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羽毛球资讯 > 正文内容

春节的起源与流变

杏彩体育2年前 (2023-02-12)羽毛球资讯43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作者简介:萧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兼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全国基层政权与社会治理专委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岁时节日文化、传统礼仪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社会治理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荣获政府以及学术、行业奖励。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它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以年终岁首为时间基础,在民俗中称为大年,其核心内容是除旧迎新,围绕着除夕与新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年节习俗。

(一)春节的起源

春节,在古代称为岁首、正旦、元日、元旦等,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民国成立以后。由于我们大家都已经习惯将春节等同于岁首,并且将年末也包含在春节系列活动之中,所以我们将上古开始的年终岁首的年节祭祀与庆祝活动都囊括在传统春节范围之内。

作为岁首新年,春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至少三千年的历程,其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从本质意义上说,它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重要参照,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三代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掌握。《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唐虞时代大概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以“载”称年,载是运载之意,表示时间的运行与变化;夏朝以“岁”称年,岁与收获、祭祀及天文星象有关。“岁”本为斧类砍削工具,也用来收获庄稼,当时庄稼一年一熟。庄稼收获后,人们要杀牲祭神,“岁”就成为祭祀的名称。这种每年一度的丰收祭祀庆祝活动,将自然时间分成了不同的时间段落。因此岁收之“岁”与岁祭之“岁”就逐渐成为特定的年度时间标记。商朝以“祀”称年,强调祭祀周期,这与商朝的文化特性相关;周朝继承夏代以农作物丰收为年度时间周期的记时传统,正式将年度周期称为年。

“年”的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甲骨文中的“年”字,是人背禾的象形字,指收成。甲骨卜辞中常有“受年”、“受黍年”、“求年”等。《说文》:“年,谷熟也。”在农作物丰收之后,人们要举行庆祝活动,祭祀神灵,感谢赐予,并祈求来年的丰收。由于当时禾谷一年一熟,人们自然将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商代,并不特别看重禾谷成熟周期,而周朝以农业为立国的基础,农业丰收是王朝大事,因此径直以禾谷收获期作为年度时间名称。以农作物生长、成熟为时间段落标志是原始先民的习惯,它在一些后进民族中保存了很久。大年、新年由周代确定之后,成为中国人最向往的日子。《诗经·豳风·七月》中记载了周人禾谷登场后人们庆祝欢乐的场景:“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周人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之月,因此在十月末十一月初过年,后世过年的热闹与过年祝福在这里已经有着鲜明的体现。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变化,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年节也就固定下来。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春节是古老的。同时春节作为中国人的首要节日,年复一年地为人们提供庆祝与欢乐的机会,人们从春节民俗活动中获得一次次精神更新,同时也使社会关系不断得到增进,因此我们说,春节又充满了新鲜与活力。

(二)春节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与演变

1.汉代的正旦

秦汉以后,中国社会逐渐脱离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人们的岁时观念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依从自然月令的时间习惯逐渐改变,岁时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协调受到关注。作为岁首的春节,在秦汉以后社会意义明显,朝廷将岁首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时机,民间则作为乡里家庭聚会的良辰。

秦代至汉中期前,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为新年。汉朝中期以后,岁首在正月初一,称为正月旦、正旦、正日。正月岁首是王家定历之后确定下来的,所以《史记·天官书》中说:“正月旦,王者岁首。”它与原始宗教的腊祭在时间上有所区别。正月旦是汉代皇家的重要庆祝日,朝廷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皇帝正月清早上朝,接受文武百官的庆贺,同时百官也得到新年宴饮的赐赠,这时礼乐齐鸣,百戏腾跃,鱼龙曼延。正旦朝会更多显示的是歌舞升平以及君恩臣义的融洽景象。

在朝廷的影响下,王者岁首逐渐称为民俗大节,汉代民间将年节民俗活动由传统的腊日、腊明日移到正月之旦的“正日”。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了东汉时期民间正日的祭祀仪式与庆祝活动。首先,祭祀祖先、礼敬尊长是汉代正日礼仪的主要内容。全家无论大小,按尊卑等次列坐于先祖牌位之前,家人怀着喜悦的心情依次向家长敬酒致贺。“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其次,拜贺宗亲乡党。正日家庭祭祀庆祝仪式之后,人们走出家门,拜谒恭贺亲族与邻里,利用年节时机,沟通自己与亲族、邻里的关系。后世正月拜年的传统即由汉代正日新年拜贺的习俗发展而来。

2.魏晋南北朝的元正

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称为元正、元日、元会。岁首朝贺仍是朝廷大典,由于典籍缺载,对于魏时元会大礼,只能知道概略情形。魏司空王朗奏事说到岁首朝贺:“故事,正月朔,贺。殿下设两百华灯,对于二阶之间。端门设庭燎火炬,端门外设五尺、三尺灯。月照星明,虽夜犹昼矣。”(《宋书·礼一》)在华灯之下,岁首朝贺之仪,想必美轮美奂。

由于《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我们能确知魏晋南北朝元日的具体节俗。该书为南朝人宗懔所撰,记述了当时荆楚一带岁时节日民俗。荆楚处于中国南北东西的过渡地带,其民俗荟萃五方,其节日民俗具有代表意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所谓三元,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也就是说正月初一是岁首、四时之首、一月之首。元日人们鸡鸣而起,先到门庭前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一家大小都穿戴整齐,依次拜贺尊长。六朝元日饮酒俗规奇特,它颠倒了以前饮酒从尊长开始的原则,顺序是从年龄小的开始,因为“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而老人新年趋老,所以最后饮酒。

3.隋唐的元日

隋唐春节,称为元日、岁日、元正。元日是新春的节日,“人歌小岁酒,花发大唐春”(卢照邻《元日述怀》)。从唐代开始春节享有政府法定假日,唐开元年间《假宁令》规定,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日七天假期是年前三天年后三天。每逢元日,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庆贺新年。

民间元日合家团聚,设宴欢庆。白居易在江南与家人一道团圆度节,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有诗为证:“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岁盏后堆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形骸潦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犹有夸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元日饮酒,仍以年少者先饮。裴夷直“自知年纪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元日饮酒是对年轻人添岁的祝贺,“称觞唯有感,欢庆在儿童”。

4.宋元明清的元旦

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称为元日或元旦、新年。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帝王的正旦朝会作为国家典礼,场面宏大、壮观,它是国家时间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廷岁首庆贺仪式,年复一年地对君臣关系进行确立,臣下向皇帝叩拜上寿,皇帝赐臣下茶酒,显示皇恩浩荡、与民同庆。盛大的朝贺庆典对内显示国家的太平,对外彰显中华帝国国威。

宋元明清民间年节喜庆热闹,人们忙碌一年,就为了年底那几天的高兴。

北宋政府放七天年假,“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就是开赌禁三天,任百姓娱乐。无论官员还是百姓从早上就开始互相庆贺。南宋民间正月初一,“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为一岁节序之首。杭州士大夫年初三日,交相拜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两宋元宵街市灯火通宵达旦,歌舞百戏,杂耍表演,“奇巧百端,日新耳目”。元宵灯彩更盛于隋唐。

元朝官员在正旦朝会仪式以后,开始民间私人性的庆贺活动,人们拜年贺节,往返于茶坊酒肆之间,活动要延续数天。明朝正旦朝会不常举行,无论宫廷、民间都享受着节日亲情。北京民间春节更为生动有趣,当家人元旦晨起,率妻子等拜天地、拜祖先、煮饺子、给长辈上寿。元旦出游,在路上碰到亲友,就在街上叩头。清代贺年拜年之俗沿袭明朝,清晨,士民之家,着新衣冠,肃佩带,祭神祀祖,焚烧纸钱,阖家团拜后,出门拜年贺节。有的“具柬贺节”,就是在红纸片上写上恭贺新年等词以及自己的姓名,在初三以前送给亲戚朋友。有的登门揖拜,朋友之间在门口互相拜贺,亲戚至友则拿出春酒、年糕等共贺新春。

传统社会作为岁首的春节,是官民共享的第一大节。官方每到岁首举行盛大朝会,以隆重的朝仪显示帝国的威严与统驭力,同时也借观看节日灯火与欣赏杂艺表演之机,表露出与民同乐的姿态,以和谐社会。民间年节是历时一月的节日过程,特别重视除夕、新年与元宵,与官方朝会对应的是家庭与社会的贺岁礼仪,热烈祥和的贺岁礼仪,不仅加固了家庭伦理关系,增进了家人的亲情,同时也使人们的社会关系得到调整与再造。

5.近代以来春节的沉浮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节日方面是官方节日与民间传统节日出现分离,春节在公共社会中的地位时常发生变化,当然民间社会仍一如既往地享受着自己的传统节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中山引进西洋历法,改变传统的正朔,以公历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定为民国元年元旦。这样在中国就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阳历体系,作为公共行政、执法、国际交往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的阴阳合历体系,人们习惯沿用,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社会生活。在民国初年,政府虽然强力推行新的历法,但也考虑到民众生活的需要,采取调和折衷的方式。

1914年1月北京政府内务部在致袁世凯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批准了该呈文。由此,传统农历新年岁首在官方意义上正式被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新年名称被安置在公历的1月1日头上。

但激进的民国政府曾一度不满足于二元历法结构的存在,试图全部统一使用公历,将传统节日习俗全部搬到新的历法系统中,过公历元旦,不过农历新年。但国民政府推行新历、废除旧历的效果并不理想。1934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了强制废除阴历,不得不承认以“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民间又可名正言顺地过农历春节了。

民国期间春节习俗与明清相比,唯一的大变化是,延续千年的官方的朝会消失,民国政府机关在公历元旦举行民国纪念日与新年庆祝活动。从民间习俗看较少变化,年节依然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甚至二月二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继承辛亥传统在历法上采用公元纪年法,但对传统年节给予特别关注,在12月23日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上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假日及其放假日期。从此“春节”成为社会上下对旧历大年的称呼。“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人们一度以过“革命化”春节名义,试图取消春节假日,对春节传统习俗进行各种禁止与限制,但最终没有阻止住人们享用春节的热情。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更清醒的认识,传统节日也逐渐出现复兴趋势。2008年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日,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化。春节作为中国民俗大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在回家过年的过程中尽情地享受着亲情、友情的快乐。春节不仅是居住在祖国的中华子民的共同节日,而且也是海外华人的重要传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神资讯-领先的体育资讯互动媒体转载发布,如需删除请联系。

本文链接:http://www.tengj.cn/?id=57005

分享给朋友:

“春节的起源与流变” 的相关文章

你确定你真的懂羽毛球规则吗?

你确定你真的懂羽毛球规则吗?

天下羽球为球友提供及时、实用的信息服务,致力于成为羽毛球文化的传播者,欢迎关注、留言或投稿 (来源:羽球学堂) 羽毛球比赛胜负机制,是羽毛球竞赛规则、裁判法的重要内容。为了检查大家学习、掌握“胜负机制”有关知识的情况,特编集自测练习,供大家自检自测。参考答案附后。...

惠程俊:前场至后场反手位连贯步法、前场至后场反手位连贯步法

惠程俊:前场至后场反手位连贯步法、前场至后场反手位连贯步法

羽毛球资深教练惠程俊羽球教学:前场至后场反手位连贯步法、前场至后场反手位连贯步法! 前场至后场反手位连贯步法: 配图00-0前场至后场反手位连贯步法 1.反手位前场至后场直线: 下面讲一下反手位前场到头顶位的跑位。 配图03-0反手位前场至...

每周单词24 | “棒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用英语怎么说呢?

每周单词24 | “棒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用英语怎么说呢?

《每周单词》栏目在每周为大家展示5张单词卡,帮助大家养成每周读、练、背单词的好习惯, 并赠送单词讲解视频,视频由专业英语教师所录制,不仅带着大家读单词,学习纯正发音,还为大家展示单词在句子中的使用方法。(获取方式请看文末) 跟着视频学习不仅能记下单词的中文意思,更知道单词如...

2020年有哪些精彩的羽毛球比赛?

2020年有哪些精彩的羽毛球比赛?

2020年因为疫情的关系,羽毛球比赛并不算多,但是今年依然有不少精彩的比赛。我就按照自己的印象大致罗列一下。 首先是我认为今年的最佳比赛,全英公开赛男单半决赛,安赛龙 vs 李梓嘉。 2020.03.14 SF 李梓...

中阳县首届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开幕

中阳县首届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开幕

原标题:中阳县首届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开幕 9月29日,由县教育科技局主办的我县首届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在中阳职中开幕。副县长翟贺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比赛开幕,全县各中小学176名学生运动员参加。 据悉,本次比赛为期2天,比赛设小学组和中学组,参赛选手们...

千万别打羽毛球,它带来的影响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千万别打羽毛球,它带来的影响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很多人喜欢打羽毛球,是因为它易上手又健康,但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说打羽毛球带来的“坏处”! 1、钱包容易受伤! 球是消耗品,无解!而对于装备,简直是“控几不住我记几”,看到新出的装备,总想买买买! 外加场地费、交通费、聚餐费、教练费,每打一次球,平均消费100+,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