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伊拉克只是个“内陆”国家
文字:重光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当翻开中东地图,我们不难发现中东大部分国家的国境线都异常奇怪,直来直去,直得不合常理,完全不按照常规的自然边界(山脉、河流等)来划定国界,有些国家的国界甚至划得奇怪到几乎使其丧失了出海口,其中就有伊拉克。
伊拉克的大部分边界都是直来直去的
▼
那么伊拉克的国界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
伊拉克的海岸线为什么这么短呢?
今日各位且听我局娓娓道来。
被随意划定的中东国界线
《赛克斯—皮科协定》
1916年,英国军官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人称阿拉伯的劳伦斯)来到了阿拉伯半岛,这位中东通发动了阿拉伯大起义,领导阿拉伯人协同英军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
1919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
▼
奥斯曼帝国在中东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欧洲病夫”本就孱弱的国力被逐渐透支殆尽,协约国在中东战线上由此占据了优势,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是时候讨论战后如何处置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了。
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故事我局之前已经讲过,下面附上链接,点击即可查看:
《阿拉伯百团大战,劳伦斯与他的铁道游击队》
1916年5月16日,英国、法国与俄罗斯之间签订了瓜分奥斯曼帝国的秘密协定——《赛克斯—皮科协定》,这份协议的草案是由英国的中东专家马克·赛克斯和法国外交官弗朗索瓦·皮科制定的,故有此名。
《赛克斯—皮科协定》原件所附地图。
▼
协定内容如下:
• 叙利亚、安那托利亚南部、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 叙利亚南部和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包括现伊拉克大部分地区、科威特以及沙特阿拉伯东部部分地区)为英国势力范围。
• 黑海东南沿岸、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两岸地区(沟通地中海与黑海的要道)为俄罗斯势力范围。
《赛克斯—皮科协定》所规定的
英、法、俄三国势力范围图
▼
这个协定和英国在发动阿拉伯大起义时所保证中东阿拉伯国家将获得统一与独立的侯赛因-马克马洪协定及英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居住地的贝尔福宣言互相矛盾,因而遭到了批判。
俄罗斯因1917年十月革命退出一战,因而放弃了协定所规定的势力范围,并将秘密协定公之于众,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
我们绝不和帝国主义列强同流合污
▼
奥斯曼帝国在一战战败后解体,进而发生了凯末尔革命,部分涉及土耳其本土的协定因土军对希腊&英法的战争胜利而失效,法国放弃了在安纳托利亚(土耳其)的势力范围要求,而摩苏尔转而由英国控制,其余地区则在战后根据协定瓜分,英法开始了在中东的殖民统治。
现代土耳其收复了至关重要的南部地区
▼
赛克斯-皮科协定及其之后的瓜分交涉所确定的国境线对之后这一地区的国境产生了影响。
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国境线系人工随意划定,并不是自然山脉&河流的国境线,而且在划定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中东民族与宗教教派的分布。
如库尔德人被分割到叙利亚、土耳其、伊拉克与伊朗四个国家之内,亚述人被分割到叙利亚与伊拉克,伊拉克境内互相敌对的什叶派与逊尼派阿拉伯人混居,叙利亚与黎巴嫩本是一个整体,却被硬生生拆开……
被分割在多国的库尔德人
▼
现代的伊拉克国家因《赛克斯—皮科协定》而生,也因协定而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问题:国内部落意识强,民族意识弱,什叶派阿拉伯人与逊尼派阿拉伯人互相看不上,还有库尔德人整天搞事要独立自主,国家凝聚力堪忧。
伊拉克的什叶派与逊尼派之争
▼
对外则是国界线的划定使得伊拉克失去了阿拉伯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汇流而成)下游东岸的阿拉伯人聚居的平原(被划给波斯)。
曾是伊拉克一部分的科威特也由半独立地位转为完全的独立,进一步压缩了伊拉克的出海口,使得海岸线长度骤减到58公里,其中还有数十公里是内河海岸线,真正可用的仅有十几公里。
伊拉克形态像一个大肚瓶子
西北肚大,到东南沿海形成瓶口
伊拉克出海口
仅在其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
▼
不断淤积的海岸线
然而这十几公里海岸线也十分糟糕:千百年来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不仅给两河流域带来了充沛的水源,肥沃的淤泥,也给两河下游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淤积。
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伊拉克的海岸线在乌尔城一带,该地以南就是波斯湾了,伊拉克名城巴士拉还在水里。(三千年前,上海也还在东海里)
公元前1750年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海岸线
此时的两河仍是分开入海的
尚未汇流为阿拉伯河
▼
如今则已汇流为阿拉伯河
并且仍在生长
▼
然而到了3000多年后的今天,千年来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日以继夜地携滚滚泥沙而下,将曾经的大海变为了肥沃的淤积平原,将伊拉克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了数百公里,并且目前阿拉伯河河口还在淤积泥沙,不断形成新的河口沙洲。
仍然在不断生长
▼
因而伊拉克海岸线上水深普遍不足,没有一个天然优良海港,也难以建设新的深水港口供大型船只停靠,只能依靠内河航运或通过约旦与科威特的海港来进行对外航运业务。
不仅如此,根据伊拉克与伊朗的协定,伊拉克的主要内河出海航道——阿拉伯河由两国沿河流中线平分,本就不是很宽阔的阿拉伯河只有一半可供伊拉克航运使用,这样的话如果水手不注意,船开着开着就开到伊朗领水上去了……
船家要看着地图掌舵才不会出国
▼
伊拉克的另外一条入海水道——祖拜尔水道在进入波斯湾后被属于科威特的两个小岛——沃尔拜岛与布比延岛所分割为两条水道,伊拉克只有其中一条阿卜杜拉水道的一半的主权……
无论是阿卜杜拉水道还是阿拉伯河
伊拉克都只有一半
▼
一半阿拉伯河+一半阿卜杜拉水道
▼
因而伊拉克全国没有一段条件良好的海岸线,没有一个优良海港,大部分对外航运贸易依靠巴士拉这个内河港来进行,海运通常交给约旦与科威特的港口处理。
伊拉克的进出口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制约,2015年伊拉克80%石油出口依赖条件运力有限的巴士拉河港,其余通过基尔库克—杰伊汉原油管道出口,增加出口量因出海条件的限制而有一定难度,对伊拉克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巴士拉石油港口停泊注油的三艘油轮
▼
两伊战争&入侵科威特战争
——为了更好的出海口
伊拉克为了摆脱对他国港口的依赖,彻底改变准“内陆国”的地位,不惜发动了两次对外战争:两伊战争与入侵科威特战争。
出海口和石油,我全都要
▼
自1980年起,伊拉克与伊朗进行长达8年的战争,目的是夺回与伊朗存在争议的阿拉伯斯坦(伊朗称之为胡齐斯坦)中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位于席林堡一带,包含波斯湾良港阿巴丹港,该地区其居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此外伊拉克还要取得伊拉克的航运大动脉——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权。
伊拉克、伊朗、胡齐斯坦
▼
奈何伊拉克打输了对伊朗的战争,白白倾注了全部的国力,几乎耗尽了国库内的所有资金,弄得个两败俱伤,领土仍和战前一样,萨达姆的向东获取出海口的雄心壮志未能实现。
打不过东面的强邻伊朗,那么往南试试?于是萨达姆打起了自己的阿拉伯兄弟——产油富国科威特的主意,科威特相比伊朗与伊拉克,只是个弹丸小国。
伊拉克和科威特没有进行边界勘定工作,在1961年科威特独立后伊拉克不但拒绝承认科威特,还向科威特提出了领土要求。
老萨一直想将科威特变为伊拉克的一个省
▼
科威特的两个岛屿——沃尔拜岛与布比延岛与伊拉克相距不远,一旦伊拉克拥有了这两个岛屿,就等于扩大了伊拉克的出海口。
一旦伊拉克占领了科威特,那就将彻底改变伊拉克的出海口状况,不仅延长海岸线达200多公里,而且会给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带来更大、更快的收益。
吞并科威特
伊拉克便是名副其实的沿海国了
▼
何况科威特也是一个储油大国与产油大国,国家人口少而国民收入高,1990年时海外资产高达1000亿美元,境内外汇储备超过800亿美元。
吞并科威特可以让伊拉克迅速得到财富(以及摆脱债务),增加经济实力,扭转两伊战争以来的经济颓势,缓解经济危机压力,从而确立伊拉克地区大国的地位,实现萨达姆的“巴比伦”梦。
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的天际线,一片繁华
▼
1990月8月2日凌晨2点伊拉克对科威特发起了闪电战,10小时内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并将其吞并,作为伊拉克第19个省。
然而伊拉克的做法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反对,尤其世界警察美国反应强烈,于1991年开展代号“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迅速击败了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扩大自己出海口的尝试再次失败了。
我们要做世界秩序的维护者
▼
伊拉克的准“内陆国”地位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列强随意划分国界,却没给伊拉克一个良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伊拉克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却也给她带来了不断淤积的海岸线。伊拉克的出海口之梦,已随强人萨达姆远去了。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