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永昌通宝的起源和版别
简述永昌通宝的起源和版别
永昌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明崇祯十六年,陕西米脂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大军一举攻克明廷西北重镇---西安,次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新顺王(百姓称闯王),国号"永昌",并开炉铸"永昌通宝"铜钱,是明末农民起义政权铸币,意为永代昌盛。铸大钱,直白金一两,此当十钱,当五钱,平物价。
永昌通宝 折五
"永昌通宝"面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小平、折五、折十共3个种类,其中折十虽然有记载,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实物。"永昌通宝"细辨版式很多,但较大区别是"永"字的两种不同书法风格。试铸小平版,"永"字是点直角永,与明钱钱文书法相仿。这与李自成反明理念相悖,钱出炉后即遭到弃用。李自成认为既然建立了新大顺王朝,有了自己的钱币,所铸用的钱币文字应该有新的行文标准。因为他信服五行之说,认为朱明王朝属火,大顺朝就应以水灭火。便将"永昌通宝"的"永"字书写为二字和水字以上下结构排列,既保持了"永"字的原形,又顺应了以水灭火,以大顺朝取代明王朝的理念。所以铸量特别大,至今所见的"永昌通宝"多为二水永,正常永字的"永昌通宝"倒比较少见。
永昌通宝 小平
永昌通宝大体分为西安版、襄阳版、北京版三种,这也体现出李自成起义的大体路线。现今所见到的永昌通宝分小平、折五两种。版式较多,钱文多为楷书、隶书相结合,光背。小平钱中以楷书钱文的较为稀少,称为“北京版”,钱文四字无隶书味道。阔缘,小平直径24-25mm;当五直径37.5-38mm。有小平,当五两种。折五钱铸造较规制,其中二水永版比较多见,据“永”字的写法不同,分为“点永版”与“二水永版”铸造较精美。正常写法的永昌通宝反而比较少。当五钱通字走部有高低之分,低者少。还有一种昌字为楷书版,称为“楷昌版”,此版出自西安,钱文写法与明永历通宝相似,符合时代特征。
西安版 永昌通宝
永昌通宝铸期较短现已不多见,普通版小平市场价格不高,折五在小平钱之上,小平有一种"京版",乃是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所铸,铸期短,存世稀少,写法更近楷书,市场价格较前两者高。
永昌通宝北京版
李自成夺山西攻克北京,明朝灭亡。但夺取政权仅41天的大顺朝山海关一战本已稳操胜券,却被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联手清兵击败,并迫使大顺起义军一直败退出北京,不久李自成战死疆场。清廷定都北京后将大顺朝所有标识包括"永昌通宝"铜钱尽在销毁之列。
1、 襄阳目前发现的永昌通宝D、E、F、G式小平钱和H式折五铸造时间在李自成离开襄阳之间。当时因为没有永昌年号,所以现存的“辽州之契”仅用“癸未年”来标识。也因此,这几种版式铸量都要比西安版少的多,尤其F式折五手方通版和折五手小字长宝通版小平铸量很少,存世极少。
2、陕西西安 明崇祯十七年,但此时尚无永昌年号。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朝建元永昌后的铸钱,而西安地区又大量出土西安版B式小平钱和A、C式折五钱。西安版式的永昌钱应铸造于后李自成撤离西安之前,因西安是李自成工、户部所在,所有这3版钱铸造都不少,C式宽缘版折五相对较少些。
3、山西太原 永昌K、L式小平钱多出于山西地区,与顺治背右原文字一致。大顺军攻克太原以后直至太原失守之前所铸造的,清廷开铸顺治背右原,应该由于时间仓促,铸币工匠都没换,文字同永昌太原版(通宝二字极像)。所有这2版铸量都不大,其余K式二水永版,直径26以上大样,铸造精良,存世极少,应该为试铸性质。
另外可以补充一下1648年姜瓖在山西大同叛清,以“反清复明为口号”,改范顺治背右同,铸大明光背,而此前清朝则是改范太原版永昌铸顺治背右原,现在看来真是有的意思。
4、北京 永昌J式小钱,文字为点永双点通楷书,点永意思表明大明已灭,不需要二水永灭火,文字特别,表明是要改朝换代,焕然一新的意思,但是因为时间仓促,铸量很少,可能只是试铸一些,所以北京版是5个大版类里比较少的。前后算来,李自成在北京铸钱的时间极短,只有在四月初李自成于入北京后至撤出北京,这短短二十余天时间所制造的钱币,所以北京铸钱铸量极少。
5、湖北汉阳 根据资料显示,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曾任命石作霜为汉阳令,永昌元年四月又任命潘可程为“汉阳府同知”,可知在顺治二年三、四月以前,李自成虽未到武昌,但却占领着汉阳府,存在在汉阳府开炉铸钱的可能性。而永昌I式小平也多出土与湖北地区,此前大家也一直叫这版为汉阳版,所有现在只能推测这版可能为汉阳所铸。
(图片源自各大拍卖公司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刊载该文章内纯属学术交流,不做商业用途,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