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推动建设2000个体育公园
重庆市巫山县体育公园一片热闹景象,乒乓球桌、羽毛球场、篮球场、滑滑梯无一空缺 供图/视觉中国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多锻炼、少生病”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到2021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
全国推动建设2000个
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介绍,这几年,从中央财政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建设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力度空前。到2021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97.1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134.3%、71.2%和65.1%。
今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财政部调整完善补助政策,从原来补助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扩展到中小型体育场馆等更多的公共体育设施。“十四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统筹利用各类中央资金,在全国推动建设2000个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完成50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众。
赵辰昕表示,要推动健身场地设施由服务大型竞技赛事,向服务老百姓日常健身转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体育公园的建设,与体育总局共同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步道体系,还将编制户外运动发展专项规划,体验“足尖下的中国”。
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
体育场地设施往往“一场难求”“望价兴叹”?针对相关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城市里面,人民群众往往是“一场难求”“望价兴叹”,但是在有些地方,比如郊区、农村,体育设施却不同程度有所闲置。
欧晓理对此表示,要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作用,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时,把常住人口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分配考虑因素,引导和指导地方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
“我们将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引领,推动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通过标准化来促进均等化,让大家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都能够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欧晓理指出。
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
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
学生群体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郝风林表示,教育部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同时,保障课时抬高底线,严格政策标准和教育督导,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除此之外,还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指导各地多措并举破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紧缺问题。截至2020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队伍总数突破70万人,比2015年增加14.8万人,增幅为26.2%。“推动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实施体育浸润行动计划、体育教育志愿者支教计划。”郝风林说。
文/本报记者 董鑫 统筹/刘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