎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乒乓11分
除了不定期推送独家原创文章,我们还不定期奉送独家比赛信息和八卦信息哦:
在公众号下回复微信表情图乒乓球拍,可获得一条独家比赛信息! 在公众号下回复关键字“八卦”可获得一条独家八卦信息!(多发送几次关键字“八卦”有时候会有多条八卦可看呢!)八卦和比赛信息从不群发,从不预告,随时可能有新内容,旧内容不会滚动推送,只有发送关键字的朋友才会看到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