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漫谈古礼 -古代投壶游戏怎么玩
原标题:漫谈古礼 -古代投壶游戏怎么玩
投壶也叫“射壶”,是古代士大夫在宴饮时所做的一种投掷游戏,是一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在战国时相当流行。投壶是用手将箭投进酒壶,用以代替古代的射箭礼仪。投壶游戏它就像是我们现代人在酒桌上要玩的一些如纸牌一样的娱乐游戏,都知道中国人好饮酒,在古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时,投壶正好可以为宴饮气氛助一把力。
投壶作为我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登大雅之堂,又能在平常人家玩的传统游戏。投壶游戏由商周时期的礼射演化而成,它有很严格的礼法限制,还需要有基本的一些器具,如壶、矢、酒、音乐等。投壶游戏作为一种正规的比赛,具有一定的过程与规则。
投壶的起源
汉代著名文学家郑玄在他所著的《礼记·投壶》中这样说:“投壶是从商周时期射礼演化而来的。”也正是因为投壶游戏是从射礼中演变而来,所以早期的投壶依然带有炫耀武力的色彩。
后来春秋时期的射礼也就是宴会上射箭的礼节,它源于我国传统六艺之一的射艺,而射礼也属于射艺的一种。射礼也叫“礼射”,它很强调礼仪的重要性,是一种带有较强的礼仪文化性质的射箭活动。礼射之礼也就是射的礼仪。顾名思义,射礼是一种以射箭为重点的礼仪,它融合了比赛、礼乐和宴饮等内容,专门用于选拔、竞技、宴宾和致礼等场合。
射礼在传统五礼中属于军礼的范畴,不过在周代叫作“嘉礼”。对于周代人们来说,刀兵之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商周及春秋时期的人们都希望通过射箭来表示礼仪。《礼记·射义》中也说:通过射礼,可以看一个人的德行。射箭中的,是因为人志洁行廉,守持中正,谦而不踞。在射礼中内外兼修,是符合儒家思想的。
由于射箭需要一个较大的场地,需要较多的器具,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射箭显得不是很方便,于是有人就采用了以手投箭入壶,用壶代替箭靶的游戏方式,它们可以在室内、堂上和庭院里进行。就这样,投壶游戏就这样产生了。
投壶的礼仪
从投壶的有关规则上看,它其实是一种近距离的投掷游戏,最远的距离不超过3米,近的只有1.6米或者2.3米,根本起不到投掷武器,如标枪、匕首、戟那样的效果。从这点来看,投壶与校场上真枪实箭的习武是毫无关系的。所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投壶是从宴射演化而来的一种礼仪活动。
据《周礼·春官·乐师》记载:“宴射就是参与者在宴席上进行射箭的一种礼仪活动。”其实,宴射是诸侯招待国宾时,他们一起在宴会场所举行射箭比赛,并借此机会观察双方对军事训练是否重视的一个活动。由于宴射活动耀武扬威的色彩过于明显,与宾主宴会的氛围不太协调,所以就改为了投壶。既可以娱乐,又代表礼仪,而且对环境要求相对简单,因此投壶礼一出现,它就大受欢迎。
北宋时期大儒司马光在《投壶新格·序》中,阐释了投壶要领与治心修身的关系。他这样说:投壶活动,不能超过,也不能达不到,所以符合中庸的思想。还不能射偏,这又符合儒家“正”的思想。在进行投壶活动的时候,人们平心静气,非常谨慎小心,又合乎礼仪,保持一种中正的姿态。练习投壶,难道说不符合治心之道吗?
投壶的规则
春秋时期的投壶游戏是诸侯和士大夫们在宴饮间的一种娱乐活动,它需要有基本的一些器具,如壶、矢、酒、音乐等。投壶游戏作为一种正规的比赛,具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则。
而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礼记》中就详细地记载了古时的投壶活动。《礼记》记载,投壶是一种古代礼仪,是春秋时期主人待宾娱宾的一种方式,一般是主人捧着一束箭,恭候在一旁,然后请宾客依次持箭投壶。春秋时期的投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在壶中装满小豆,这可以使投入的箭杆不会跃出。箭矢的长度以扶为单位,一扶约相当于4寸。箭矢分5扶、7扶和9扶。一般投壶时,环境光线越暗距离越远,那么所用箭矢也就越长。
春秋时期的投壶游戏的要求很多,首先,它要求参加投壶的宾主,包括侍从都要受到礼法的约束。他们不能懈怠、不可傲慢、不准谈论其他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这种对投壶恭敬谨慎的态度,正是我国春秋时期圣人孔子所倡导的恭近于礼的思想。其次,投壶游戏的礼节也很繁琐。在投壶之前,主客之间要请让3次才能进行。开始投壶时,主人恭词相请,一般都会说家中备有“枉矢哨壶”,要用来娱乐贵宾。“枉矢哨壶”当然是一种谦称了,其主要是指粗鄙简陋的壶和箭。而事实上,主人备办的壶和箭都是至精至美的。
客人在投壶时,专门有管计数算筹的人面东而立。如果主人投中一次,计数的人就从装着记数竹签的器皿里抽出一支丢在南面。而如果客人投中一次,计数的人就把竹签丢在北面。
最后由记数的人根据双方在南、北地面上得竹签的多少来计算胜负。两签叫一纯,一签叫一奇。如果主人投中10支,报数时称为“五纯”。如果客人共中9支签,报数时称为“九奇”。结果,常常是主人胜客人一筹。如果双方得签数相等,叫作“均”,报数时称为“左右均”。这也正符合孔子对礼节形式的重视。
投壶正式形成之后,人们又开始说“雅歌投壶”这个词,可见春秋时期,人们在玩投壶游戏时,一定是要伴奏的。《礼记》中记载,当时伴奏的是《狸首》,这只是一种音乐节奏,不含歌词。
投壶的发展
经历各朝代为了玩得更好,投壶游戏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投壶花样倍增,盲投、反投等别出心裁的投壶方式是投壶更具有娱乐性。
魏晋时期,投壶的改进是:壶两侧加了双耳,投壶之花样剧增,有“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等。在士大夫与文人之间,颇为盛行。为魏晋时期之“雅集”活动,平添许多诗文内容。《新唐书·高丽传》记载:“高丽之君居平壤城,俗喜弈、投壶、蹴鞠。”可见,唐代中国之“三大国技”:围棋、投壶、足球已经传到朝鲜,且颇得其举国欢喜。对唐代投壶游戏之描述,杜甫在《能画》一诗中:“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杜甫以汉武帝赏识的投壶艺人郭舍人,作比唐玄宗宠幸的技艺伶人。
唐朝,投壶开始成为了一项举国皆喜的国民运动。
宋代的不如汉唐般兴盛,却也于文人之间流行着。欧阳修写杨大年作文“投壶而不妨构思。”陆游亦有诗句为:“投壶声断弹棋罢,闲展道书看”。宋代投壶游戏,渐渐衰弱,仅于少数士大夫文人间流行,文人雅士间不多见了。
明清时期在宫中尚有流传,明代投壶又有新的发展,投掷技法百有四十,这在《投壶奏矢》一书中有载。出现“仙人指剑”的背投,以及明代高手苏乐壶的招牌动作“三箭齐发分中三孔”,但都是只作观赏,并不能入宫廷贵族宴乐活动的主流。
到了清朝末年,投壶运动虽然在宫中也还有流传,但总体已经步入衰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民国时期的尊孔复礼期间的那次昙花一现,社会巨变,也成为了投壶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最后一次亮相,投壶至此没落。
由此,投壶这项运动历经2000多年的浮沉,起于礼仪,盛于娱乐,最终又衰于礼仪。虽然几经波折,却也不妨碍它本身的雅趣。投壶游戏随着时代的推移,商周的礼乐制度通过汉代投壶游戏的改进和发展,被汉代时期人们完整地继承下来了。
■ 文字来源夏伟红礼仪培训工作室及文献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研究和认知,
我想是一种态度,
也是一种信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