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jito译成“莫吉托”是标准的中式翻译错误
6月12号,周杰伦发布了新歌MV。这首以古巴为取景地的歌曲,歌名也是以古巴最著名的鸡尾酒名mojito命名。这首歌在发布之后热度非常高,原因之一就是mojito的读音引起了论战。大家发现mojito在歌曲中的发音并非大家常听到的“莫吉托”,而是更接近汉语“莫喜多”三个字的读音。
《Mojito》歌曲宣传海报西班牙语的成型
Mojito(国际音标:[moˈxito])是一种传统的高球鸡尾酒。它的具体起源已经无法追溯。不过公认的是,古巴是它的故乡。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种鸡尾酒与19世纪在古巴甘蔗田里工作的非洲人有关。这种用石灰、甘蔗汁和薄荷加工的鸡尾酒用来预防坏血病和痢疾。Mojito这个名字也反映出它的古巴背景:其一,mojo是一种用石灰制成的古巴调味料;其二,Mojito还是mojadito(西班牙语“湿”)的派生词。
Mojito鸡尾酒古巴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Mojito自然按西班牙语的规则来发音,不能硬套英语或者中国的汉语拼音来发音。Mojito之所以被长期误译为“莫吉托”,主要是因为将Mojito的j读成了汉语拼音的j;而西班牙语的j在西班牙语中读[x],相当于汉语拼音h的读音。j为什么这么读,这则要扯到西班牙语的历史和j字母的历史了。
西班牙语是罗曼语族(又称罗马语族)的一支,其元祖是古典拉丁语。公元前3世纪,罗马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人都被不同程度的罗马化,拉丁语逐渐通行于该地区。罗马人的官方语言拉丁语顺理成章地成为伊比利亚地区的上层语言和通行语言。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拉丁语逐渐分化。各地的民间拉丁语逐渐形成,它是古典拉丁语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地的民间通俗变体,可以认为是古典拉丁语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上的方言。
印欧语系关系树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众多基督教王国在天主教势力支持下展开对半岛漫长的收复运动,半岛逐渐形成了卡斯蒂利亚王国、阿拉贡王国、葡萄牙王国等国家。半岛也产生了多种语言(方言),包括卡斯蒂利亚语、加泰罗尼亚语、巴斯克语、加里西亚语、阿兰尼斯语和莱昂尼斯语等等。
1360年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各王国在收复运动中,卡斯蒂利亚王国取得了领导地位,也使卡斯蒂利亚语逐渐成为了半岛的官方语言。1469年,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联姻,使这两个王国合并,基本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1492年,萨拉曼卡大学教授安东尼奥·德·内夫里哈(Antonio de Nebrija)将自己撰写的《卡斯蒂利亚语语法》(Gramática de la lengua castellana)进献给伊莎贝拉女王,这也是第一本欧洲方言语法书。卡斯蒂利亚语就是现今所称的西班牙语。
安东尼奥·德·内夫里哈 《卡斯蒂利亚语语法》《卡斯蒂利亚语语法》其实也是对教会的官方语言书面拉丁语的一次打击。内夫里哈宣称“语言将永远与帝国相伴随”,他认为,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都有过自己辉煌的时代,现在已经是西班牙语的辉煌时代。路德用德语翻译《圣经》后,更是加速了教权的衰落。各国君主为了树立政治权威,纷纷主张用本地语言和文字,欧洲的语言格局为之改变,教会拉丁语也为地方语言所取代。1518年,西班牙议会宣布承认斐迪南与伊莎贝拉的外孙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出生地在低地国家根特,位于今比利时)为西班牙国王之时,要求他学习西班牙语。
J字母的产生和音变
拉丁字母(Latin alphabet)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字母文字体系,是大部分国家使用的标准字母或工具字母。它是古罗马所使用的字母,所以又称罗马字母(Roman alphabet)。最早使用的拉丁字母刻写的铭文见于普雷内斯饰针上,这是一枚公元前7世纪的斗篷别针,上书MANIOS MED FHEFHAKED NUMASIOI,意思是“马尼乌斯为努梅利乌斯制作此别针”。
普雷内斯饰针我们现在常见拉丁字母有26个字母,各有大小写两种形式。不过,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21个,没有J、U、W和Y、Z。罗马征服其他地区后才引进了Y、Z,增加到了23个字母。拉丁字母也没有J、U和W,分别以I、V、V代替。11世纪后,J、U和W产生,增加到了26个字母。但是,I和J都可以发作[i]、[i:]以及[j],两个字母经常互换,J因此也被称为“辅音I”。《新约》的“约翰”(希伯来语:Yoħanna),传到罗马后,拉丁语就有Johannēs和Ioannes两种写法。
古典拉丁语字母表 常见语言中字母发音表到了16世纪中期,J永远地从I中分离了出来。在此之前,这两个字母经常互换。1542年,法国语法学家路易斯·梅格雷(Louis Meigret)就最先建议将这两个字母分开,以表示不同的发音。有意思的是,最早明确使用这两个字母的使用范围的并非是上述学者,而是荷兰印刷商,这就是在印刷行业中J被称为“来自荷兰的I”的缘故。
西班牙语本来与现在的法语、葡萄牙语等罗曼语族兄弟语言类似,在中世纪发音为舌叶音[ʒ];15世纪以后逐渐从浊音演变为清音[ʃ];紧接着又软腭音化为[x],也就是现在J在西班牙语里的发音。这个演变结果大概在16世纪基本定型。
普通话的h其实也是[x]。发音时,舌面后部接近软颚。南方汉语方言的吴语、粤语、闽语与英语的h一样,读[h],发音部位在喉部。普通话以及很多北方汉语方言中,实际上并不存在[h]音,取而代之的是清软腭擦音[x]。由于[x]与[h]读音接近,《汉语拼音方案》就把[x]设计为h,把[x]对应的腭化音[ɕ]设计为x。虽然普通话里已经没有hi这个音,不过“希”“喜”等字在团化前读hi。西班牙语的ji音节可以译成“喜”。
《汉语拼音方案》声母部分此James非彼James
2014年夏天,年轻的哥伦比亚球员James Rodríguez(西班牙语:[ˈxamez roˈðɾiɣes])一鸣惊人,以5场6进球2助攻的优异表现,夺得巴西足球世界杯的金靴奖。NBA联盟头号球星勒布朗·詹姆斯说:“他这么强,因为他和我一样,都叫James[dʒeimz]。”勒布朗的话并不对,因为另一个James并不叫“詹姆斯”。央视体育主持人此前并不认识这个年轻球员,按照英语规则,音译为“詹姆斯”。这当然不正确的。哥伦比亚是西班牙语国家,James当然得按西班牙语规则发音。根据西班牙语的读音,中文应该音译为“哈梅斯”。
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外语英语,它属于日耳曼语族的语言,并不遵循罗曼语族的发音规则和演变规则。J不像法语、葡萄牙语等罗曼语族语言这样读[ʒ],而是[dʒ]。古英语本来也没J字母,也无[ʒ]音,只有[dʒ]这个音。受法语影响后,把法语里的J[ʒ]挪用过来表示自己的近似音[dʒ]。
英国政治家约翰·福蒂斯丘书上所列的撒克逊字母表(古英语字母表)欧洲的语言格局改变后,同个词汇在欧洲各国变成了不同写法。以上文提到的圣经人名“约翰”为例,它在拉丁语中写成Johannēs或Ioannes,现在演变为俄语的Ivan(伊万)、英语的John(约翰)、德语的Johann(约翰)、法语的Jean(让)以及西班牙语的Juan(胡安)。Juan是西班牙常见的男子人名,比如曼联足球俱乐部的Juan Mata。按照西班牙语发音,Juan读作[ˈxwam],音译为“胡安”。如果按照汉语拼音规则硬套,恐怕要读成“捐”或“娟”了。
“约翰”的部分变体同个人名,在不同国家也是不同读音,即便是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兄弟语言。葡萄牙著名足球教练José Mourinho经常被我国媒体译成“何塞·穆里尼奥”。José在西班牙语里读作[xoˈse],可译成“何塞”。但他是葡萄牙人,José在葡萄牙语里读[ʒuˈzɛ],当译作“若泽”或“儒泽”。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Jose译名规则那么,Mojito的to[to]为何要译成“多”呢?这也是英语发音规则和汉语拼音的锅。英语与法语、西班牙语等罗曼语族的辅音虽说都是两分,但前者的t其实是国际音标的[t],后两者是国际音标的[t],即汉语拼音d的读音。汉语拼音的特色是另一个是用浊音字母b、d、g表示不送气清音声母[p]、[t]、[k];用不送气清音字母p、t、k表示送气清音声母[p]、[t]、[k]。此方案是给国人使用的,这样处理好处是省掉了符号,但在读外语时候容易受到干扰。按照[to]的读音,它实际上接近普通话“多”[tuo]的读音。
综上,Mojito译成“莫吉托”,是一个典型的中式音译,按照汉语拼音规则去读西班牙语单词。还是一句话,“广泛使用的错译”不等于这个错译是对的。姓名读法名从主人是翻译的一大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