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尽全力,披荆斩棘!用英汉双语读懂女排的夺冠故事
《夺冠》虽迟但到,好评如潮。这个讲述中国排球“半边天”的体育电影,把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士带回了公众视野。
她,就是郎平。
Starring Gong Li as legendary volleyball coach Lang Ping, the film is a cinematic depiction of the multigenerational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to secure glory for the nation.
这部电影由巩俐饰演传奇女排教练郎平,讲述了中国女排几代人为祖国荣誉奋力拼搏的故事。
——China Daily
如果外国朋友只认识扮演她的巩俐老师,而不熟悉本尊,我们可以这样简介给他们:
Lang Ping is a famous former Chinese volleyball player and the current head coach of China womens national volleyball team.
郎平是中国著名的的前排球运动员,也现在中国女排国家队的主教练。
She now has been seen as a cultural icon and is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people in modern Chinese sports history,
她现在被视为一个文化符号,以及中国体育史上最受尊敬的人士。当然,单从上面寥寥几段话,很难让人品出郎教头背后的女排精神。
欲知郎平和各位排球女将更详细、精彩的中国故事,我们不妨就拿这部电影当主线,捋一捋其中发生的二三事。
时代因她们而改变
或许连郎平自己都没想到,一个偷懒的“一念之差”,竟阴差阳错地成就了她一生的排球情缘。
郎平爆料:小时爸妈工作忙,姐姐在篮球队训练,家里的家务就全堆给了她。小郎平不忿,也报名参加了篮球队,结果被刷了下来,倒被排球队看上了......
在排球队,郎平用经历诠释了什么叫“缘,妙不可言”——她遇见了自己的伯乐恩师——袁伟民教练,并在之后入选国家集训队。
郎平进入国家队的时候正值1978年,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不久,体育事业百废待兴,运动员们的训练条件自然好不到哪去。
和今天先进、安全、舒适的训练场馆相比,当时位于漳州的女排集训场地是个名副其实的“竹棚馆”,设施十分简陋。
“竹棚”馆内仅有6块场地,由土、石灰、盐水三者合一夯就的“三合土”组成,地面坚硬且粗糙,“滚得一身泥,擦破几层皮”是当时女排训练的真实写照。
然而,“硬件的软肋”并不妨碍“软件的硬核”。
电影中的袁指导对姑娘们讲,第一次作为男排队员出去比赛,看着别的国家都哭了——人家有的的高楼大厦、冰箱彩电,咱们都没有.....
这支队伍从上到下,都卯着一股“穷横”的上进精神:既然科技和设备不如人,那就把“人的效能”开发到极限:
美国人的电脑再怎么能掐会算,能算到我们“炼”出来的是一群姑娘外形的男排选手吗?
这么想着,“把闺女当儿子养”的袁指导,把训练场的拦网摇高了15厘米。
刚入选国家队那会儿,郎平也是个新手。自知技不如人的她,脚踏实地,从体能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拼命而稳固地提升。
据她本人回忆,每天早中晚要各练扣球300下,双臂练得红肿不堪;练习接球时,被砸得满脸血对这位妙龄的姑娘而言,同样是常规操作。
郎平是电影的主角,也是当年女排队员的缩影:电影中,关于流血和伤痛的镜头,便是对大家以命相搏的直观重现与致敬。
电影中,白浪在扮演母亲郎平时,用英文转述过Erasmus——伊拉斯谟的这样一句话:
Some people living in dream world; some people live in reality; some make one into the other.
有些人活在梦里,有些人活在现实,有些人把一种变成另一种。
这一通洋文“炸”出了助教(陈忠和)的一堆问号。
但郎平与各位队员心里却都跟明镜似的:她们是怀揣梦想,但直面现实,需要把自己变得更强的一群人。
受到袁指导安排的魔鬼式训练,女排姑娘们迅速成长。其中,郎平也逐渐被磨练成了日后的“铁榔头”,为中国女排在国际体坛敲开一片广阔天地
终于,在1981年的女排世界杯上,郎平和各位队员力克东道主日本队,为中国女排摘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启了属于中国的女排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夺冠后,一部由漫画改编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传入中国,红遍大江南北,把中国的排球热延续了下去。
正如这部剧的原名《燃烧吧,进攻》(燃えろアタック)一样,主人公小鹿纯子有着一个进攻性的杀招——晴天霹雳。
这个炫酷到“中二”的名字和视觉冲击,让观众们不由得再度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想起了那个活跃在赛场的“铁榔头”。
凭借灵敏的扑救,凌厉的扣杀,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战胜了戏里戏外都强得不像话的“东方魔女”日本队。
80年代注定是中国女排“封神”的10年,她们的故事和不屈的精神品质,牢牢地烙印在了一代人的记忆当中。
她们因时代而改变
中国女排虽然勇猛,但还远没达到“天兵天将”的程度。
随着郎平一代的夺冠英雄们陆续挂靴,中国女排进入了人才青黄不接的时期。
1992年奥运会排名第七;1994年世锦赛更是掉到了第八。虽然仍排在世界前茅,但相比80年的风光,衰落的趋势非常明显。
不忍看自己为之拼搏多年的球队沉沦下去,郎平摇身一变,昔日夺冠路上的急先锋成为了危急时刻的教练,再次归队。
在随后几年,“铁榔头”带领女排重振雄风,但由于病痛折磨,郎平只得惜别排坛。
之后,虽然有郎平的老战友——陈忠和教练这样的“中兴之主”出现过,但在他退役后,女排仍旧没有找回往日的风采。
就在这至暗时期,承载一代人记忆的“铁榔头”又回到了他的“娘家”。
Lang Ping realized that the national team was at an all-time low, just as in 1995. That year,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Lang Ping, the national team regrouped to win a silver medal at the Atlanta Olympic Games and again at the World Championship Tournament.
郎平意识到了,中国女排正处在又一个低谷,如同1995年那时一样。那时,她带着女排队伍重整旗鼓,摘得一枚奥运会银牌与一枚世锦赛银牌。
Now, she must take advantage of her rich experience accumulated over the years in her career to lead another group of players to reach a new peak.
而现在,她正应该用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再次带领着又一批女排姑娘们找回状态,再临巅峰。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提高级)
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
郎平重新担任女排总教头的那年,她53岁,距离他第一次和队友在国际冠军讲台听到国歌,已经过去32年。
而就在这一代人的时间里,郎平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与改变。
80年代末,国际化的风潮也让中国人的思想随之一新。她决定放弃体制内的清闲工作,学好英语,出国进修,在师人长技、充实自己的同时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中国的故事。
国际上摸爬滚打后,“铁榔头”此次回归的愿望也很单纯:和女排队员一起,在国际性的赛事上,再把国歌多听几遍。
这个愿望单纯,却又不简单。
今天的训练设施和“竹棚”时代有着天壤之别,但是80、90后的队员们也有着更加鲜明和独立的个性;
另外先前的训练经验,对于在当今的实战是否仍旧有效,其中仍有不少的未知数。
从中国的国家队到美国的大学和排球队,郎平一路走来,见过了太多的变化,因此她深知应对当下的局面,方式也要求变。
比如,郎平舍弃了锻造她这把“铁榔头”的魔鬼式训练,而是站在科学、理性的角度,搞起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
她在面向全世界发布“求贤令”,聘请最专业教练,进行最“时髦”的训练方法:什么体能、瑜伽、复健、协调性训练......但凡有效、对孩子们好,拿来用便是。
队员们在赛前有了焦虑情绪怎么办?郎平没有集中训话开导,更没有用密集训练带来的疲惫覆盖紧张,而是叫姑娘们去放放轻松——谈个恋爱啥的。
而郎平依时代而求变、践变的成果,是喜人的。
At the 2016 Rio Olympics the China National Womens Volleyball Team defeated one strong opponent after another, and won the gold medal after beating the tough Serbian team in the final. After twelve years, the Chinese team once again stood on the highest place of the Olympic Games victory platform.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比赛中连克强敌,最终击败强队塞尔维亚队拿下奥运会金牌。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提高级)
永不放弃的“女排精神”
时隔12年再次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不知多少人在那一刻高声庆贺又热泪盈眶。
女排的“变与不变”
女排和郎平一直是一种互相改变、互相成就的状态。
30多年前,女排把郎平和队员们,磨练成了一个个有着不屈精神的运动员和中国人;
今天,年近60的郎平,又带着“老女排”的干劲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来激励、提升新一代的排球女将。
而这些良性的变化,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事物贯穿始终,让郎平和中国女排,在正确的进步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行——或者至少,不会偏离正轨太远。
这,便是中国“女排精神”。
A symbol of the spirit of th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Lang Ping, the "Iron Hammer,"never shied away from accusations and skepticism. Time and again, she bailed the team out of crises and brought it back on top.
而作为中国女排精神的代表,面对质疑和指责,“铁榔头”郎平从未选择逃避,屡次救中国女排于危难之中。
The spirit of the team, and the tenacity and perse-verance which she embodies, continues to inspire people everywhere, reminding us that,indeed, what can be conceived can be achieved.
郎平代表的女排精神,特别是这种顽强毅力,激励我们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熟练级)
铁榔头的坚持
就像郎平所说的那样,“女排精神”不是为了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
“铁榔头”和女排的故事虽然产生自现代,但它和先贤往圣的经典一样,同样是中国文化当中深刻而具备“普世性营养”的精神财富。把它们分享给世界,也是我们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乐趣和责任。
关于“女排精神”的纯正英语讲法,相信大家在我们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丛书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由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组织国内外教育界、翻译界权威专家编写。本书采用汉英对照形式,通过不同级别内容的变化,帮助青少年中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