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包装的起源与发展
原标题:浅谈工业包装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朱和平(湖南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关键词:现代包装工业;发展历程;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编号:19AG006)。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朱和平.中国包装工业的发展:价值、历程与成就[J].湖南包装,2021,36(4):88-92.
关键摘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手工业时代中国的包装业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的停滞。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00 多年间,中国包装业处于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转变步履维艰时期,与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新中国成立至今 70 余年间,中国包装工业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包装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价值日益突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的推动力,文化传承、创新与转换的载体;包装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辉煌发展历程,表明包装工业发展取决于价值引领、市场需求、智力支撑、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和政策保障。
工业包装的发展
1、现代包装工业从无到有的艰难发展——晚清民国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外国资本主义军事、经济、文化等多重侵略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861年发生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诞生,也开启了传统包装向现代包装的转型。19世纪七八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性质企业逐步兴起,民用工业产品种类不断增加,中国现代包装工业从此走上了缓慢发展之路。
然而,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包装企业一直处在外国资本主义和传统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由于商品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传统包装和手工业包装作坊仍广泛存在,造成了这一时期现代包装与传统包装并存的格局。来自西方的商品,不仅严重挤压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空间,而且外来包装影响了时人对包装的认识,行业的发展尚难以做大、做强,包装企业之间的协作联系也较为薄弱。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现代包装工业的发展更是艰难曲折。迫于战时需要,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抗日根据地的包装工业,都主要是服务于战争和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纸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金属制罐、木箱制作、包装印刷等类型,包装工业类型单一,包装制品种类少、制作粗糙,技术含量不高,自动化程度低,不少企业甚至仍是处于半手工半机械化状态,与同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包装工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现代包装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改革开放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到 1956年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使以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为特色的包装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曙光和机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从事包装生产制造的工业企业布局渐趋合理,通过统筹生产和有序调配,年生产能力与日俱增,包装产品种类、质量日趋多样化、科学化、规范化。
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在高等院校、技工学校和职业教育方面尝试培养专门人才,初步建立起较为独立的、专业的包装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满足了包装工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发展需要,首先在外贸部、林业部分别成立了包装公司。1961年8月起,外贸部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出口商品包装的组织管理机构——“外贸出口商品包装总公司”,不久又成立了“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以专门负责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的开发研究工作。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外贸局和各个外贸专业总公司也都先后成立了相应的包装业务管理机构。
这些专门、专业管理机构的建立,使我国包装制品生产秩序从混乱、无序渐次走向统一、有序,生产种类与规模从单一、落后走向多样、现代,为中国现代包装工业体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现代包装工业体系的完善与壮大——改革开放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大力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通过调结构、强管理、提质量、抓产量,包装工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势头。特别是1980年、1981年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中国包装总公司相继成立后,在中国迅速兴起了包装科研热潮,攻克了长期以来制约包装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中国包装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整体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到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包装印刷三大门类和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木制品、陶瓷制品和纤维制品等七大包装制品的新兴包装工业体系。包装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38个行业中位居第19位。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装工业迎来发展的新契机,通过对比中国与外国发达国家包装工业,充分认识到在以下方面存在差距:
1)包装新材料运用困难,卫生安全质量难以保证;
2)包装机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自动化水平低,可靠性差;
3)高新技术应用少,新工艺推广慢;
4)包装行业缺乏强有力的统筹规划,统一的组织协调进展能力弱;
5)包装理论研究薄弱,前瞻意识不强。
针对以上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中国包装工业发展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坚持创新引领,提高包装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自主开发能力,促进包装工业主要技术装备和包装机械国产化,加快传统包装行业的技术进步,以科技为先导,开发适用的包装技术;
3)遵循“绿色包装”理念,加强包装产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保护,加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4)注重文化差异,把握出口商品包装的特殊性;
5)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成果,做到师夷长技以自强;
6)强化包装制品质量意识,制订、修订包装标准。
通过找差距和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包装工业步入了健康、稳定、快速的成长阶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开始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包装业在此背景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补短板、强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的转变道路上,不仅建立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卢希悦.当代中国经济学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1-2.
[2] 张广华.中国包装行业管理初探:创新的十年 多彩的十年[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1:26.
[3] 姜锐.中国包装发展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78-79.
[4] 义峰.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达 1.7 万亿元[J].广东印刷,2016(6):67.
[5] 联姻物联网 走向智能化[J].中国包装工业,2014(11):35-37.
[6] 包装行业将伴随物联网成长[J].中国包装工业,2014(17):28-31.
[7] 戴宏民,戴佩燕.中国绿色包装的成就、问题及对策(上)[J].包装学报,2011,3(1):1-6.
(原文载《湖南包装》2021年第4期,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