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深夜被暴打猥亵,暴力事件后如何治愈心灵?
“你吃着火锅唱着歌,忽然就被麻匪绑了。”这一天降横祸的电影桥段如今在现实中上演。
夜深人静的街头,你好端端地看着手机散着步,忽然头部就被一阵连环重拳噼里啪啦狠命暴击,甚至有一双肮脏的手强行扯下你的内裤——
这一被监控拍下的“女子深夜街头被陌生男子暴打猥亵”的凶残视频日前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爆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全民追凶”。
有网友不禁脊背一凉,感叹道:“这年头,女性连深夜街头走路自由都无法实现了?”
如果说受害者的身体伤害可以随时间治愈,但心理上的创伤又该如何获得治疗?
“心伤”不治可能导致自伤或自杀
大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6月25日深夜通报,当晚10时许,警方在甘井子区南关岭一居民小区将该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男,31岁,大连人)抓获。
6月27日凌晨1时许,大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根据现有获取的证据,认为王某涉嫌强制猥亵罪、寻衅滋事罪,依法对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此案公安机关正在依法侦办,并将依照法定程序对吴某伤情进行司法鉴定。
如果说身体上的伤害可以通过医院的各种检查来诊断、治疗,那么受到暴力袭击和猥亵后,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就像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挥之不去的幽灵,如影随形一步步侵蚀着正常的生活。
个体在经历自然灾害、战争、暴力事件、意外事故、重大变故等创伤性事件后,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马希权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介绍,PTSD是个体在遭遇创伤性事件后持续或延迟出现的深度悲伤, 这一严重的精神障碍主要有三个核心症状:
“闯入性记忆(创伤记忆容易以闪回或梦境的形式重现)、躲避反应(受害者极力避免与他人谈起受伤经历甚至变得自闭)以及唤起反应(过度警觉并难以集中注意力)。”
另外,一个重要的症状是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认知和心境方面的负性改变,当事人对自己、他人或世界持续性放大的负性信念和预期,例如我很坏、没有人可以信任、世界是绝对危险的、我的整个神经系统永久性地毁坏了。
由于对创伤事件的原因或结果持续性的认知歪曲,导致个体责备自己或他人。持续性的负性情绪状态,例如,害怕、恐惧、愤怒、内疚、 羞愧),同时减少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参与。
“在个体遭遇到暴力事件后,需要关注其心理创伤。如果在事件发生后持续1个月以上仍有以上症状就需要到医院进行临床诊断并干预,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含特殊治疗)与药物治疗。”
马希权副主任医师称,如果不及时处理,一旦遇到类似刺激,会引起更严重的心身障碍,“在平时门诊中接触到的PTSD患者,其中不少伴随抑郁、焦虑症状以及躯体症状。有些患者由于长期失眠、服用镇静药物而出现药物依赖甚至物质滥用,严重者则出现攻击性行为甚至自伤或自杀。”
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走向
“受伤”越重,是不是反应越强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注册催眠师管安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不能简单说暴力程度越严重,创伤就越严重,两者并无线性关系。如果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肯定是暴力越严重,症状越严重,但不同的人就不能这样对比。”
人是复杂的立体的,身上背负着太多儿时的东西。有些人从小到大受到爱的滋养和保护比较多,心理就会相对健全,并且成年后有来自亲友和社会上的支持援助,那么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治愈率就相对更高。
管安吉表示,国内心理学行业的普及率不够,不少心理疾病患者讳疾忌医,还有些落后地区的患者由于没有条件接受心理治疗,甚至有些压根不知道这种心理疾病的存在,导致就诊人数占患者比例很小,很多人终身带病活着。严格意义上完全人格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关键要找到平衡的方式。
“创伤性事件给人或多或少是有负面影响的,不可能像没事人一样,要有向外求助的意识,不能闭塞钻牛角尖里。” 管安吉表示。
马希权副主任医师还认为,个体之前有无心理创伤疾病史或者精神类疾病家族史,也会影响其在遭受创伤性事件后的反应症状。
此外,个体的心态也会起作用,是自己积极想方设法走出阴影,还是消极自暴自弃,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走向。
身边人:多陪伴少洗脑
由于PTSD患者会出现不愿意与人交往、情感冷漠,而且,对此前暴力事件采取回避态度,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比较难以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
那么,作为PTSD患者的身边人,如何和他们相处呢?
上海知音心理咨询中心教务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嘉仪建议要多陪伴少洗脑。
“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受害者会出现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紊乱,要允许他们有一段时间与这些症状相伴,家属通常难以承受受害者一段时间所谓的不正常,其实这些都是受创伤后的正常反应。
“要以陪伴、倾听为主,建立起一个安全岛让受害者安心地表达自己想法和释放情绪,家属还容易制止患者发泄情绪,但往往自己意识不到。
“家属不要用说教式的安抚来让受害者停止表达,比如叫患者不要怕或者不要去想这件事,都是适得其反的。
孙嘉仪提醒,“家属要对受害者进行不动神色的暗中观察,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预防受害者自伤或自杀,可以同时辅以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放松训练、转移注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