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肘髎穴
原标题: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肘髎穴
【经穴含义】
肘髎穴,出自
《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国际编码LI12。
肘,肘部的意思;髎,骨头缝隙的意思,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安全通道。喻指大肠经经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岛部。本穴位置在肱骨外上髁旁边的凹陷中,故名为肘髎。
【经穴定位】
肘髎穴位于肘区,肱骨外上髁上缘,髁上嵴的前缘。
【精准取穴】
位于人体的上臂外侧,屈肘时曲池穴上方一寸,当肱骨边缘处。
【简便取穴】
在手臂外侧,找到曲池穴,向肩部量取1横指,在肱骨边缘处即为此穴。
取坐位,屈肘,先找到曲池穴,从曲池穴向外上方轻推至肱骨外上髁上缘,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肘髎穴。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
浅层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肌支,肱深动脉。
【功效作用】
肘髎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区,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痛、通利关节的功效。
【主治病症】
肘髎穴位于肘关节的上边,是医治手肘病症的要穴,网球肘该点经常出现压痛,按揉并活动上臂与肘关节,可减轻手肘疼痛。
1、上肢病症:如肩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上肢瘫痪、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肘臂疼痛等。
2、其他病症:如虚损嗜卧、瘰疬等。
现代常用于治肘臂疼痛、麻木、拘挛、上肢瘫痪、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等病证。
【知识补充】网球肘(肱骨外上炎)以肘关节外侧持续疼痛,前臂无力为特点,提拉重物时疼痛加重,属中医"肘劳"范畴,多发于前臂活动频繁者。
【穴位配伍】
1、肘髎穴配肩髃穴、手三里穴,治肘部疼痛、屈伸不利。
2、肘髎穴配曲池穴、手三里穴,有活血通络之功效,治肱骨外上髁炎。
4、肘髎穴配曲池穴,治肘臂病症。
5、肘髎穴配肩髃穴、臂臑穴,治
上臂疼痛不举。
6、肘髎穴配天井穴、少海穴,治肘关节拘挛疼痛。
7、肘髎穴配养老穴、合谷穴、肩髃穴,治肩凝症。
【古籍摘要】
1、张介宾·明《类经图翼》:“肘节风痹,臂痛不举,麻木不仁,嗜卧。”
2、杨继洲·明《针灸大成·卷六》:“风劳,嗜卧,肘节风痹,臂痛不举,屈伸挛急,麻木不仁,取肘髎。”
3、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十》:“肩肘节酸重,臂痛,不可屈伸,肘髎主之。”
【操作方法】
肘髎穴的治疗方式标准:寒则通之,湿则泻之,热则凉药水针。
1、按摩法: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肘髎穴1~3分钟,可治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等病症。
推拿肘髎穴可舒筋活血,将肺及小肠经上源聚集的冷降之水引入骨所主的地之岛部。
2、艾灸法:
①用艾条距离皮肤3~5cm,温和灸肘髎穴1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治上肢麻木、肩臂疼痛、嗜睡等病症。
②艾柱灸或隔物灸肘髎穴5~7壮,每日一次,7次一个疗程。
3、
刮痧疗法
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曲池穴,力度稍重,每次刮拭30~50下或以出痧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可缓解咽喉肿痛,便秘。
4、针刺疗法
①用毫针直刺曲池穴0.5~1.0寸,刺透少海穴,局部有酸胀感,针感可向手臂及手指放散,留针20~30分钟或温针灸3~5壮。
②揿针埋针治疗,每次按压50~100下,每日3~5次,可留针48小时。
5、拔罐疗法:
空气罐、药物罐、火罐均可在此穴行拔罐治疗,留罐10~15分钟,可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6、水针疗法:
又称穴位注射疗法,将1~2ml的药物注射至肘髎穴达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效。
【注意事项】
1、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损伤。
2、针刺治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
3、艾灸时,及时清理艾灰,防止烫伤皮肤,以局部皮肤潮红、热力渗透为度。
4、刮痧切勿暴力操作,以患者耐受为度,不可强求出痧,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5、按压揿针力度不宜过大,以皮肤稍有下陷1mm为度。保持针刺周围皮肤干洁,避免潮湿,防止感染。
6、
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