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西游的故事:只要有了善念,成不成佛又如何?
这是一个现代西游的故事,出生在甘加草原的僧人桑杰师父,集结了来自西雅图、北京、廊坊……等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志愿者,把毛毡制作成人见人爱的高原小动物,再寄往全世界。
人用真心去做一件事,能不能成佛早就不重要了。
▲ 主播/ 夏萌 ,配乐/《嘎达梅林》
文 |coralsky
编辑 | 西脑包花
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坐落着一片美丽而又广阔的高原草甸,被称为甘加草原,居于这里的人们身着藏族服装,仍保持着传统的四季轮牧的习俗。
当艺术家陈莺(网名:羊毛)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就被眼前的景象所深深吸引——这片土地仿佛有神奇的魅力,一望无际的广袤绿色草原之中,棕褐色的黄土高原路纵横交错,大片羊群撒着欢儿跑过,要多壮美就有多壮美。
▲ 广袤的甘加草原上的四季轮牧。
同样吸引着她的还有这里的人们,淳朴、热情、坦率,对于她这样一位外来的客人,掏心掏肺,把家里种的、当地极难得的蔬菜都拿给她,看到她就脸上绽起了笑容。
陈莺原本居住在西雅图。去年夏天,她千里迢迢飞回国内,想趁假期带两个孩子回国参加一下合适的义工活动,通过朋友知道了可以到甘加当志愿者,教当地人手工,当即决定参与。
▲ 陈莺(右二)教当地人毛毡手工。
因为担心可能会产生高原反应孩子没有去成,她反而一个人在甘加住了十几天,教当地人做湿毛毡手艺,她形容那段日子,“每天都被快乐冲昏头脑。他们很淳朴,就是看着你做,然后就一直笑,在一起做事的感觉太开心了。”
条件是有点艰苦,不能洗澡,要去外面上厕所,没有什么绿色蔬菜吃,可这都不算事儿,和草原上的人们在一起,她天天特别开心。
不过,也有痛心的事情,甘加有景区,她看到有游客一趟趟开车过去,垃圾扔得到处都是,没喝完的饮料瓶,装着汤汤水水的塑料碗,看着就令人生气。陈莺经常跟乡民一起去捡垃圾,每次都感慨这么高的地方也都有垃圾入侵了。
▲ 随着景点开发,当地游牧开始面临着困境。
还有草场退化,年轻人流失,都去县城打工了,工地,不太安全,所以她也希望当地人能多学会一门手艺,做手工艺品,放到网上出售,这样才能把年轻人留下来。
好在,担心并身体力行地去解决着这些事情的人,不止她一个。在甘加之行中,她认识了“唐僧团队”的发起人桑杰师父,他是出生于甘加草原、现居夏河县拉卜楞寺的僧人。从几年前开始,就利用网络的力量,去宣传甘加的环保、助学、公益品牌,吸引到许多爱心志愿者的加入,组建起“唐僧团队”。
这,是一个现代版的“高原西游记”故事。
▲ 团队的发起人桑杰师父。
桑杰师父至今仍能回忆起童年生活在甘加草原的美妙景象,到处都是大片大片茂密的绿色草原,天空和河流都是非常纯净的,转场放牧都是赶着牦牛,搭帐篷休息,走最远的路线时,中间往往要歇一天才能到。
总之,那是一个居无定所但是有着纯粹快乐的年代。直到他12岁时,离家到拉卜楞寺学佛,16岁就通过考核成为拉卜楞寺闻思学院的僧人,一离开故乡就是三十年。期间,从不曾回乡久住。
直到2015年,为了筹备甘加一场大规模的法会,他作为拉卜楞寺的僧人代表,受邀参与前期工作。这次小住,又重新令他与这片故土产生了紧密的情愫。
准备工作需要四处去看场地和交通,桑杰师父坐在牧民摩托车的后座,在草原颠簸的公路上一路奔波,去寻找可以搭帐篷的区域。他猛然发现,这片草原和居住在此的人们,与童年相比,改变了太多。
▲ 桑杰师父和当地人一起做草原游牧和猛禽的深度调查。
一是人的变化,“和我小时候的印象变得不一样了,从前,大人也好小孩也好,活得开心满足,脸上挂着笑容。而现在的人们,可能因为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对幸福感的认同,都发生了变化,开心的笑容,已经很难在他们脸上出现了。”
更令他痛惜的是环境的变化,“想象不到,到处都是触目惊心的垃圾,河流,草原,泉眼,都有垃圾,各种生活垃圾,鞋子、瓶子、塑料袋……草的高度也没以前那么高,密度也没有那么厚了……”
甘加是个小而美丽的地方,生活着不到一万人,也是个多样性共存的地方,文化历史,宗教传承,生活生产,景观环境……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也对环境与人文进行着冲击。
“不过我也听到一点好消息,每个村都有了环保志愿者小组,自发组织捡垃圾,虽然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但总归是有人在做事情。”他回忆着说。
▲ 当地人在牧场深处捡拾牛羊粪燃料。
2016年1月份,他打算做些什么,开始找人。他手机里存满了各种电话号码,一个个打过去。26号晚上,他找了一个当地的小饭馆,把这些人叫了出来,寒冬的小馆子里挤进了100多人,几乎全是陌生的乡民。
聊天中他得知,虽然乡民们做了不少环保的事情,但是很少做记录和统计,也没有成型的组织。他便建议,各个小组集结起来,有组织地做一些环保活动,更有效率。
这一提议得到了很热烈的响应,一个个微信群很快便建立起来,13个村落各自建立起自己的环保组织,并且开始统计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和项目内容。
2014年桑杰师父曾注册过一个公众号“善觉”,之后,他陆续把这些环保项目的汇总情况发到了公众号上,不断地更新,后来这个公众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断有公益组织看到介绍,联系过来,有了后面的故事。
▲ 桑杰师父和乡民们在草原上捡垃圾,为环保献力。
刚开始跑甘加的时候,阻力重重,比缺少经费、摸索环保方式更难的是身边人的不理解。拉卜楞寺的僧人,在当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无论是他的家里人,或是村里人,都觉得他做环保是在折腾。他们不否认这是在做好事,但是觉得既然拿到了佛学学位,就应该好好修行、带徒弟。
母亲和姐姐哭了好多次,甚至当面哭着求他老老实实住在寺院里搞学术,不要再去捡垃圾了,她们不理解为什么这么难考、很多人想进的寺院,不能让他安心待在里面。
村里人也不太理解,觉得在寺院里清清静静修行才是最受尊敬的事情。他出去捡垃圾,都不敢坐副驾驶,怕村里人看到说三道四。
“我的确是悄悄地在做这个事情,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在寺院里,除了管理教学,我还要带徒弟,寺院里很多人也不知道我在做这个事情。不过,我不怎么考虑这些舆论,我就想一直坚持下去。”
“养育我们的是草原,有了那么好的草,才养育了那么好的牛羊,应该有感恩之心。每做一次这些环保之类的事情,找出问题原因,分析结果,记录下来,我都会有一种欣慰和轻松感。”
▲ 一边进行环保事业,一边教小朋友,让桑杰感受到自己做这件事的价值与意义。
为了克服垃圾治理的资金困难,他还想到了其他办法,比如游学,先是摸索出一个五天四夜的游学项目,反应非常好,可惜今年由于疫情缘故暂时中断。
另外一种思路是做手工产品,他在2017年就有了这个想法,但是进行得不太顺利。
2019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机会。他通过善觉公众号发的手工艺品结识了三江源设计师联盟的五之,后者表示愿意介绍志愿者到甘加草原帮助做公益项目。10月份,手作人、设计师、社区志愿者先后加入“唐僧团队”微信群,项目有了转机。
曾构想的手工艺品牌,开始有了雏形,它被命名为“卓贝罗罗”,藏语,意思是牧人的宝贝,主要是由藏民以手工制做一些高原特色的文创产品。
这个诞生于甘加草原的品牌,无论是对于“唐僧团队”来说,还是当地民众来说,都有特别的意义,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已经不再放牧,而是去县城的工地打工,不稳定且有风险,如果学会了一门手工技能,就能留在甘加,生活会更安稳;另外,农闲时的牧民也可以通过再就业增加一些收入。
▲ 经过了设计师和手艺人的改良,高原羊毛手工艺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卓贝罗罗系列。(可可 万代克 摄)
在创建“唐僧团队”的过程中,三江源设计师联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个集结了艺术家、创作者及设计师的“联盟”其实就是一个微信群,发起人五之经常在里面发布各种公益或志愿者活动的信息,有兴趣的人就可以随时参与,或者再口口相传介绍给朋友。
“唐僧团队”目前有接近十位成员,几乎都是这样加入的。除了像陈莺这样的定居国外的艺术家,还有北京朝九晚五的白领,也有居于河北的自由手作人,微信群里很热闹。
在陈莺之后加入团队的是毛毡手作人可可。她是居住在河北廊坊的自由手作者,打理着自己的品牌,偶然从五之那里得知甘加的公益活动,答应过去看看。
▲ 负责产品设计的可可老师与当地手工艺人。
去年10月,她到了甘加,广阔无际的草原和随处可见的动物,狐狸、旱獭,带给她很大的新鲜感以及设计的灵感。可可为当地人进行了三次羊毛毡手艺培训,设计的内容都是他们平时就熟悉的动物形象,最后培训出了两到三名熟手,做出了非常可爱的高原毛毡产品。
▲ 可可设计的毛毡作品大多以当地动物为原型。
黄莹是在北京的一位平面设计师,也是通过五之介绍参与到唐僧团队的,主要负责平面设计,比如品牌logo、说明书、海报、包装等。
在她的眼里,甘加有种分外治愈的可爱,可能是某种奇特的机缘,做的产品是可爱的小动物,一起做事的伙伴也都非常可爱。她觉得,能够跟可爱可敬的朋友一起工作,一起扛事儿的过程里,感觉这个世界也更好了一点,对她来说,就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 黄莹第一次到甘加草原时的情景。
团队中也有没去过甘加但却做了很多事情的成员,侯子是一名在北京生活的白领,在一家大病众筹网站工作的她,本来就对做公益很感兴趣。从朋友那儿得知“唐僧团队”之后,几乎没有犹豫就加入进来。
▲ 善觉社区志愿者侯子。
有本职工作的她多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做善觉的事情,主要是品牌日常运营方面的工作。
她这份工作,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但是加入善觉之后,她最大的感悟是,不是自己在付出什么,而是团队和做事情的过程在不断滋养和温暖着她。
其实,加入团队后,她最敬佩的就是,桑杰师父是一位精力充沛、一直在坚持的人,马不停蹄地在做事,似乎从不觉得累。她问过桑杰师父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他的回答是还是看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初心,做想做的事情就不会觉得累,只有欣慰。
正如为团队取名“唐僧”一样,“不取到真经,绝不回头”,雪域高原的西游记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文作者:coralsky,前时尚杂志编辑,现蛰居魔都,写过很多文字仍未觉厌倦,并对任何事物都持有好奇心;摇滚乐迷,日本文化控,展览爱好者……烦恼是兴趣太多时间太少。
本文视频及配图来源于桑杰师父、陈莺、可可、侯子、黄莹,版权属于原作者。
「杨立一 国画小品课」
零基础入门一学就会
用笔墨画下自然万物
好好虚度时光
发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公众号|微博|豆瓣|荔枝电台
搜索:好好虚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