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京的地铁站牌,去“英文化”引发争议,其实这只不过是个误解
原标题:北京的地铁站牌,去“英文化”引发争议,其实这只不过是个误解
北京的地铁站牌,比如王府井,改成了汉语拼音。于是就有人说这是去“英文化”,当然这也引发了争议。
不少人说只是把站点的名称用拼音表示了,重要的指示之类的都没有变,不算去“英文化”。任何国家的语言都有其独特音和拼写方式,尤其是汉语地名。地名如标签,任何其它语种的拼写、拼读都无法诠释其意,用其它外语标注中国地名,只能是张冠李戴。用汉语拼音标示中国地名会更便于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北京地铁站牌不是去英文化,是为了方便所有外国人,很多标识牌翻译是很令人无语的,老北京翻译成oldBeijing,别说国人无法理解,外国人也无法理解,国外地名标识牌统一是本地语言拼写,难道哪个外国城市把意思翻译给你?这才是国际上约定俗成的方式。
地铁标识的其他英语部分比如“Line1”“NextStation”等等都没变,英语报站也没变,怎么能说“去英文”呢?
使用汉语拼音对汉字进行注音时,除了声母韵母要正确外,还必须标出正确的声调,否则有可能产生歧义。从图片上看,没有标声调,仍然是不合格的!但是,标了英文,就表示有自信心吗?那干嘛不把汉语拼音也废除,因为汉语拼音也使用了外文字母,这个是从根子上的更加不对。
是不是应该使用古代的汉字注音的符号才能表达出我们的自信心?所以说,在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的一些公用设施上添加英文,是必要的,是对外开放的具体细节措施。
很多时候即使拼音也是没法表达汉语地名的,以前翻译是按照英文的拼写来发音,但是现在是要求用汉语发音,比如石狮市如果没有没有音调的读法,中国人听了根本听不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越来越开放的世界中,公共设施上去掉英文标识,这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每天有无数的外国友人,留学生,外交官,经商者生活在北京,也要接待全世界的来访者,北京一定会做到海纳百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