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国学丨古人写了错别字该咋办
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古书上写错的字叫“通假字”,我们作业上写错的字就是错别字?比如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明明古人写的是“说”字,却和“悦”字一个读音,一个意思。难道古人写的错别字就是通假字?当然不是!其中有何内情,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错别字和通假字
通假字不是错别字,而是我国古书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是“通用、假借”的意思,就是用读音相同或者读音、字形相近的字代替正确的字。古人并非故意不用正确的字,他们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原因一:字不够用。早期创造的汉字数量有限。一个字在这句话里表达这个意思,换个句子就能表达那个意思。在我们现在的用字规范看来这是錯别字,但是古人别无选择:他们只有这么多字啊!
原因二:听音写字。秦朝焚书坑儒后,很多古书“绝版”了。后世的文人只能凭借记忆,通过口述、手抄的方式复原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书。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字都不相同,因此只能听音写字:一时想不起来这个字怎么写时,就用读音相同或读音、字形相近的字代替。
原因三:约定俗成。第一个人在这句话里用别的字代替了正确的字,后世的读书人尊敬前辈坚持用错,大家约定俗成,这个字就变成了“正确”的通假字。
后来汉字数量变多,各种印刷术让古人不再用口述、手抄的方式复制书籍,出现通假字的情况就越来越少。
古人的“橡皮擦”
既然通假字不是错别字,那古人会写错别字吗?当然会啊。那写错字我们可以用橡皮擦、涂改液,古人拿什么修改?哈哈哈,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哦!
古人还在竹简上写字时,就发明了竹简专用“橡皮擦”——书刀。书刀是用金属做的小刀,把手顶端有一个圆环,可随身佩带,写错字时可以随手刮掉。
等到纸张出现,锋利的书刀失去用武之地,雌黄粉闪亮登场!雌黄是一种矿物,将它研磨成粉末,既可以做黄色颜料,也可以用来做“橡皮擦”。古人造纸时,会用能驱虫的黄檗汁把纸染成黄色,如果写错字,雌黄粉正好可以涂抹改正。
【小资料】“信口雌黄”的王衍
晋朝有一位官员叫王衍,他整天就喜欢和别人辩论、探讨一些“学术”问题,但他没多少真才实学,说话时总是前后矛盾、漏洞百出。一旦被别人指出来,王衍也不以为耻,随口更改,更不引以为戒。因为他说话不靠谱,还喜欢改口,大家都说他是“口中雌黄”,说话自带“橡皮擦”。成语“信口雌黄”就出自这个典故,专门比喻一些人不顾事实,随口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