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美丽邂逅
水印木刻版画 夏·草原之约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随风摇曳的草,兀自开放的花,在小提琴高音区持续的泛音鸣响中敞开了热情的怀抱。单簧管的一声长鸣打破了亘古的宁静,拉出了一幅悠远的画面,那会是一支驼队,绵延在绿浪起伏的山丘上;辉煌的圆号继而划出一道雄浑的声线,犹如日升日落的壮美!英国管忧郁奏响的东方情调似在宣告:注定孤独的旅行启程了……风沙漫漫的旅途上,会有什么让人牵挂,又有什么令人期待的呢?
这便是俄罗斯音乐家鲍罗丁创作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音乐充满着东方特征和异域风情,让人联想到的是一段艰辛而又充满诗意的旅途。身处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对外扩张时期的鲍罗丁,在他不多的音乐作品中,折射出了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异彩,譬如他创作的展现古代俄罗斯宏伟历史画卷的歌剧《伊戈尔王子》中,那充满异国情趣与野性之美的《波罗维茨舞曲》,则是歌剧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尤其是那纯净的女声合唱,美得摄人心魄。
1880年,为庆祝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登基25周年,政府筹划举行一个“俄罗斯历史活动画面配乐展览会”,并邀请知名俄罗斯作曲家结合画作创作配乐作品。俄罗斯“强力集团”的成员里姆斯基一科萨柯夫、穆索尔斯基、鲍罗丁等人均受邀参加。鲍罗丁由此创作了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虽然这个展览会最终不了了之,但这部音乐作品却流传了开来。1881年,鲍罗丁把这部作品呈献给李斯特,并改编为钢琴四手联弹曲。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描绘的是一派祥和的商贸景象。作品为双主题变奏曲式,通过两个不同民族风格的旋律形成对比,其中俄罗斯式旋律象征着俄国军队,护送着深具东方风情的中亚商队安全穿越沙漠,两个主题最终会合,以对位的方式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或可解读为两地人民的伟大友谊。尽管这与历史事实有着不小的差异——亚历山大二世将多个邻国的地盘纳入俄罗斯版图,还先后征服了中亚地区约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然而,作曲家把握好了这个度,不是一味地“高歌”,相反倒是很多时候在“低吟”,洋溢着民族自豪感的音乐,有着更为深邃且是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部作品超越了政治,超越了时代,从而流传后世。
我倒更愿意在聆听中抽去政治的历史的想象,而让自己置身于茫茫草原漫漫风沙的孤寂旅程,触摸一段暗自惊心的美丽邂逅,足以在回忆中将这段旅程涂抹上鲜艳的色彩。
是一阵风的轻吟,是一片鸟的幽鸣,在梦中晃动,由远而近。弦乐氤氲,梦境幻化成寂寥的草原,阳光下的云影,飘忽了你的未来。聆听,飘逸的单簧管,此刻却像是踟蹰的独行客,憧憬的远方不知在何方,壮阔的圆号却在召唤,那是草原宽广的天与地!幽暗的英国管化身为娇柔的少女,漂泊在黄沙漫漫的旅途,没有恐惧,没有犹疑,淡定的旅行中却萦绕着一股莫名的忧郁。
相逢在此时,分别在此刻。乐队的齐奏中,脚步变得铿锵有力,人生变得慷慨激昂;可细细听,缠绵的弦乐,似悠长的思念在草原上荡漾,似雨后的阳光分外地明媚!
因为渴望,所以相逢;因为相逢,所以眷恋。骑上马儿,送你一程——两股不同风格的旋律终于缠绕在了一起——片刻的美好相逢融化在草原岁岁年年的荣枯里,相信来年的春天草原上的花儿开放成五彩斑斓的天堂!
但忆情浓处,莫恨离别时。俄罗斯主题再次悠扬放歌的时候,闪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沐浴草原的风,轻轻地放下,一件件乐器,一件件心事……乐声悄悄地隐去,正如它淡淡地来。
蓦地想起,青春恋爱时,我写下的一行文字:
当你一丝温柔的笑容与这春天的旋律相融时,我的心底开始了梵阿铃的悠扬。此后的日子我总是用我全部的身心来感应你的每一个微笑,仿佛在聆听亘古沙漠中阵阵清脆的驼铃声,由远到近,又由近到远……
那不正是缥缈在梦中的中亚细亚草原吗?虽然,当年我还没有听到鲍罗丁的音乐,但内心早已萌生这样的期盼,终于遇见,神游草原。
特别要提醒的是,鲍罗丁的首要身份是科学家,他是一位在音乐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中都有建树的名家。
1887年2月,作曲家因病去世,为了纪念他在两大领域中的辉煌贡献,人们在他的基碑上同时刻上他创作的一串音符和他发现的药物化学公式。而这串音符就是《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主题。
文字:木 火
版画:朱 燕
朗诵:馨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