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该怎么说?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该怎么说?
一、宋史怎么说
话说,岳武穆岳飞在参军以后没多久就屡建奇功,后来更是在“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那时叫康王,还没当皇帝的时候——面前立下了功劳,没多久,就因为杀了个金国的将领,便升任了从八品的秉义郎,在宗泽麾下当值。
当了秉义郎之后啊,又很是打了几次硬战,都立下了功劳,就把名臣“东京留守”宗泽给惊动了!宗泽观察了岳飞之后,很是惊喜:“看你的智慧勇敢、才学武艺,古代的良将都比不过啊!”就很有心要培养岳飞,传了诸如什么“一字长蛇阵”、“双龙出水阵”的“阵图”给了岳飞。
岳飞学习了之后,很是感慨:“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泽肯定了岳飞的话。
二、谁是傻子?
好了,问题来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看过几本书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经典的白话解释,也是“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笛子查了下“百度”,都是这么翻的)。
这是好听的。我们来个白话的吧:“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我一个人的心里。”这是不好听的。
呵呵,不管是好听不好听的,这个“一心”的意思,都是“一个人的脑子”的意思,这个没错的吧?这个翻译法,“存乎一心”的中间的使动主语是“将领”或者说,干脆就是“我”了。
这话,好说不好听啊!这像是学习心得的汇报吗?
是的,问题来了。
你说,岳飞是啥样的人?你说什么英雄、天才、名将等等的赞誉,岳飞完全能承受的起吧?!岳飞起码不是个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人吧?!起码比你比我要强的吧?!
宗泽和岳飞都不是傻子的。那么,到底谁是傻子?到底是谁错了?哪里错了?
三、场景还原
法医学上,有个重要的调查方法,那就是场景还原。我们就来个场景还原吧。
宋朝名臣宗泽,身为“东京留守”(即天下兵马副元帅、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兼任首都市长、书记(正省级)的宗泽,考察了岳飞之后,决心培养岳飞了。某天,他把岳飞叫进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夸奖、劝勉了一番之后呢,就给了岳飞的一本秘籍。然后呢,岳飞看完秘籍了,到副主席面前做心得报告:“宗老爷子,我觉得吧,先列阵后再出战,是兵法的常态。但是运用的巧妙,还是要看将领个人的水平的!”
宋史上说:“宗是其言”。宗是其言——宗泽肯定了岳飞的话?!
岳飞又不是那种叫嚣着“我一个人就能平了那里”的某些间歇性癫痫症患者!
哦,老子叫你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好好揣摩,你倒好,给我来了个“存乎(将领、我)一心”?!岳飞!你能啊!好吧,给你条枪,你到金国“一心”一下,把金国给我平了!
你说,问题来了不是?
宗泽再胸能容物,也不能赞同岳飞的这种空洞无物、目无领导、于将领队伍培养毫无用处的心得报告吧?更何况,存乎“将领一心”?这话这么听来都是得意洋洋、自以为是的,要是宗泽能肯定了岳飞的发言,然后重用他才真是白日活见鬼了呢!
四、周易·系辞上的话
《周易·系辞上》有句话是这样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读音嗅,味道的意思)如兰”,这句来源于《周易》的《天火同人卦》,我们有句成语叫“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就是脱胎于这里。
同心的力量就大啦,不用提那个“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一把筷子折不断”的故事吧?但是这里更厉害!筷子讲的还是“守”,这里直接就是跟你讲“攻”的力量!同心,不仅可以守,更可以攻,攻的效果怎么样呢?是“其利断金”的。
这里还讲到了同心给人的印象:同心给人的感觉啊,就好像兰花一样的芳香啊!这个就利害了,不但有攻击力,而且还未必能让你发现同心的攻击对你的破坏的。因为它给你的印象太好了——其臭如兰啊!
五、一个圣人的“一心”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个牛人的“一心”。
第一个牛人,比岳飞要牛,而且还牛多了!那啥,笛子说周武王比岳飞牛多了,没人有意见的吧?
武王经过问卜,下定了讨纣的决心了。于是,在文王死后第四年的春天,和各方诸侯在在孟津誓师:“受虽然有臣民亿万,但不团结,就有亿万个心;我姬发只有臣民三千,但我们是团结一致,只有一心!”(受商纣王的名>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尚书·周书·泰誓上》)
武王何等人才?这里也没有“在于我一心”的话的!
六、另一个牛人的“一心”
或许您会想了,武王的水平比岳飞高多了,他谦虚点,也是正常的。那好,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牛人,这个牛人,跟岳飞差不多水平。
武王是圣人级别的,而此人和岳飞一样,也是个武将,或许文采逊色些,也是个民族英雄,也领了一支以他的姓氏为名的军队,也学阵图,也是战功赫赫的。
他叫戚继光,抗倭英雄。举他做例子,没什么问题的吧?
话说自从戚继光在义乌“选秀”,拉起了三千人的队伍之后(就是后世被称之为“戚家军”的那支队伍。中国历史上只有三支冠以将领姓氏的军队,一个是“岳家军”,一个是“戚家军”,一个是名气小些的“俞家军”。那啥,“马家军”不算的哈),又根据“明军总参谋长”的唐顺之的《武》书,演练了一套几乎毫无破绽的“鸳鸯阵”及其“鸳鸯阵变阵”。
我们先看看“戚家军”组织起来前的情况:
龙山之战,上万明军被几百名倭寇赶得满街跑。嗯,这个是没训练前的,明军的惯例,可以理解。
戚继光痛定思痛,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后,迎来了“岑港战役”。舟山岑港战役,还是上万对上千。但只是斩首100余级,后追入大海,再斩首90余级、沉船4艘。惨胜,戚继光被免去参将职务。
我们先来看看“戚家军”组建后的战绩,试举三个:
福建横屿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13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自己牺牲24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自己无一人阵亡。
戚继光历大战十三战,每战横扫倭寇,几乎都是全歼的。不管倭寇是几千还是几万,都是只有这三千人的军队上的,自己最大的伤亡,仅仅90人(《明朝那些事儿》的数据有些出入)!特别是宁德横屿岛之战,盘踞的就是日本九州的倭寇,他们骚乱了宁德“城郭、乡村为荒墟者将十年”,几百年后,它们在南京制造了大屠杀!明军三年没干掉它们,戚继光一来,一个晚上不到的时间,以微小的代价就全歼了!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对了,这个就是戚牛人的“一心”了。
七、这话该怎么翻?
看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还真不能这么翻的。文人看史,总是有太多的浪漫情节在的。要是说这话出现在《三国演义》里面,身穿八卦衣、一年四季都手摇羽毛扇不怕感冒的诸葛孔明的身上,我还能信几层!对了,必须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孔明,不是《三国志》里的诸葛孔明。
那么,这话该怎么翻才符合宗泽、岳飞等人的地位、智商、阅历和从属关系呢?怎么翻,才符合宗泽所赞誉的岳飞的人品呢?
笛子斗胆,试翻“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句:
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要运用的巧妙,全在军队上下、各部门的团结一心。
此翻译,把存乎“一心”的前置使动主语由“一个人(将领)的心”变成了“上下(全军)一心”。
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宗泽身为朝廷重臣,而岳飞更是勇智才艺、古良将难及,两人的智商都不低,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对话是有建设性的对话。而载入史册的对话,更应当是对后世有所启迪的言语的。
第二,岳飞是给军委副主席做学习报告的,肯定要言之有物。况且,身为一个全国兵马的实际执掌者,对于军队方面考虑的,肯定多是全面提高将领水平的,不能被轻飘飘的一句“存乎(将领)一心”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汇报给糊弄过去的。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句大而化之、甚至是没有多少可操作性的语言的。
第三,岳飞作为一个优秀的、有着丰富一线作战经验的将领,他考虑的也肯定是队伍对于贯彻、执行命令的问题,而不是三国演义里面文艺性的“本山人自有妙计”的思维方式。
第四,岳飞再傻,面对着一个关心爱护自己的长辈、朝廷重臣时,也必然会表现出谦虚的品德,或者说是谦虚的表象。对于一个自小父母灌输、自己也深深认可的“精忠报国”的思想的岳飞来说,他应当明白能被国家军委副主席赏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笛子有信心,岳飞泉下有知,当会含笑的吧!
原作者:信成石业董文峰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7e6c81b0100mrkr.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