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北大教授意大利留学笔记:“伊拉斯谟”计划
作者:北京大学法学院薛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意大利留学、攻读博士学位,该系列文章为薛老师在这一期间的见闻和思考。
这个标题有点怪,直接用中世纪大名鼎鼎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的名字做了标题。这个中世纪的人怎么与我的留学生活发生联系了?且听我慢慢道来。
其实,我与那个叫“伊拉斯谟”的人没有任何联系,我说的是一个叫做“伊拉斯谟”(ERASMUS)的项目。这个计划深深地影响了我在比萨大学的留学生活。
什么是“伊拉斯谟”项目?这就是个很复杂的话题了。我们都知道,欧洲在二战后开始了势不可挡的一体化进程。其政治、经济的一体化过程及表现已为国人熟知,这里就不叨扰重述了。而在大学教育层面,欧洲各国也一直试图进行着融合。我这里所介绍的“伊拉斯谟”项目就是欧洲的大学交流项目之一。简单来说,“伊拉斯谟”项目就是让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大学的学生到彼此的大学里去学习1年左右,参加考试,得到的学分彼此承认。
“伊拉斯谟”项目的目的在于推动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杂然相处于一个大学之中,加强各国年青人的交流,让他们接受不同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其阅历,培养未来的具有欧洲视野和欧洲意识的社会领导阶层。为了落实这个项目,欧洲各国的教育行政机构联合制定了一系列的决议,对这些交换生的待遇,课程的选修,学分的承认等方方面面都做了规定。规定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待遇原则加优惠待遇原则。所谓的平等待遇,就是指交换生在法律上被视为东道国本国的学生,享受东道国的学生所享受的一切待遇;所谓优惠待遇,主要是为了解决交换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语言和学习问题,东道主大学有义务为其提供帮助。
我刚刚到达比萨大学时,最感觉为难的是,我无法向别人解释我的身份。我来比萨,既不是来拿学位,也不是来拿学分的,所以,我不是学生;但是,我又不在这里授课,所以,我又不是老师。更加郁闷的是,在国内,在形式上我已经属于老师了,不过由于一节课也没有给学生上过,所以我不能底气十足地主张我的教师身份。我不过是来学习拉丁文,翻译一本书(当然,私下里也准备写一本书)而已。但是,别人对我的这些解释往往直摇头,说不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应该将我如何归类。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到来,也给比萨大学造成了一些麻烦。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来界定我的身份。最初的时候,他们想把我界定为 PROFESSORE(教授,但是广义上也有教师的意思),但是,觉得缺乏依据。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虽然当时我已经26岁,在中国属于大龄青年,但是在发育周期不同的欧洲人中间,我看上去如同高中生一样,在一群大胡子意大利教授中间,很不协调。后来,他们来征求我的意见,说就把我当作一个“伊拉斯谟”,如何?由于我当时对什么东西都发晕,听到ERASMUS这个词,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想问问,又怕被别人笑了过去,于是一口答应下来。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我就成为比萨大学法律系的一个“伊拉斯谟”了。
何曾想到,在日后的时光中,为这一新获得的身份,我常常暗自感谢上帝!
成为“伊拉斯谟”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我立即有了一个“监护人”(我理解为有事情就可以去找她帮助的人),她就是比萨大学法律系的负责“伊拉斯谟”项目的SBRANA女士。她三下五除二为我出具了五六份证明,一个是到比萨大学专门为“伊拉斯谟”项目而交换过来的学生开设的免费的语言培训班报名的证明;一个是获得在学生食堂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吃饭的就餐卡的证明;一个是免费在网络中心上网的证明;还有一个可以在比萨的所有图书馆借书的证明;还有一个是学生证,凭借这个证件在意大利的所有的博物馆我都可以享受到免费或半票的待遇。
就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比萨大学已经张开她的双手,把我拥抱在她的怀中。我甚至可以感觉到她的呼吸与心跳。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所具有的“伊拉斯谟”的身份。它是一个桥梁,我通过它,得以非常直观地感受一下做一个地道的意大利的大学生是多么的幸福,而且也得以感受到,意大利的大学对自己的学生是多么的珍爱。
这么说吧。在意大利的大学里面,大学生的身份几乎是一种应该得到照顾、关心、优惠的代名词。他们就是大学的精灵,是一群被教授们、大学管理人员们精心呵护着的大孩子。大学在各个方面,不动声色地以各种方式体现着这样的一个基本原则:学生是大学之本!
关于意大利的大学如何落实“学生是大学之本”的原则,我会陆续在以后的短篇中详细地描述,在这里,还是让我继续来描述我是如何有滋有味地当一个“伊拉斯谟”的。
第一个待遇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国外来的学生的语言问题,比萨大学语言文学系有一个免费的专门针对“伊拉斯谟”学生的意大利语培训班。凭着SBRANA女士的一纸证明,我立即成为这个班上的一员。我的同学遍布欧洲!同座是TOSTEN HASS,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学习艺术史的学生。他后来成为我的铁哥们,我甚至与他进行过德国式的击剑决斗(当然是戴头盔的)。其他的有来自英国、法国、西班牙、希腊等国的学生。第一排的那个肤色如同冰雪的小女生,居然就是来自冰岛!我坚决地相信,是她所在的环境给了她那样的肤色。我就混在这群人中间学语言。老外学语言真就如同玩一样的,学习得特别快,大概2个多月以后,他们就到各自的系去听课,学习,考试去了!
第二个待遇就是,以非常优惠的待遇到学生食堂吃饭。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在国内,当我离开父母身边开始大学生活之后,我那一个原本健康无比的胃,在大学里面被那些非常不可口的菜折磨得伤痕累累,以致我一想到要去食堂吃饭,就感觉如同要去服苦役一样。吃饭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种享受。当我拖着几乎已经很严重的消化不良的毛病到达比萨之后,居然是意大利的大学食堂又重新给了我好的胃口。
凭良心说话,大学无论如何也不能克扣学生的伙食,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方面打学生的主意,赚那些个昧良心的钱!因为那年轻人的健康,可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啊。让我们来看看资本主义国家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年青一代的。比萨大学的食堂的标准的午餐和晚餐,由头盘(米饭或面食构成)、二道(肉或者鱼)、沙拉、水果(或酸奶)组成,面包(ROSETTA)供应不限量,想吃多少都可以,想带回去吃也可以,饮料(矿泉水,果汁,啤酒)敞开供应。而这样的一顿饭的价格只是3500里拉(1.8欧元,如果不是学生,价格是8.7欧元!)而已,几乎就是免费的!良好的饮食必然带来健康的体魄。结果,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朝气蓬勃,健康乐观!老天,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学居然有魄力干这种不赚钱的买卖,而且还顺带治疗好了一个来自具有无比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的消化不良的问题。更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由于比萨大学食堂的伙食好,价格低,开门时间长(中午从11点45到下午2点半,晚上从6点45开始,到9点半),卫生条件好(所有的餐具全部经过高温高压的沸水冲刷和强紫外线消毒),所以学生从来不在外面乱吃东西。病毒在这里根本没有传播的途径。反观中国,哪个大学的里里外外,不密布着一堆卫生条件极为可怕的小馆子,甚至就是伙食摊子呢?油烟滚滚,污水横流,我们的大学生们,经常在路边吃饭,或者用塑料袋兜着油炒饭在路上边走边吃!吃这样的社会主义油炒饭的学生的体魄能够竞争得过吃资本主义的大食堂的学生吗?
第三个待遇就是,兜里揣着学生证,就可以跟随一群“伊拉斯谟”们到城市的各种文化设施、博物馆里面免费(有时候半价)游玩。比萨大学给我的学生证,名头很大,叫什么欧洲大学系统统一学生证,在所有的欧共体国家都得到承认。我在国内时也知道这学生证是个好东西,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假期火车票半票。至于其他方面,在访问一些公共文化设施的时候,是否有优惠,我就不记得了。反正,我在意大利是扎实享受了一把这样的优惠。
我的“伊拉斯谟”身份只享受了一年,后来,我去罗马读书,就被安了个什么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可惜,这个身份在意大利被认为属于工作者的身份了(其突出表现是,因我得到奖学金,每个月要交大概170欧元的税,也要购买失业保险),所以,我失去了学生待遇。失去了就更加能够体会曾经得到的珍贵。
真的,我在意大利接近五年的时光中,现在最让我怀念的居然就是在比萨的那一年。因为在那一年中,我以“伊拉斯谟”的身份而获得了意大利的大学生的身份,由此而得到,不,是享受到,来自大学的照顾。
“伊拉斯谟”,ciao(你好),ciao(再见)!
伊拉斯谟项目介绍
欧盟Erasmus Mundus高等教育交流计划
一、发起背景
1998年6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教育部长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会议,就如何建立统一和谐的欧洲高等教育结构并使其为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做出贡献进行磋商。与会者在会议期间对促进教师和学生流动,建立相同的高等教育三级学位体制(学士、硕士、博士),清除学位和学历相互承认的障碍等问题达成共识,并通过了索邦宣言。这次会议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1999年6月,欧洲29国教育部长,包括欧盟成员国和申请国,在意大利的波罗尼亚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波罗尼亚那宣言。此后,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进入快行道,“波罗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正式启动。
为促进和落实“波罗尼亚进程”,欧盟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一个称为Erasmus Mundus的高等教育项目计划。该项目计划于2003年经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批准通过.
二、Erasmus Mundus项目内容和执行方式
Erasmus Mundus项目计划定位在“硕士”层次的高等教育交流,通过建立100个跨大学的“欧洲硕士专业”点和提供近上万个奖学金和访问学者名额的方法,吸引更多外国教师和学生在欧洲的大学学习,加强欧盟成员国大学之间的学术联系,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扩大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影响。该项目既面向欧洲学生,也面向第三国(欧洲以外)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1、Erasmus Mundus项目计划的内容为四类活动:
1)鼓励欧洲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在欧洲大学之间的流动。为此,欧盟决定到2008年底建立起100个跨大学的“欧洲硕士专业”点。这些“欧洲硕士专业”点,从欧盟国家现有的和即将开设的有关专业中挑选产生,有效期为5 年,至少由三个不同成员国的大学联合设立。在这些专业点学习的欧洲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应在其中两所大学学习,其获得的文凭得到相关国家的承认。此外,这些专业点也作为接受Erasmus Mundus 项目奖学金生和访问学者的主要机构。
2)吸引来自欧盟成员国之外的学生和学者到欧洲大学学习和研究。欧盟的Erasmus Mundus项目为欧盟国家以外的第三国的学生提供5000个奖学金和1000个访问学者名额。这些奖学金的重点投向是发展中国家。奖学金生可获得每月1600欧元的生活费补贴。他们可在联合建立硕士专业点的相关国家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访问学者可以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或研究,每月可获得4300欧元的资助。
3)鼓励欧盟国家的学生和学者到国外的大学学习或者工作。Erasmus Mundus项目计划建立100个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关系由欧盟成员国的大学与世界上一流大学联合建成。Erasmus Mundus 项目为欧盟成员国的学生和学者提供4000个奖学金和1000个访问学者名额,赞助他们到成员国之外的大学进修和从事教学研究活动。
4)通过其他项目活动提升欧洲高等教育对外的影响力和形象。Erasmus Mundus 项目为欧盟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提供资助,以便扩大这些学校和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关资助的项目申请包括:出版计划、组织教育国际会议、为第三国学生进入欧盟学习提供咨询服务等。
.
2、Erasmus Mundus 项目的执行方式和原则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的独立性和教学质量,避免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欧盟委员会对Erasmus Mundus 项目的执行方式做出比较特殊的规定,把评选奖学金生和与外国教育机构签订合作项目的权利全部下放给大学。所以,欧盟奖学金申请程序为:1)申请享受Erasmus Mundus 项目奖学金的申请人根据“欧洲硕士专业”点和欧盟委员会教育部门商定的时间和课程要求直接向有关学校投递申请材料;2)学校在进行评估和筛选之后,将确定的奖学金候选人小名单呈报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总司负责部门认可。3)欧盟委员会教育部门根据学校的建议批准候选人名单并提供奖学金款,
“伊拉斯谟计划”(Erasmus)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自2014年起,欧盟将在7年(2014-2020)内斥资148亿欧元用于“伊拉斯谟+”(Erasmus +)教育计划,首次将交流拓展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旨在促进欧盟国家与第三世界高等学校之间学生、研究人员和教师的交流,推动欧洲与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以促进人才、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交流。该项目入选条件严格、名额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