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浅谈中国相声近30年的发展史:郭德纲的成名史和五个关键人物
原标题:浅谈中国相声近30年的发展史:郭德纲的成名史和五个关键人物
前言:
本文6000字。主要从中国大环境和郭德纲个人经历,分析相声近三十年的衰落和重新崛起,以及郭德纲的成名史上五个比较关键的人物,最后谈谈相声的发展历史对其他传统文化有何启示。
正文
“灯彩佳话的那一夜,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
这是郭德纲在自传里写的一句话。
5月1日,德云社天津分社在万众瞩目之下,正式开业。在开业典礼期间,门口几近上千人围观,场面十分壮观、震撼。不得不说如今的德云社可谓声势浩大,名声大噪,着实令人感慨万分。
如今的德云社火爆异常,可以说占据了喜剧界的大半壁江山;在相声界,更是没有人可以匹敌德云社的号召力。
然而回顾德云社的发展历程和郭德纲的个人经历,都和中国相声近30的发展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有的人说,是郭德纲拯救了几近消亡的相声,也有人说是相声成全了郭德纲。
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提起相声就会想起郭德纲和德云社。今天就简单说说中国相声近30年的发展史,以及德云班主的成名之路。
相声起源于晚清,是一种民间市井的语言艺术。出身低微,所以它并不是什么高雅的文艺。新中国之后,为了把相声搬上电视。马三立和侯宝林对相声进行了改良,使之变得文艺清新了,没有之前的粗言鄙语。
随后,相声就在电视里大放异彩,涌现了许多相声名人和作品,相声演员在打趣逗乐之间,不但让观众开怀大笑,还传播了积极向上的能量。
但是没有经过多少年,相声就不吃香了。1994年,黄宏和侯耀文在舞台上表演小品《打扑克》,黄宏乐呵呵地说出了“相声干不过小品”。
而在90年代后几年里,陈佩斯和朱时茂的诸多小品已成为经典,赵丽蓉是如日中天的“小品王”,来自东北的赵本山声名鹊起,小品这种看上去更加灵活的表演形式不仅盖过相声一头,甚至隐隐然有全面取代后者的架势。
虽然此后每年的舞台依旧有相声节目,但是那只是官方给与相声的一种保护措施。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著名的相声演员纷纷转行演起了小品,比如牛群和冯巩。
此时的相声地位尴尬,全靠体制在供养续命。而在民间就更不用说了,北京和天津是相声的大本营,但是许多茶馆纷纷经营不下去,倒闭收场。
相声,已经没多少人爱听了,这是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相声为什么会突然没落,得用矛盾辩证法去分析。时值中国全面改革时尚,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变得多元化和多样化,而且港台和海外的流行文化开始在中国盛行。对于精神层面的消费,人们的选择变得多起来。
相声的生存空间变得狭小,受制于表演形式,如何干得过跟舞台剧差不多的小品呢?相声如果不图改变,没落是必然结果。
对于体制内的相声演员来说,是完全体会不到相声在娱乐市场上的困境。他们有固定的收入,固定的慰问演出。但是这样的相声完全脱了大众的认可,始终会被时代淘汰。
相声真的要没落么?世纪之交,相声界乱象横生。老艺人在感叹世道沧桑变化,跟不上脚步;新观众在感叹民族文化的衰落,无人捧场。
1995年,有一个小黑胖子辗转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和茶馆里,为相声奔走和呐喊。直到10年后,他和他的德云社横空出世,火遍了大江南北。而他成名离不开5个贵人。
九河下梢天津卫。由于交通便利,天津一直是五方杂处、华洋共居的地方,各种思想碰撞之下,也把天津变成了曲艺之乡。而天津也是戏曲艺人的试炼之地。
1995年,22岁的郭德纲怀揣着梦想离开天津,奔往北京发展。这是他第三次赴京求职,他一心想进入体制内,成为专业的相声演员。但是相声极其讲究师承和派别,郭德纲虽然会京、评、梆、曲和相声,但是他没有师父领路,始终被拒之门外,而空有一身本事。
但他不甘心,他决定凭自己的本事也要在北京闯出一片天地。但是对于无背景、无人脉、无资金的三无人员郭德纲来说,创业何其艰难?头几年,困难到吃饭都成问题。
满地鸡毛的生活,让郭德纲的第一任妻子胡中惠再也忍辣眼,二人分手收场。郭德纲只好把儿子送回天津老家,交给父母照看。
郭德纲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活,也遇到了他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张文顺。
张文顺,著名相声演员,这个相声复兴的奠基人之一,作为郭德纲的早期搭档,他也是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
与郭德纲不同,张文顺出身富贵,而且是正经的科班出身。90年代初,相声开始式微,早已退休的张文顺人老心不老,决定重出江湖振兴相声。便在北京的茶馆里说相声,正好遇到在跑场子讨生活的郭德纲。
在听了郭德纲几段相声后,他对这个年轻人十分欣赏,二人逐渐成了忘年交。而且有共同的爱好和理想,使两人一拍即合,他们决定创办北京相声大会,还拉入当时只有18岁的李菁。
1995年,相声老前辈张文顺和两个小年轻在台上立下弘扬中华戏曲文艺的誓言,北京相声大会正式成立!三人开始在京味茶馆、广德楼、湖广会馆等地方演出。
然而一开始的时候,演出效果并不好,就算是几毛钱一张的票,也没有什么观众。最尴尬是有一次演出,台上只有一个观众,还没有演员多。
郭德纲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后来问那个人为啥不走,人家说台上人多,不敢走,怕挨打!
当然,这只是郭德纲的调侃。哪怕只有一个观众,他们也是认真对待,坚持说完每一场相声。也正是这样的坚韧精神,北京相声大会终于有了发展。
1998年,团队演员达到了20人。观众也从最初寥寥几人变成几十人。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有麻烦,由于生意红火,遭到了同行的嫉妒,甚至还让人来搅局。
张文顺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但是脾气不小。老先生在台上叫说道:
有能耐来台上比,暗地阴人算什么本事?我打他丫的,我张文顺病症,谁怕谁?
此事过后,没人敢在德云社闹事了,北京相声大会已改名为德云社,也正式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可以说,要是没有张文顺的话,德云社没有机会走到今天。
2003年,张文顺已经是食道病晚期,声音嘶哑,已经没办法上台演出。郭德纲和自己第二个贵人成为搭档,他就是相声皇后于谦。
如果说张文顺对郭德纲是欣赏和提拔,那么于谦就是郭德纲最完美的搭档和知己。
于谦比郭德纲大4岁,也是专业的戏曲科班出身,并且拜师石富宽先生学习相声。毕业后在文工团工作,恰逢相声陷入低谷期,于谦有心转行,还专门去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对于那段日子,于谦介绍过:
“我曾经远离相声十几年,我称它为寂寞期,以为就这样要结束了相声生涯,直到我遇见郭德纲,原来我还能说相声,原来我还爱说相声。”
2000年,文工团受邀去演出,说相声的于谦缺了一个搭档。正好遇上了四处接活的郭德纲,二人第一次临时合作了一把。也正式这次的合作,让两个人都感觉无比默契,表演效果极好,也让于谦从新找回了对相声的信心。
随后二人正式成为了朋友,从此开始了合作,郭德纲经常邀请于谦去德云社合作表演相声。这个新的二人组合很快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2003年,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与郭德纲合作相声《你好北京》,在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上获得了组委会特别奖。
时至今日,郭德纲早已红遍大江南北,这其中肯定少不了于谦的陪衬。二人合作20年,从来没有闹过矛盾。在德云社最困难的那几年,于谦也没有放弃过和郭德纲的合作。
2022年5月7日,郭德纲和于谦举办了合作二十周年庆典。
郭德纲说:
20周年,小半辈子都搭在你身上了。
于谦说:
20周年,与有荣焉,你我当如此。
曾有网友评论到: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老郭有于谦。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会站着一个成功的女人。王慧之于郭德纲,是他的三生所幸,也是他第三个贵人。
1997年,郭德纲在河北保定认识了王慧。这个女人可不简单,她父亲是天津的大商人,而她本人长得好看不说,而且是京韵大鼓的名角,14岁就成名天津曲艺界。
就这么一个天之娇女怎么会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相声演员呢?而且此时的郭德纲穷困潦倒不说,还是分手带娃。
郭德纲也深知自己和王慧差距太多,而且他平时寡言少语,并不会哄女孩子开心。他没有立刻对王慧展开追求,只是要了一个电话号码用作联系,想让王慧帮自己多联系演出活动。
不要忘了,郭德纲可不只是会说相声,他会京剧、小曲、梆子和评书。
舞台上的郭德纲和台下两个状态,他嬉笑怒说、恣意张扬,他神采奕奕、幽默大方。他在台上天生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质,王慧就是这样被多才多艺的郭德纲给俘获芳心了。
成为恋人后,王慧非但不嫌弃郭德纲穷矮矬还带着一个孩子,反而全心全意支持郭德纲的事业。
有一次王惠到北京看他,看他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个冷馒头,王恵哭了,她心疼郭德纲。
她对郭德纲说:
“你跟我回天津吧,我不忍心让你在这里受苦”。
对于这样的女人,郭德纲如何能平庸下去?他让要所有人知道,王慧没有看错自己。
对此,王惠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天津的京韵大鼓事业,来北京助力郭德纲的相声事业。为了帮助郭德纲,她收集了300多段传统相声段子,在家里进行表演,王惠是唯一的观众,听完之后有觉得不好的地方,两人便一起修改。
她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首饰和夏利车,来资助郭德纲的德云社。在那几年,王慧不但要负责郭德纲父子的饮食起居,还要负责一众徒弟的吃喝拉撒睡。对于这一切,这个贤惠的女人始终没有任何怨言。
2003年,两人登记结婚。没有婚礼,也没有戒指。
王慧说:
两个人踏踏实实地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王慧真的可以说是郭德纲的福星,有了她的辅助,德云社的发展顺风顺水。时至今日,德云社已经是一家市值50亿的大企业。德云社也在各地开花,如今天津分社也顺利开业,王慧在典礼上露面时,眼含热泪。
或许是想到了往日艰辛和坎坷。但是她的付出也得到了郭德纲的回报,德云社的大股东和董事长都是王慧。
郭德纲把自己打拼的一切,都给了王慧。
一直以来,相声界都是看中师承的。没有师承的郭德纲就快要大火的时候,遇到了麻烦,而他遇到了第四个贵人,恩师侯耀文先生。
侯耀文,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的第三子。出身于相声世家,自然而然免不了会接触相声,虽然父亲极力反对,但是侯耀文自己偷偷摸摸地学习了相声,而且天赋极佳。12岁就登台表演了第一个节目《醉酒》。
侯宝林见此既摇头又点头,最后不得已同意了儿子的想法,并给他取艺名“小阿弟”。
青年时代的侯耀文开始和石富宽搭档,他们一起见证了相声的辉煌和衰落。后来他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有心拯救相声却不得其法。
直到2003年,北京举办了相声大会,侯耀文担任评委在底下打分。正好那一年,于谦拉着郭德纲参加了这次相声大赛。侯耀文一眼就瞧上了这个其貌不扬的黑小子。
当时德云社开始红火起来,但是郭德纲没有师承,一直被挤兑和打压。业务上比不过,就打小报告,专门派人记录德云社在表演时的“不良语录”。
一时间,德云社处境堪危!
侯耀文得知情况后,通过于谦问郭德纲,是否愿意拜在门下。郭德纲喜出望外,欣然应允。这是他第一次被主流相声演员的领导认可,背靠大树好乘凉,德云社的立刻转危为安。
而且侯耀文还亲自送上了五万块钱给郭德纲,帮助他解脱困境。郭德纲不接。
侯耀文大声说道:
德云社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所有相声人的。钱你拿着,不能让相声跨在咱们这儿。
阳光总在风雨后,郭德纲和德云社开始大红大紫。可惜侯耀文先生于2007年去世,没有机会看到郭德纲现在的成就和相声的火爆盛况。
对于侯耀文,郭德纲谈到:
师父是我一生的贵人。
2009年,侯耀文的女儿侯瓒无力偿还遗留别墅的房贷,郭德纲不理会外界的非议,掏出两千万买下别墅,让侯瓒还清了债务。也算安息了师父的泉下之灵。
如果说张文顺、于谦、王慧和侯耀文是郭德纲坎坷路上的扶手和梯子,那么北京电视台的康大鹏给了郭德纲爆红的契机,也是他第五个贵人。
郭德纲曾说:
康大鹏是我的伯乐。
2003年,康大鹏在北京广播电视文艺台工作。一开始的大鹏,并没有接触相声类的广播节目,而是在做一档点播类节目。一天晚上,十二点节目就要开始了,而同时还不知道播什么相声,大鹏听见后直接来了波灌口给同事整迷糊了。
但是这次的事情让电视台领导记住了,并且突发奇想,让大鹏专门做一档相声的电台节目。有了自己的节目,大鹏自然是高兴,于是便开始去各个小剧场收录相声,可是质量却没有让大鹏满意的。
唯独在听了郭德纲两段相声以后,眼前一亮。于是就和郭德纲商量录制播放的问题,但是一开始由于录制效果不好,音频始终达不到效果。直到德云社换了剧场,大鹏才有机会把德云社相声放到了电台里。
电台节目取名为开心茶馆,大鹏还精心安排了预告等流程,接下来半年时间都是播放郭德纲的一系列经典相声,德云社知名度陡然上升,并且迅速火爆北京城,郭德纲也开始成名大江南北。
2005年,德云社的演出剧场观众爆满,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也让德云社周边出现了“票贩子”。
有人为了听相声,就住在了德云社旁边的洗浴中心,第二天五点就开始排队听相声,而黄牛就充当了维护场内秩序,让观众排队的人。
有一次下午演出结束,观众却不愿意离去,执意要求郭德纲返场演出,而新进来的观众又堵在门外。见此情况,郭德纲只好让人加座,烧饼甚至把剧场外的小摊贩的凳子都给搬进来了。这也不够坐,一些观众跑到台上听起了相声。
于是乎,郭德纲首次开启了相声返场演出。德云社10周年演出,返场次数达到了22次,凌晨两点观众起身鼓掌半个小时。
2006年5月8日,郭德纲天津省亲演出连续返场25次,这回真正满足了观众,惊到了媒体,也惊艳了同行,他们从来没遇到这样的盛况。这可以说是相声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刻。
随即报纸争相报道,郭德纲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然后德云社开启了统治相声江山的15年。
相声从九十年代没落,到2005年开始从新迎来辉煌,再到现在稳站喜剧界半壁江山。相声近30年的发展史既是郭德纲的人生经历,也是中国近30年的发展变化史。
90年代,中国全面改革时尚,中国从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从衣食住行再到文学艺术,各行各业都受到波及。人们更喜欢流行的港台流行音乐,去酒吧蹦迪或者唱歌。时代变了,相声再不更新,没落是必然结果。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时尚取得重大发展,经济腾飞,生活日新月异。物质生活的富足,导致娱乐消费市场需求加大。
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还需要文艺作品来调节紧张的情绪。而网络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一时期,中国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歌曲开始快速发展和腾飞。
本应没落的相声却因为郭德纲又从新走回人们的视野。郭德纲的爆红现象也离不开网络的推波助澜。
当然,为什么是郭德纲成功了呢?只是因为简简单单的有贵人扶持么?答案并不是,许多主流相声演员占据舞台舞台依旧没有知名度。
相声是传统艺术,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内容消费市场。相声自然有一席之地,而且此时的中国变得强大,民族自信让人们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而郭德纲是把相声更好地迎向市场。
社会的变化,导致一切都在更新迭代,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爆红现象也给了我们传统文化从业人员很多启示,比如京剧。
相声起死回生,那么京剧呢?
时至今日,京剧依然顽固地端着架子。普通观众没有办法分辨演员唱的哪一派京剧,甚至说气质唱得对不对。
然而行业却把这个奉为最高标准,唱了100年的京剧,还是一个气质,你唱不腻,观众听腻了!
文化的发扬离不开传承,更离不开创新。戏腔歌曲被大众追捧,这或许是京剧新的发展方向。
最后说一句:
并不是传统文化不好,只是你没有让观众爱上它而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