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 草根气排球荣登全运会赛场
上个世纪,国人在“人生能有几次搏”的中国女排精神鼓舞下,见证了中国女排;又通过中国女排熟知了排球运动。无独有偶,随着排球运动的普及,意外触发了一项绝对拥有中国独特知识产权、土生土长的草根运动——气排球运动的诞生。气排球从1984年问世,历经33年逐渐完善,终于在2017年破茧成蝶,华丽转身,荣登全运会赛场。
气排球与中国女排息息相关,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中国女排以人生能有几次搏的精神鼓舞全国人民喜爱上排球运动。
1984年,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分局为了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在没有规则限制的情况下,组织离退休职工用气球在排球场上打着玩儿。由于气球过轻且易爆,他们将两个气球套在一起打,最后又改用儿童软塑球。随后又参照6人排球规则制定简单的比赛规则,并将这种活动形式取名为"气排球"。
1985年9月,灵川县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龚艺任协会副秘书长,负责全县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他看到在老年人体育室里,老人除了下棋就是打牌,没有什么运动项目,心里非常着急。后来,他组织开展了一些篮球、排球、乒乓球比赛,但老年人普遍反映运动量过大,体力吃不消。"要是发明一些专门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运动就好了。"1986年11月,龚艺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老年人吹鸡毛比赛的节目,他突发灵感:能不能用汽球代替排球,进行类似排球的运动呢?他立即找出当年参军时用过的气枕头,吹起气在房间里抛来抛去,居然感觉还不错。他非常兴奋,第二天就到桂林买回了4个塑料袋,吹起气,请妻子当助手配合他在家里练习。
龚艺把这项运动称为"汽排球",并拿到县体委请当时的政协主席、老体协主席袁定安等领导带头练习。通过1个多月的练习、摸索,他们发现,这种球质软、富有弹性、手感舒适、难度不大、运动量不大又不易伤人的"汽排球",非常适合老年人和妇女活动,于是向外界推广。龚艺还给这项运动编了一套"顺口溜":跑一跑,跳一跳,乐一乐,笑一笑,汗水冒一冒,回家洗个澡,晚上睡好觉。
1987年元月,龚艺取得县领导的支持,开展了灵川县首届老年人"汽排球"迎春比赛。首届比赛引来热烈反响,37支队伍参与了角逐。当年的"三八"、"五一"、"五四"等节假日,该县都举行了全县性的"汽排球"比赛,此后,这一运动项目在全县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当时的"汽排球"后来怎么变成"气排球"了呢?龚艺回忆说,现任灵川县教育局局长秦荣明,当时正在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系读书,听说这项运动后通过采访他,写出了一篇关于气排球的毕业论文,并与他商量将"汽"改成了"气"。
气排球源于我国从排球项目衍生而来,因球体大而轻、来回次数多、速度慢、趣味性和安全性高,三十多年来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开展得如火如荼。
气排球运动从诞生发展至今,分为几个阶段。
1984—1990年为气排球运动的诞生。此阶段的气排球规则从无到有,以老年人的运动特点为基础,以娱乐健身为主,虽然是一个简单模糊的雏形,但为今后气排球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1—2002年为气排球运动的发育。此阶段气排球运动主要是在全国铁路系统的老年人中推广,从诞生初期的娱乐游戏性开始往竞技方向发展,但影响规模并不大,受关注度不高。
1991年是气排球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全国铁路系统离退休人员的体育工作大会上,内蒙古集宁铁路分局的代表进行了气排球展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6月,气排球运动推广小组在北京正式成立,火车头老年体协编制出第一本《气排球竞赛规则》,在上海特制了比赛标准用球。
2017年在全国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上,气排球正式成为群众体育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标志着该运动受到官方的高度认可,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健身娱乐项目之一。
图文:阳沄旗 编辑:兰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