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热去火、理气通腑(便)-下廉穴
原标题:清热去火、理气通腑(便)-下廉穴
【经穴含义】
下廉穴,出自
《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国际标号:LI8。
下,下方的意思;廉,指的是边侧、边缘,又指形状像棱角。握拳屈肘时,本穴在前臂的背面,靠近桡(桡骨)侧缘,肌肉隆起的地方形状像一条棱,本穴在它的边侧下方,所以命名为下廉穴。
【经穴定位】
下廉穴位于前臂,肘横纹下4寸,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
【精准取穴】
在前臂,肘横纹下4寸,当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
患者取坐位,伸臂俯掌,先确定阳溪穴与曲池穴的位置,两者连线的长度为12寸,在两者连线的上1/3处,即为下廉穴。
【简便取穴】
①找到曲池和阳溪,两穴之间连线的上1/3即为此穴。
②曲池穴下4横指即为上廉,上廉下1横指即为此穴。
【局部解剖】
下廉穴周围有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
浅层分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深层分布有桡神经肌支,骨间后动脉。
【功效作用】
下廉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平肝潜阳、
清热去火、理气通腑、通利关节、通络止痛、调理肠胃的功效。
【主治病症】
1、头面部病症:如头痛、目痛、眩晕、急性脑血管病等。
2、肠腑部病症:如腹痛、腹胀、肠鸣、吐泻等。
3、局部病症:如半身不遂、手肘肩无力、上肢麻木、肘臂酸痛、网球肘、肘关节炎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上肢麻木及肿痛、头痛、高血压病症。
【穴位配伍】
1、下廉穴配中脘穴、天枢穴,治腹胀。
2、下廉穴配百会穴、头维穴,治眩晕。
3、下廉穴配肩髃穴、合谷穴,治上肢麻木、半身不遂等病症。
4、下廉穴配头维、神庭穴,治头痛、眩晕、目痛等病症。
【古籍摘要】
1、杨继洲·明《针灸大成·卷六》:“飧(sūn)泄,劳瘵(zhài),小腹满,小便黄,便血,狂言,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痃(xuán)癖(pǐ),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胁痛满,狂走,夹脐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干涎出,乳痈。”
2、皇甫谧·西晋《针灸甲乙经·卷九》:“溺黄。”
3、《针灸甲乙经》卷九:“溺黄,下廉主之”。
4、《甲乙经》卷十二:“眼痛,下廉主之”。
【操作方法】
1、按摩疗法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点按弹拨下廉穴,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有助于缓解腹痛、腹胀等。
2、刮痧疗法
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下廉穴,力度稍重,每次刮拭30~50下或以出痧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可调理肠腑、通经活络。
3、针刺疗法
①用毫针直刺下廉穴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针感可向手臂及手指放散,留针20~30分钟。可治网球肘、肘关节炎、消化不良、头晕目眩等病症。
②揿针埋针治疗,每次按压50~100下,每日3~5次,可留针48小时。
4、艾灸疗法
用艾条在距离皮肤3-5cm处对下廉穴进行温和灸,每次灸1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
5、拔罐疗法:
空气罐、药物罐、火罐均可在此穴行拔罐治疗,留罐10~15分钟,可舒筋活络,行气止痛。治肩臂疼痛、网球肘、肘关节炎等病症。
【注意事项】
1、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损伤。
2、针刺疗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
3、艾灸时,及时清理艾灰,防止烫伤皮肤,以局部皮肤潮红、热力渗透为度。
4、刮痧切勿暴力操作,以患者耐受为度,不可强求出痧,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5、用揿针埋针治疗时,按压力度不宜过大,控制在0.7牛顿以下,以皮肤稍有下陷1mm为度。保持针刺周围皮肤干洁,避免潮湿,防止感染。
6、
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参考文献 】
[1]
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主治(GB/T30233-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赵吉平,
李瑛.针灸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黄龙祥,胡卫国,胡骁维,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潘文,针灸甲乙经语译及腧穴临证实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
[6] 沈雪勇.
经络腧穴学.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