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家校共育的完美实践:给爸爸一个球场,还孩子一段传奇
校园足球赛要开始了,班里会踢球的寥寥无几。作为对足球一无所知且毫无兴趣的班主任,我想着能凑够人就行。我任命了几个队长,让他们自己招募队员,又拉了一个足球群,并将群主权力转给了其中一个爸爸。
令我吃惊的是,当我再次翻看足球群,几位爸爸早已安排好一切:他们规划时间,力求每场比赛都有人到场指导,还考虑了日常的训练、场下的支持、后勤的补给……在爸爸们的带动下,所有人都整装待发,准备迎接这一季的足球赛。
我从没想到爸爸们会这样认真对待小学生的足球赛,更没想到他们让原本毫无期待的足球比赛成了小学阶段最激动人心的赛事,让原本沉默内敛的孩子们自信而骄傲,让原本普通的班级变得优秀。
热血沸腾的爸爸们
第一次参加足球赛时,孩子们才三年级,唯一知晓的规则是要把球往对方球门踢。女生的第一场比赛,一群人围着一个球,跟对方你一下我一下,温柔而友好。我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在看足球赛。
女队的教练爸爸却异常激动,他在场边一直大声喊着“没问题,抢她”“上,往前上”,哪怕并没有进展,他也一直鼓掌叫好。终于,一个乌龙球锁定胜局。明明是锦鲤附体,教练却一本正经:“真不赖,咱们在场上有速度优势,等周末再练一下,能行!”我将信将疑,孩子们却备受鼓舞。
此后,每场比赛都不缺爸爸们的身影,指导场上踢球、负责后勤保障、处理突发意外,爸爸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摔倒了,爸爸看一眼说,没啥问题,该你的球了,把握住;跑不动了,爸爸喊着,坚持,追上去;被球砸到鼻子了,爸爸说,不许哭,继续踢;被进球了,爸爸说,还有机会,别放弃……爸爸成了队员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孩子们坚持着、拼搏着,每一场球都全力以赴。
看到场边的父亲们,我知道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我们都没有输。成长,早已在父亲们的引领下悄然发生,自信、勇敢、拼搏,这些美好的品质正一点点烙进孩子们的骨子里。
在爸爸们的带领下,男女队双双闯入决赛。我从没想到,起初连组队都困难的孩子们,首次参赛就取得了男队冠军、女队亚军的好成绩!到小学毕业时,我们在四年的足球联赛中写下了四冠三亚的传奇。
比结果更重要的,是爸爸们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孩子不断成长,在父亲的榜样示范与陪伴鼓励下,在一次次的对话与历练中,足球及其所承载的精神给孩子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焕然一新的孩子们
足球赛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它打破了刻板印象——女孩也可以爱上踢球。
起初,班里只有一个女孩踢过球。随着比赛的推进,女孩们兴致越来越高,每天课外活动都要抱着球去绿茵场上跟男生一起拼抢,摔倒了再爬起来。甚至,她们“写作业的时候脚底都要踩着球”“做梦的时候都在喊‘冲,冲,冲’”,连平时娇柔的姑娘都自信地向别人介绍“我的特长是踢球”。她们有不服输的精神,屈居亚军时能擦干眼泪待来年涅槃;她们亦有直面现实的勇气,骄傲失败时能自我反思然后重整旗鼓。
足球赛还让男孩学会了合作与克制。客观上,男队在身高、体形上处于劣势,少有实力突出的个人,可他们更能“打配合”,这让对手不敢小觑。同时,面对场上的冲突和场下的流言,他们学会了克制情绪、靠实力说话。足球赛让女孩们动起来的同时,也让男孩们静了下来。
渐渐地,足球精神成为班级精神的重要组成——团结一致不放弃,天生要强不服输。正是从第一季足球赛开始,整个班级自信起来。那些源于足球赛的精神和品性,指引着每一个人奋勇拼搏,也凝聚着班级不断向前。
而爸爸们,在我们的崇拜与信任中,在孩子们进步的成就感中,体验到了参与成长的快乐,便越来越深地参与到教育中,成为家校共育不可或缺的力量。
顺势而为的家校共育
爸爸们何以推动小小的足球赛产生如此大的能量?这背后,是家校合力的撬动。事实上,让爸爸们参与到孩子成长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会上关于“丧偶式育儿”的讨论此起彼伏。为了把握好足球赛的契机,激发爸爸们释放更大的能量、开展更深层次的家校共育,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第一,顺时获取关注,让家长参与更广泛。起初,只有几位常踢球的爸爸在张罗。但每场比赛,我都会在班级群里实时分享:或呈现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或渲染比赛的紧张激烈,或肯定孩子们的顽强拼搏。小学生的足球赛硬是渲染出了世界杯的氛围。这样,大家不仅觉着足球赛越来越有意思了,还感知到比赛对孩子们很重要,有必要更多地参与进来。于是,教育与成长也悄然发生。
原本忙碌的爸爸们重视起来了,占用年假也要来现场,孩子们踢球更能拼了;原本无感的爸爸们行动起来了,隔三岔五陪孩子去练球,孩子们不怕苦了;原本沉默少言的爸爸们越来越活跃,出差路上都实时追踪球赛实况,一起出谋划策、加油打气,孩子们在父亲的重视与鼓励下更加自信了。
第二,即时指导教育,让球赛意义更饱满。我们希望球赛带来的不仅是竞技体育的快感,更有品格的培养和精神的锤炼。因此,我们会抓住场上场下一切即时教育的时机。当孩子们质疑场上判罚,爸爸们斩钉截铁地说“听裁判的”,我则在赛后与他们讨论如何在比赛中尊重对手和裁判;当孩子们暂时落后有所气馁,爸爸们目光坚定:“还有机会!”我则在赛后与孩子们讨论如何在逆境中坚持、怎样才算拼尽全力。随着比赛推进,对手越来越强大,我们便在赛前讨论面对输赢该有的态度。总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教育发生的载体。
第三,适时总结升华,让家校合作更深入。每年足球赛结束,我都会系统回顾比赛,写成文章发布在班级公众号上与大家分享、讨论。女队决赛惜败,我写了《逆袭:从组队困难到冲入决赛》,与孩子们回顾一路的成长,讨论什么是“虽败犹荣”;男队勇夺冠军,我写下《我们不是天生冠军,但我们天生要强》,与孩子们再次确认引领我们夺冠的是那拼搏不败的精神;沾沾自喜时,我推送了《绝对实力面前,运气微不足道》,与孩子们一起反思、调整;拼尽全力时,我无比自豪,写成《憾失三连冠,依然是英雄》,与孩子们探讨真正的体育精神。
后来,爸爸们也纷纷拿起笔,记录、总结、鼓励、反思。就这样,那些热血沸腾的比赛画面,那些天生要强的体育精神,那些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那些语重心长的提醒与叮嘱,通过文字定格成永恒,也成为父母与孩子珍贵的记忆。
在这些沉甸甸的文字中,我们时常重温赛场,热血不凉。这份热血,又成就了更多的荣耀:我们成了家校共育的典范,成了北京市的先进班集体。
常有人问我,为何你班家长如此配合?我笑着说,因为我总在想办法给他们寻找球场,然后精心布局、共写传奇。
(张晓丽 作者单位系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人民教育》2022年第24期
作者:张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