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卜楞,人们把枯燥难熬的“娘乃”变成了欢乐多彩的节日
“娘乃”总为“闭斋”,藏历四月十五目举行,佛教的创始人释逝和尼于农历四月十五日这天降生,成道,圆寂,所以这天是佛教信仰者特别值得纪念和重视的日子。凡在这一天做一件善事,念一遍“六字真言”,就等于平常做了三亿件善事,念了三亿遍真言,正因为知此,僧俗民众不会放弃这一积累功德的良机拉卜的“娘乃节”既无跳神,也无仅仗和乐队作,主要以闭态,转经轮和念嘛呢为主。
在拉卜楞,人们把枯燥难熬的“娘乃”变成了欢乐多彩的节日,僧俗民众以激昂的热情,以歌声、笑声,以绚丽斑斓的娱乐活动,表达对佛得度诚和感激,“娘乃节”是本地区僧俗共有的节日。
闭斋闭高就是绝对禁食,凡是参加闭斋的人,在四月十四这天要吃得很饱,到十五闭斋时,水与食物不许人口,就在于四这天,参加闭斋的妇女们把发辫洗梳整洁,穿上节日盛装:佩带自已最珍贵的珊项链,金耳环,金成指等到寺院边转经轮。有的以村为单位,上同一颜色的子,按身高排列成队绕寺转经轮转完后各自回本村,拿起餐具到本村的“呢康”参加全利人集资联合举办的聚餐会。
因为这一盛会是比较隆重的一次,所以,家家户户都名不各借地前来参加,这天的茶饭非常丰盛,有奶茶、酥油糌粑,酸奶、蕨麻米饭等,禁食肉、油和食盐。饱餐之后就要闭斋,十五这一天,不但不饮不食,而且禁止说话,直到十六黎明才能恢复正常生活。
转经轮念嘛呢十五清晨,善男善女们纷纷聚集在寺院,开始紧张的转经轮活动。根据藏传佛教教义,转动一次经轮就等于念诵了嘛呢桶内的经文一遍。有些僧俗在转经轮时左手持一小型手摇嘛呢,右手拨动寺周围的大经轮,口诵六字真言“崦嘛呢叭咪吽”。 这种活动,既有全村集体活动,也有全家一齐出动,更有个别活动,直到十六黎明才结束。在转经队伍里,有老人妇孺,也有年轻小伙;有拉卜楞市民,也有来自拉卜楞周边的农牧民、个体商贩;有青春妙龄的少女,也有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们每个人都急急匆匆,互不寒睻,只留下诵念“嘛呢”的嗡嗡声浪。在转经的人流中,没有一个神色浮躁、举止懒散,也没有一个的两手空空,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中只有至高无上的佛,只祈求今世平安、来世幸福。
转“则考”“则”汉意为“山顶”,“考”汉意为“转”,通俗地讲就是经过山顶围绕拉卜楞寺转,在汉语中人们习惯称转“大古拉”。所走路线是:从拉卜楞寺左侧入寺处的“古拉”边转起,至寺右侧时改路线到红仓村。攀登该村庄后山,途径由红仓村民崇拜的山神祭祀处“拉则”和“塔哇泽日朝”,自此顺沿山顶崎岖的羊肠小道可达拉卜愣寺背后山顶。
沿此山背面斜坡小道而下,经尕寺沟天葬台,一条小路又将转经者引至此沟深处,转经者绕转尕寺沟“益噶曲增琅日朝”顺小路出沟后,可直达拉卜楞寺左侧入寺处的“古拉”边,至此与起步的路线结合。经过这样一圈,大概需要3小时左右,当然,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于农历四月十五这天降生、成道、圆寂,所以四月尤其是十五是佛教信仰者特别值得纪念和重视的日子。每逢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的“乃果日”,度诚的僧俗百姓就开始去转“则考”,妇女们高唱六字真言,这种曲调不仅吸收了当地民间的素材,面且吸取了诵经时的曲调明朗激荡他们坚持每天转一次,直至四月十五结束。
人们认为,凡在这一月做一件善事,念一遍“六字真言”,就等于平常做了三亿件善事,念了三亿遍“六字真言”在转“则考”时,每经过一座山口,虔诚的人们大把大把地抛洒“郎达”,口诵“拉加洛”等佛教颂词,并向“朵扇”(意为十万经石)添加石块,祈求天下太平,富运升腾当来到寺院正背后山顶时,你可以看见寺院全貌,那富丽堂皇.神圣威严的佛、囊欠:那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贡唐宝塔”:那一排排错落有序,简补威仪的僧舍让你肃穆起敬,为其建筑的辉煌,艺术的博大面感慨万分。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信仰者留下的虔诚与信仰,那一对对因叩拜后深陷的膝盖印,足以说明拉卜拐人虔诚与自我超脱的可贵精神。据传,在此处叩拜时有福之人不但能够亲眼看见菩萨“卓玛”的圣影,而且始终会得到她的护持。
下到山脚,又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山峰,尕寺沟天葬台处在它的脚下,就像是一位慈善的母亲怀抱着自己痛苦的几女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在藏族社会,僧人德高望重,地位高高在上。是故,这里的天葬台分僧俗两处。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藏族人民古老传统的天葬方式,可以看到天葬台神秘的组成形式,也可领略到藏民族生老病死生死轮回,普渡众生和乐善好施的价值观念。
那一道道用白羊毛撵制的细绳升至峰顶,是它们将一个个灵魂带人了人人向往的极乐世界。以前,拉卜拐实行天葬制,许多高僧大德和信仰群众的遗体都施舍于秃鹫,将生命最终归属于自然。按照藏传佛教的教义,这种施舍是一种最大的功德,自此、他们求来世幸福的理想在这实现、注入生命的魂能这里得以升华,直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在这里天葬过的体较多。现在来这里天葬的很少、只是偶尔出现,原因之一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来这的秃鹰愈来愈少,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多数人都去火场(即仪馆)火化。依当地传说,每当一天葬台送够或饱和一万具体时、会出现一位“坟场主”即一种精心、据当趣居民读尕寺沟天台上有8位精灵在起舞。
所谓“日朝”意为“中小寺”或“山间静房”、建筑简陋,通常修建在幽静的山谷、林间、有小佛堂、内有沸像、经典、佛塔等,多隶属于某个寺院。只住一个或儿个僧人,深居简出、精心修持、不问世事,专修佛法,几乎与外界隔绝。在藏族民间、人前将隐居在山中小修行的僧人称为“日朝巴”。拉卜寺四周的“日朝”是该高僧大修炼、禅定、著书立说之地,各山寺地势险要,鸟语花香、景色秀丽、环静幽静。转“则考”时必须经过以下两个“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