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石家河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外力作用问题
原标题:文明起源・石家河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外力作用问题
三叉形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通高5、宽6.9厘米
1987年浙江余杭瑶山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浅黄色。左右两叉平齐,中叉较低。共饰三组神人头像。左右两叉阴刻简化神人头像,各以一相向的大眼为代表,中叉用浅浮雕琢出正视的神人头像。背面平直光素。
《石家河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外力作用问题》
王红星,《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第151~160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
石家河文化是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龙山时代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对这一文化的研究,是探索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了解该地区传统文化格局在此时逐渐被破坏的原因,以及追溯本地区诸历史文化渊源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陶器分析入手,就石家河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周邻文化的外力作用问题做一些探讨。根据现有材料,石家河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依期别的不同,可以粗略地划分出九个地方类型。它们分别是早期的谭家岭类型、栗山岗类型,中期的季家湖类型、七里河类型、西花园类型、尧家林类型,晚期的西部类型、中部类型、东部类型。石家河文化早期可划分出三组不同文化因素的陶器。三组不同的文化因素在石家河文化早期遗存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如下事实:第一,石家河文化早期第一组文化因素始终占主要地位,第二组文化因素次之,第三组文化因素再次;第二,时间越早,第一组文化因素所占的比例越大;第三,地域上越往东,第三组文化因素所占的比例越小。第一组文化因素可称其为本地文化因素;第二组文化因素可称其为东来文化因素;第三组文化因素可称其为中原文化因素。
通观石家河文化各期文化因素构成成分,可以清楚地看出石家河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外力作用途径及不同作用力的大小。石家河文化早期,本地文化传统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尤其是谭家岭类型的分布区,原是屈家岭文化的腹心地,故保留有较多的屈家岭文化遗留因素。这些传统文化因素所占的比例远超过外力文化因素,说明石家河文化的主体不是外来的,而是在本地先行文化——屈家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考察,长江下游文化因素在此时向长江中游注人,长江中游文化的高度统一性格局逐渐被破坏,文化的分化趋势逐渐明显。石家河文化中期与周邻文化的交往多是相互交往,尽管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些内部和外部的冲突,但此时没有一种以压倒优势的文化侵入,这就为石家河文化的人口增加、发展生产创造了比较好的外部条件。石家河文化晚期的外部作用主要来自北方,河南龙山文化以排山倒海之势多途径南侵,迫使石家河文化的分布大幅度向南收缩,并促使石家河文化内部的分化加剧,彻底打破了屈家岭文化时期所形成的长江中游较统一的文化格局。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认识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进程:屈家岭文化及以前是统一性逐渐加强的过程;自石家河文化出现始,文化的分化逐渐加剧,至石家河文化的结束则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文化格局。而导致长江中游文化出现分化的直接动因,是来自长江下游文化的外部作用力;导致其解体的直接动因则在于河南龙山文化的冲击。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说明来源:《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玉石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