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靠分数,大学录取该看什么
2020年的疫情,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这种影响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每个师生的身上。
今年6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联名全美各大高校的招生办主任,向社会发出了一封公开声明,表明未来大学招生的标准以及对未来学生的期待。目前,该声明已经得到了全美超过360所高校的联名支持,其中包括所有常青藤盟校等美国名校。那么,这其中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公开声明?它要传递哪些新信息?
五大关键词
这封题为《危机中的关爱至关重要——高校招生办主任对新冠疫情时代的回应》的声明并不长,声明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只交待了声明的来龙去脉。第二部分的正文也不长,只有3页内容。
第二部分开宗明义——本集体声明旨在阐明在新冠肺炎疫情时代,我们究竟看重申请人的何种品质。我们很清醒地意识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都在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众多挑战。我们特别想强调我们对公平的承诺,也鼓励学生做好自我保护,掌握好平衡,追求有意义的学习以及关爱他人。
接下来,该声明用五个关键词,表达了他们所看重的申请人所应具备的品质。这五个关键词分别是:自我关爱、学术表现、服务并为他人做出贡献、家庭贡献与课外和暑期活动。
“自我关爱”排在首位,虽然着墨不多,但说明其重要性。声明指出,自我关爱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危机时期。现在不少人在各方面都在挣扎之中,因此,鼓励所有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对自己要保持温和的态度。
“学术表现”自然是能否入学考察的重点,但声明指出,当下大家可能都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因此,各高校将会在大家所遇到的各种困与障碍的背景下,评估学生的学术成就。同时,也会根据疫情大流行前后的学习成绩来评估学业成绩。声明特别强调,学生不会因为疫情而取消的标准化考试而在评估时处于劣势。
“服务并为他人做出贡献”似乎是声明的重点,内容也较其他部分稍多一些。声明强调,各高校非常重视有能力为其社区做出贡献的人。一方面,疫情期间,各地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很多学生寻找机会参与其中而有所作为。满足这些需求是学生在这种大流行中度过时光的一种宝贵方式。声明称,各高校并不在意学生是否创建了新项目或表现出领导才能,其看重的是学生的贡献或服务对他人是否是真实和有意义的。为此,他们会根据学生面临的各种困难评估这些贡献和服务。
针对家庭贡献,声明指出,过去人们常常误以为,所谓贡献都是指那种高大上的服务形式,而事无巨细的家庭贡献则往往被忽略。但他们认为,实实在在的家庭贡献非常重要,他们鼓励学生在申请书中写出这些贡献。这会对其申请的评估产生积极影响。
关于课外与暑期活动,声明提出,在疫情时期很多活动都被取消了,因此,任何学生都不会因为没有参加课外活动而处于不利地位。他们从来没有对任何一种课外活动或暑假经历有具体的期望,也很清楚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都会带来不同机会。声明特别强调,他们一直认为工作或家庭责任乃是消磨时光的宝贵方式,在目前尤其如此。
在最后,声明特别强调指出,一定要把那些对考生和对高校都很重要的信息告诉他们。声明说,他们会从学校收集有关课程、学术资源等信息,但他们鼓励学生报告任何可能影响其学业表现的因素。各高校鼓励学生具体描述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是如何对其学业成绩或提升相关活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
“关爱”是核心
通过以上对声明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透露出这些高校招生办主任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高校,对于即将迎接大学考验的学生有一种深深的关爱。
首先,这种关爱来自于高校对于当下疫情所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基本判断。由于疫情的缘故,学生的课程受到影响;课外活动以及各种学术活动都变更或者取消;还有不少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可能无法接触到互联网。如果对这些因素没有足够考察,那么对于很多考生,特别是贫困学子而言,其在入学时就极有可能处于劣势,这对他们不公平。正因为如此,声明中可谓不厌其烦地强调,因为疫情缘故而无法举行的考试与各种活动,都不会影响考生的录取。这体现了高校对于公平的承诺。
其次,这种关爱来自于高校对于学生要求“由外向内”的看法转变。过去,高校考察学生重在考察对于社会乃至世界所做的贡献,因此,到非洲帮助当地人成了中学生申请大学时光辉的业绩。然而,这样的活动只能是极少数人的选择。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选择社区服务并为之做出贡献才更为符合实际。即便如此,当前的疫情使得社区服务的机会也不多见了。因此,此时提出为家庭服务并做出贡献,并将其提高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就使得很多寒门学子可以很容易做到。这有助于他们获得公平的待遇。
再次,这种关爱来自于高校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这则声明来自于高校对疫情的一种回应,而此时的人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关爱和保护好自己,这是关爱他人的基础。在瘟疫流行的时代,如果做不到这点,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不负责任。因此,要求关爱自己,其实也是要求考生学会关爱他人。
特别要指出,这种关爱不仅仅是针对自己,也延伸到了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由关爱一个个体的小我,到关爱自己所在家庭的大我。不爱自己的人,很难爱他人;而不爱自己家人的人,也很难爱社会。
看到这里,我们大体上知道,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时期的考生,高校所看重一位考生所具备的品质,是如此简单明了——
首先,你是否关爱自我,是否关爱家庭;其次,不去考察你是否做了高大上的社会服务,而是看你是否做出了实实在在、符合自身条件的贡献;第三,学术活动重在考察平时特别是疫情发生前后的表现,只要平时优秀,疫情时期所受到的影响不会产生不利后果。
变革是重点
这个声明中,最重要的是淡化了甚至几乎不谈过去很多人所看重的标准化入门考试。有人在解读这个声明时,将此视为是美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招生的一个彻底变革。
这种解读既对也不对。
所谓对,是因为这则声明对SAT等入门考试的淡化,确实会成为未来大学录取的指挥棒。如果大学将来不再如此看重标准化考试,学生就绝不会再在这方面下功夫。录取标准因此就会发生巨变。
至于这种说话也不对,是出于有如下原因:
首先,美国高等教育一直都处于变革中。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当下的改革尚说不上是属于彻底的改革。但可以预测的是,未来美国高等教育还会有重大变革。
其次,取消SAT等标准化考试绝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早在几年前,就有高校不再将SAT等作为必要的入门条件。至疫情发生后,更有众多高校跟进。
再次,即便是这个声明中的“关爱”的主题,也不是头一次出现。正如该声明引言中开篇明义:2016年初,作为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一个名为“普及关爱”的研究项目成果,研究组退出了一个“扭转潮流”计划,重点在于转变高中生和家长们头脑中固有的大学录取的信息。该计划得到了近200位大学招生办负责人的认可。
该计划刚刚出现时,国内一些媒体就已经刊登了所谓“美国大学录取将发生巨大变革”的“重磅消息”。为此,我在《中国科学报》2月4日刊发的《美大学录取规则即将变革?》一文中,做过详细的分析介绍。
第一,这是美国反思大学招生的一次新的开始。“扭转潮流”计划的使命是要“帮助教育家、学生父母以及整个社会培养出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向往公平正义的学生。”该研究项目提出,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们的善心和社会责任感,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具有爱心和道德感的学生,并且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其中,共同为此目标而奋斗。
第二,该课题组研究这一问题的出发点有二。首先,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总是过于强调学生的个人成就,而忽略其是否关爱他人与关心公众利益;其次,大学的招生过程往往会加重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为此,该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重新设计大学招生规则,并在学生中倡导更多的人文关怀,减少过多的成绩压力。当然,最主要的是要在现有的大学招生过程中寻求实质性的转变。
第三,就其核心的改革领域而言,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倡导对他人、社会与公益作出更有意义的贡献;第二,在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其社会贡献时,应注重超越种族、文化与阶级,看其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家庭与社会做出贡献;第三,重新定义学业成绩,要使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得公平机会,也要减少过于繁重的成绩压力。
由此可见,2020年6月的这份“声明”,其实是2016年“扭转潮流”的一种延续。当然,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这份“声明”,不仅会对学生、学生父母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也会深刻改变已久的大学招生标准。
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声明”虽然是过去改革的延续,但也因为疫情之故而来得及时,因此不但得到了美国数百所高校的大力支持,相信也会受到广大考生的热烈欢迎。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