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科普一下世界杯在哪赌法(2022已更新(今日/知乎)
距离国庆假期已经过去一周了家人们,本花今天看了一下日历,真好!距离下一个国庆只有340天了!
勇敢馆花,不怕上班!
国庆7天假,本花作为一个称职的动漫编辑啊是吧(都给本花说是!),那必然也会关注国庆档期间上映的动画电影。
果然是儿童向的3D动画电影。
本花有时候也会对3D产生厌倦情绪,尤其作为网王的粉丝,最近提起3D动画就会想到9月刚上映的3D剧场版,于是更加心塞了。
《网球王子》剧场版在4月就发布了预告,然而它的3D人物建模一言难尽,与2D人物形象出入太大,粉丝的骂声从那时持续到现在,没停过。
△ 持续心梗的粉丝
甚至还有人问是否“国内代工?”,本花不禁恍惚,国内3D动画在人们眼里居然是这个画风吗?
近年,国内观众对3D的负面情绪持续高涨,“看见3D我直呼再见”等PTSD反应层出不穷。
3D动画真的如此不招人喜欢吗?
01
2D动画与3D动画
如果要讨论2D和3D动画,首先要知道这两类动画的差异有哪些?
众所周知,2D与3D动画是根据制作原理划分的。
2D是平面的,一切人和物的活动只在“宽”和“高”上进行;而3D是立体的,表现维度不止“宽”和“高”。
△ 直观地感受2D和3D
在制作程序上,二者的区别主题要体现在中期。
前期一般是策划、脚本创作、企划阶段,后期是成片阶段,即剪辑、特效、合成等。
但在中期画面制作阶段,2D动画需要老老实实画线条,需要原画师亲自绘制人物关键动作、细节变化等。
△ 2D动画制作流程(图源 知乎)
而3D动画则全靠“捏”,即建模。动画师对人物场景等建模、绑定骨骼、渲染、物理解算、光线追踪等;较2D而言,3D是没有张数概念的。
制作的过程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周期,显然,2D要比3D培养的周期长,并且3D动画师最初基本也要从2D动画内容开始学起。
△ 原画稿
其它方面的差异,也显而易见。
2D动画可以表现出3D动画难以表现的夸张内容,而3D动画则在精密度高的内容表达(如机械、肌肤纹理、服装质感等)上更炉火纯青;
△ 《雾山五行》比现实和3D更夸张的受伤表达
△ 《海洋奇缘》中逼真的海水
△ 《哪吒重生》中逼真的服装质感
2D动画较3D动画人物表情更生动(前提是用心制作),而3D的大幅度运镜和画面稳定性会较2D更强等。
其它更详细的内容,例如类2D的平面MG动画、3D动画的次级分类等,家人们可以亲自去了解。
△ 3渲2的3D动画
无论如何,2D动画和3D动画没有高下之分,各有千秋,都不可替代。
02
是谁将中国动画推向以3D为主的市场?
大约从《秦时明月》开始,3D动画越来越受制作公司“青睐”,无论原创内容还是小说改编的动画,都以3D制作为首选。
△ 《秦时明月》的3D制作
此前,3D动画中质量较高的番剧作品,有2012年的《侠岚》(第七季算入《画江湖》系列),2014年的《画江湖》系列,2016年的《天行九歌》、《凹凸世界》,2017年的《超神学院》等;
电影有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小门神》,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
可见,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都不乏比较优秀的3D动画作品,但对3D动画感到厌倦的声音却在近年大了起来。
或是因为近几年,国产3D动画在市场上覆盖率更高了。当下的国产动画,无论是电影还是番剧,都在向以3D为主的市场靠拢。
△ 宝青坊主的幕后
但,是谁将中国动画推向了以3D为主的市场?
首先,当然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政策原因。
2010年,广电总局设立少儿精品发展专项资金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了对国产动画的补贴力度,多从产量、技术、播出平台、获奖这几个标准核定。
各地也对这个政策纷纷响应。
△ 《动漫星空》——针对各地补贴政策增设的栏目
许多多省市如深圳对本地动画企业的规定是,在副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2D动画补贴500元/分钟,3D动画补贴1000元/分钟;在央视播出补贴翻倍;
还有厦门市政府对本地动漫电影的补贴标准则是,全国院线和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奖励3000元/分钟,地区院线播出奖励1500元/分钟,获广电总局优秀奖的一次性再奖20万元。
△ 儿童向动画也多以3D为主了
这对当时的中国动画而言,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商品社会,有钱赚就能推动生产力”。
动画行业也因此有了许多3D动画人才储备,至少超过了2D动画。
△ 神乎其技的3渲2,和3D运镜
其次,是2D动画和3D动画自身的技术使然。
上一部分本花提到,2D动画可以呈现3D难以呈现的夸张作画,但是3D在精细度、空间感和画面运镜上都要强于2D。
△ 《多力特的奇幻冒险》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2D动画很难制作出观众期待中的“视觉奇观”。
华丽或震撼的画面,有时候在感官上会更讨好观众。
△ 《The Kid Who Would Be King》序言 英国
△ 法国动画艺术家Dedouze作品
接着,是本花偶然在知乎上看到的观点,它以世界市场为观察和对比的对象,纵观全局。
中国动画志在打开国门,在世界立足,但日本的2D动画(包括电影、番剧等)技术已然登峰造极;
欧美2D动画技术不输日本,但他们还有超群的3D动画(主要是电影),乔布斯的皮克斯、梦工厂都是顶级动画制作公司。
除去剧本要素,属于中国动画的道路在哪里?
△ 《忍者蝙蝠侠》日本
原帖的答案是向3D动画番剧使力,但本花却认为我们自己拥有更好的东西,未必需要“捡人家剩下的”。
最后,两类动画的制作成本差异也是其中的因素,但本花这次不予细讲。
03
我们讨厌的是3D动画吗?
2D、3D动画本没有高下之分,即便越来越多的人拿它们一较高下,本质上依然没有孰优孰劣的分辨。
我们为什么渐渐对3D动画感到厌倦呢?
自身审美的固化是一方面。比起3D动画,我们更早接触2D动画,它的风格根植在我们心里,成为许多人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人生真正的起点。
并且国内外许多“神作”都是2D动画,我们的喜好在长年累月的好感叠加中,越来越固定,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开始下降。
这种情况说得好听叫专一,说得不好听叫单一。
△ 新海诚风格3D场景图制作过程
另一方面,是国内3D动画的风格也单一了。
现在国内3D动画的人物形象、风格审美,其实没有很大的区别,即便是不同的公司,制作出来的风格竟然也很相似。
△ 皮克斯的人物形象风格差异
但2D动画却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有同一家公司出品的动画才会有这样的可能。
但人物的整体形象设计单一,或许也与国内剧本题材单一有关。
风格单一虽然不是影响观感的决定性因素,但也是重要因素,多元化发展才能为行业带来新血液和新气象,不能固步自封。
单一,只会让观众感到乏味。
除此之外,中国的3D动画目前还有不少作品有“失真”的情况。
△ 2010年《雷锋的故事》
都说3D动画追求“真实”,但有人却对此有误解。此“真实”非彼“真实”,它不是无限接近现实世界的“真实”,而是动画的“真实”。
△ 《雷锋的故事》制片公司对于制作的回应
简而言之,3D追求的“真“,是动画里人体、物体的可能性,它与真人影视剧的区别:一个是“逼真”,一个是“真实”。
例如,主角吊在落了一层厚雪的悬崖上正摇摇欲坠,此时勾着崖角的手应该陷入了雪中,而非“飘”在雪上。
△ 诡异的飞机飞行轨迹
△ 看得出来她身上引起反光的光源在哪里吗?
还有场景中的光线来源,应当科学,而非想象。
当然,这些结果也有资本的原因。中国的动画行业制作,并非由每个环节的专业人才拍板,而是资方拍板,这与日本截然相反。
△ 经费不足而简陋的场景
国内的2D动画市场本就不如3D动画。怎样节约成本?怎样获得最大利益?是资本首先考虑的问题。
还记得每年毕业季,那一年一度的动画专业“神仙打架节”。
据本花不太详细、不算严谨、不怎么高级的统计,每年的2D动画毕设较3D只多不少,B站上播放量破几十万破百万的,也不少是2D动画作品,《万华镜》、《BEASTY》、《春困》、《识途》等。
△《万华镜》2021
《春困》2018
《识途》2017
本花7月曾采访过去年毕业的李泽昊,他是我国首位获得昂西水晶奖作品得主,他的作品《海马》就是手绘的2D实验动画。
△ 《海马》2020
2D动画制作过程要比3D更复杂,但学生们依然能制作出优秀的2D动画毕设作品。
他们是自己的“投资者”,也是创作和时间的所有者,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心血。
这也是国内市场做不到如此的原因,因为创作者的创作和时间,不属于自己。
资本大多代表着“利益至上”原则,或许这也是3D动画让人下意识不喜欢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讨厌的其实并不是3D动画本身。
“空洞的动画培养空洞的人。”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圆。
既包括做动画的人,也包括看动画的人。无论是制作方,还是观众,都不能纵容市场的畸形发展。
59分的作品,并不能因为其它同时期更差的作品的衬托,转而给予它60分;也不能因为及格的作品较少,70分的作品都叫“旷世神作”。
△ GLASSWORKS 2020圣诞短篇动画 3渲2
至于如何制作更优秀的动画,2D+3D、3D+真人到3D渲染2D,像《爱死机》一样,做一个动画形式和题材博物馆一样的动画,这是各方需要长久思考并实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