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该不该被“踢出”高考?郑强:我从来没有否定过外语学习
作为一名自媒体创作者,平时写文章之余,我也喜欢看一些其他作者的文章。
久而久之,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经常能看到有作者搬出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来炮轰“英语”,这当中甚至有人用郑强教授的观点立论,称“英语应该被踢出高考”。
如下图:
每次看到这样的言论,我都很纳闷:“堂堂一个大学教授,怎么能说出如此极端的言论?郑强教授的孩子到底学不学英语呢?”
曾刷到储殷教授的一个动态,他也有同样的质疑,只不过他的发问更犀利:
你们看看社会上,鼓吹英语无用论的那些人,他们的孩子学不学英语?储殷这人挺实在,他总结说:“不学英语,最后一定是底层老百姓受害,如果你在一个国际化的社区当保安,比你在一个老旧社区当保安起码每个月多四五百块钱。”
看到储殷这样说,我更纳闷了,那郑强教授自己到底有没有学过英语呢?
耳听为虚,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为了打消疑虑,我特意去看了几条郑强教授的视频,在本尊的口中,我终于求得了答案。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我从没有否定过外语学习
翻看郑强教授的履历,发现他曾留过学,而他本人也说:
我学过四年德语、通过了很高级的考试,还会日语和英语,我都当教授了,怎么会否定英语的重要作用呢?我这个人不是否定外语学习,但是,让我感到危机的是,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的渗透。关于文化渗透,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说:不就说句外国话吗?能有多可怕。
但是,郑强教授举的下面这个例子,让我听了头皮发麻。
他说:现在很多小孩,他为什么吃肯德基吃得这么香,吃了肯德基他就会想一个问题,有朝一日到了美国不是就可以天天吃吗?
有了孩子的人都知道,小孩子对于吃有着天生的一种乐此不疲的永恒追求,只要用吃当筹码,没有几个孩子能保持淡定。
不得不说,外国文化输入的同时,也改变了很多国人的饮食习惯,我们对洋快餐的热爱已经大于对包子饺子的依赖。
但是,这当中,又有一个问题:深刻意识到异域文化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干扰,并非否定外语的学习。
外语重要吗?
当然重要。
掌握一门别国语言,带给我们关于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思维方式等诸多好处是无需质疑的。
在郑强教授的发言中,他也认可外语很重要,但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
外语在某种程度摧残了我们的精神,它让我们淡化了民族情感。
为什么这么说?
郑强教授认为:一个人小时候产生的感情和文化是根深蒂固的,而民族文化中最重要是语言和文字。
就拿留学生群体来说,中学生、小学生从小到国外去留学,他跟成年以后去留学完全是两回事,这群人不止接受西方先进文化这么简单,甚至会影响他整个后天情感的发育。
而那些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不强的人,甚至可以说他的情感没有发育或者情感苍白。
好了,看到这儿,你该意识到郑强教授担心什么了吧?
所以,如果再看到有人用郑强教授当靶子,鼓吹“英语无用论”或者“英语该被踢出高考”,你一定要相信,郑强教授本人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良心辟谣,看这里。
英语该不该踢出高考?
好了,再回到文章开头,讨论一下“英语到底该不该踢出高考?”
说句实在话,当年从初一开始学英语,可把我给整惨了,英语的单词发音,那舌头死活就是转不过来,那怎么办呢?
标注汉语。
比如:
good morning,标注:狗的猫宁;
picture,标注:配个车;
English,标注:应个离世……怎么样?
还是汉语看起来神通广大吧?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经历
但是,随着年龄渐长,我发现自己学不好英语、却又常常羡慕那些英语学得好的人。
英语带给我痛苦,在我生了孩子后,才真正显现出来。
我发现:当妈的如果不能来几句英语,都不好意思和孩子对话。
为什么?
来看看我们家的日常:
妈妈:沙发用英语怎么说?(这个我会!)
妈妈:窗帘用英语怎么说?(让我想想……)
妈妈:加湿器用英语怎么说?(我查一下!)
妈妈:学霸用英语怎么说?(我不知道啊!)每当孩子问到我不会的,我都很惭愧,如果当年埋头苦学英语,也不至于让一个小屁孩儿给问住了。
窃以为,“英语到底应不应该踢出高考”不是学生党该操心的事情,毕竟从长期来看,“高考不考英语”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俞敏洪说:“孩子语言习得的过程、文化习得的过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方法的习得过程,实际上是对大脑不断开发的过程,任何人想要得到世界性结构知识的完备,语言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所以,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与其整天费尽心思掰扯“英语该不该踢出高考”,还不如多想想”怎么在学好汉语精髓的同时,顺利掌握一门外语”。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