飚英语,拉小提琴……你印象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其实是位全能型才子!
原标题:飚英语,拉小提琴……你印象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其实是位全能型才子!
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杂交水稻之父”这个响当当的头衔。可是,你听过这位闻名中外的科学家“飚英语”吗?
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雁栖湖论坛”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进行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
开场时袁老谦虚地说“I speak broken English(我英语说得不好)”,然而演讲全程,他的英文语句流畅、思路清晰,几乎没有出现停顿或错误。袁隆平用扎实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严谨的演讲内容征服了现场观众,而观众更是以数次热烈的掌声来回报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袁氏英语”中的科学内涵
已经87岁的袁隆平能够用英语流利演讲已令人钦佩,还能清晰引用数据和专业术语介绍杂交水稻相关情况,更属不易。袁隆平在演讲中提到:
“据估计,2030年全球水稻产量应比1995年增加60%以上才能基本满足人类需求。目前每公顷所产稻谷能养活27人,但到2050年,每公顷所产稻谷必须要养活43人才行。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规水稻面积改种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稻谷估算,则全球可增产1.5亿吨粮食,这相当于每年可多养活4亿人。”
“全能才子”型的科学家
1953年,袁隆平领取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42元。
“那次我在长沙呆了两天,先去了橘子洲游泳,第二天去商店里买了把小提琴,花了27元。”
用人生的第一笔工资买一把小提琴,那是袁隆平在大学时的梦想。他的工作地点几乎都是田间地头,拉小提琴是他调整身心的方式。夜晚时分,月光满地,蛙声不绝,琴声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有一次,他出席一个全国性大会,会前有人提议他拉琴。他拉起了科学家李四光的作品《行路难》。不过袁隆平一如既往地谦虚:“我是一个南郭先生,那次只拉了头四句,其余的都是后台小提琴大师们拉的。没办法,不能让大家扫兴。”
除了音乐,袁隆平的才华还体现在体育运动上。
在他八岁时,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在逃难的船上,袁隆平被人不慎推下水,幸亏艄公把他救上船才保住了性命。从此他就下定决心学习游泳,不仅自己游得非常好,还多次抢救溺水者,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此外,下象棋、打乒乓球等活动,袁隆平也都能信手拈来。原来袁隆平不只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个全能、全才的“钢铁战士”!
“钢铁战士”的科学本色
当然,袁隆平的“钢铁战士”本色,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科研上。
1960年,身为一名普通教师的袁隆平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经历了3年的大饥荒,饥饿让他对粮食匮乏有了亲身体会,“施肥不如勤换种”的农民传统经验给了袁隆平巨大的启发: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对于战胜饥饿有重大意义。
教过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等学科的袁隆平觉得,自己除了教好课,还应该在农业科研上做出些成绩来。正是这样的信念,让袁隆平在此后的杂交水稻探索之路中,不断地攀上高峰。
即使是到了86岁高龄,袁隆平的科研工作依然没有停滞,他再一次向世界发起了挑战——种出“海水稻”!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科研精神!
“当代神农氏”的简单梦
袁隆平曾说,他有两个简单的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亩产1000公斤早日实现,实现了以后还有没有更高的目标呢?我希望培养一些年轻人向更高的一千一、一千二百公斤来奋斗。这就是我的梦,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虽然已80多岁,袁隆平却仍在为如何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让农民创收、如何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这两件事持续操劳着。
袁隆平说“我的梦想很简单”,可是他却用事实证明,这简单的梦想能够解决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正是由于有了像袁隆平这样为中国粮食安全不懈努力的科学工作者,才有了我国和世界粮食业的稳定发展。
让我们向真正的中国骄傲致敬!
值班编辑:小马哥;综合自网络(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留言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声明适用于本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