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乒乓球比赛精彩程度不够,这是怎么了?
有些乒乓球迷经常抱怨,说是乒乓球比赛看多了,没劲!我却是有同感的。有时看着就突然索然无味,与球友讨论兴致聊聊。
沉下心思,用几十年的球迷经验和对乒乓球技术的研究细细思量,重点从男乒比赛分析,得出原因有五条。
第一,喜欢打直拍的选手越来越少,直拍中已没有一流高手。曾经我们中国队、韩国队、日本队中都不乏直拍高手的,所有的比赛中都可以看到其矫健的身姿。现在随着许昕退场,直拍已然没落。许昕、马琳、王皓、柳承敏一个接着一个归隐田园。乒乓球的江湖了,从此少了直板暴推,少了单面暴抽,少了强行侧身一板暴冲,少了台内暴挑,少了正手快带,少了吸短侧切,少了中远台裹着球发力的侧拐强势弧圈。直拍这个门派进入黄昏期。
马琳正手快带,天下一绝
第二,颗粒胶淡出了顶流。颗粒胶的出现,纯属偶然,是制造正常胶皮出现失误的产物。而有心人却从中发现新大陆,这些坏的胶皮有特别的性质,能给球带来不一样的旋转、力量、速度,可以增加乒乓球运动的趣味性,丰富了乒乓球的打法技术。单面正胶奠基人容国团,是我们的殿堂级人物,早已远去。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是刘国梁,正胶结合倒板反胶,反手推挡为主,近台发球抢攻,推挡速度快。在刘指导退役后,无人接任。而不吃旋转且更有力量的速度的生胶呢,除了现在年纪稍大的唐鹏、侯英超还在用之外,一流高手中再无生胶的身影。像制造反向旋转的长胶,自朱世赫后,再无一流高手出世,马特实际上很不错的,只是在中国这个高手如云的地方,难以入围大名单,邱党大杀欧洲,却在国 际级比赛中难以取得好名次。
退役了啊正胶
第三,规则的不断更改,从一方面减少了比赛的趣味性。从21分改成11分是很好的,正确的,作为业余爱好者,我都觉得21分太漫长了,并且没有暴冷的机会,所以使用搏杀的次数就少,因为意义不大啊。11分改得好,使低手有信心、高手要小心。增加了比赛偶然性和观众的欣赏点。像前面还有几次赛事规则很怪异,不许吹球?不许摸台面?还要限制擦汗次数?这就太扯淡了。看比赛,一是过程和结果,二就是欣赏不同选手的模样,我就喜欢看马琳的十三摸,马龙的吹球球,还有郭跃一指弹擦汗!
第四,乒乓球器械的不断变化。像乒乓球的大小,2001年从38MM更改为40MM,这一点的改变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因为让乒乓球更容易掌握,速度降低一些,弧度却变大,丰富了控制技术,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但2016年变成40+却是为什么呢?这一次改变,球的旋转进一步降低,其速度也进一步降低,这对于颗粒胶来讲就是一次大灾难,对于特别注重于前三拍的直拍选手来讲也是一次无声的淘汰。魔球之旋转,在比赛中的比重进一步降低,现在基本就是速度型选手强势克制旋转型选手。而禁止使用无机胶,则进一步压缩了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因为现在的台内技术丧失,前三拍丧失,强侧身位置上落满了尘土,现在是一个只讲究速度与力量的时期。
削,容易被拍死
第五,正手侧身技术的没落。当乒乓球成为40+后,相持成为了主流,增加比赛的回合次数,延长比赛时间。侧身技术代表着不选择相持,意味着冒险与全力以赴。女子乒乓球中极少出现侧身大幅度使用正手,基本就是站定中间位,左右相持。而以前男子乒乓球的侧身是非常多的,像许昕经常侧到镜头之外,而马琳柳承敏则经常强行侧身到裁判位置。现在没有了,更加注重反手技术,反手技术更加暴力和稳定,使得男选手一样站定中间位,距离球台稍远一点罢了。可以说,现在的比赛场地完全可以整体缩小一米,不会影响发挥的。
这个强侧位
以上原因,使得现在的比赛,总在相持上旋球,男子比赛,一方拧起来,然后两个死磕反手,看谁撑得更久。
看张本智和打,看樊振东打,看林昀儒打,其背景、步伐、姿态,全是雷同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