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美食】舌尖上的民勤 乡情“卜拉子”
时令进入腊月,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纷乱无常,有钱无钱,好歹又长了一岁,过了一年。熄灭平日节俭度日的公俗良习,为一年的辛勤犒劳一下自己一家子的肠胃,是一个家长的奢侈与大度,也是所有家人的美好期愿。
于是一家老小都开启了自我疯狂购物的模式,肉禽鱼蛋,各种鲜蔬干菜,烟酒糖果,各种礼仪必备的显摆……都得周密计划,缺一不可。人活一年似乎仅仅就为了个过年。于是乎大家都分外的忙碌和疲惫,香辣,麻辣,酸辣,糖醋,红烧,酱香,清香……味蕾的需求占据了所有的意识。吃成了幸福生活,美好时光的唯一。千里路上做官,为的就是吃穿。能穷一年,不穷一节。是中国人千年万代雷打不动的惯性思维。活着总要吃,吃食要足够满足愿望,于是先人便炮制出一句精典: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用精烹细煮的美食安慰自己艰苦卓绝的仓促人生,也不是什么错过。然而饱暖之余,我们更不可忘记那些艰辛耕耘依然无法满足我们肠胃需求的日子。
于是我油然的想起了一个吃食:民勤卜拉子。
猛一读,卜拉子像个外来语,其实不然,我认为它是由拨拉子转音而来。我们把这些东西拨拉拨拉,让它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拨拉是一套连续不断用手完成的搅拌动作,用它命名一种食物,一定是劳动人民的原创。
卜拉子是一种最民俗,最简易的精粗搭配,面蔬搭配方式。贫困的庄户人为了填饱肚皮,把大野里鲜嫩的花,草,叶,蔬釆到家中,切琢成丝,成末,用五谷粮食的粉搅拌均匀,上笼蒸熟,就是一顿饭点。每个季节里总有一些花叶草蔬闪亮登临大地,登临我们的辘辘饥肠。
卜拉子一般在三月间开始制作食用,最好吃的是槐花和苜蓿花蒸制的。四月的民勤,田间地头已有野菜生长,绿油油、嫩生生地引人垂涎。蜿蜒纵横的沟渠上,庄前屋后的空地上,间杂几株或小或大的家槐,碧青青的绿叶间,开满了白色的花絮,大人小孩提着芨芨筐,或攀援在树上,或用木梯做支架,从枝叶之间把花絮揪下,一朵一朵摘洗干净,沥水控到合适适度,用面粉拨拉成不干不粘的程度上笼蒸熟。出锅时用油搭子蘸上清油,均勻地在拔拉上淋上清油,拌均少焐一会,一锅清香四溢,味觉畅美的槐花卜拉就算是成功了。槐花的清香伴着麦粉,清油,盐末的香味,让你饱食不厌,即满足了尝鲜的雅趣,又安慰了饥饿的身体,可谓雅俗共赏。
槐花开放的前后时日,苜蓿花也不怠慢,她每年几乎与槐花争先恐后的赶着场,有心的花草植物们,比有人的人还有心,人们惦记她们的身躯,她们惦记人的心情,她们把花开的累累屡屡,让人们吃得津津有味,似乎才是她生命的王道。
人有时被强大的占有欲吞噬了基本的良知,无节制的贪婪索求屏闭了与生俱来的奉献义务,细酙酌还不及一丛草一朵花的伟大。
民勤平原土地寥廓,大田大田苜蓿一旦绽开,田野像披上了紫色的礼服。米粒大小,一团一簇的苜蓿花,像待嫁的新娘,羞滴滴地等在枝丫上等着人们去釆撷。苜蓿花卜拉子的制作过程与槐花卜拉的制作过程是一样的,但味道却是不同的,就像两个美人,美是美,但美的形态美的情调是不同的,各怀绮丽的心思,荡漾的情操。
接踵而至的是榆钱卜拉,白粉裹着金钱的卜拉,团团园园,层层叠叠,清甜醇厚,像庄稼人的日子,塌实而又吉庆。
除了可食的花卉,民勤人还创意出许许多多卜拉子的类型,譬如锁阳卜拉子,茴香苗卜拉子,甜菜卜拉子等。最令我记忆犹新,难以释怀的是毛馍馍卜拉子。
毛馍馍卜拉子是我童年或少年时代最常吃的卜拉子。那时代农人在大集体支配下生产作息,一切生活饮食的按排,都要在集体农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民勤人擅做发面馍,用自制的酵母发面做馍,在干燥的环境下,可储放一月不腐不坏,干嚼软咀其味醇香不变。但是若遇上气候阴湿的日子,就难免发霉。发了霉的馍,其味大减略显苦味,扔了又可惜。本来就缺食少粮的日子,好好的五谷不忍舍弃,只好用一个大盆,把发霉的馍泡进去,一遍遍滤水把霉洗净,然后拌上面粉上笼蒸透,形态变了,味觉也变了。毛馍馍卜拉因过于清淡,也可以拌上油辣青蒜葱丁等佐料,刺激食欲,多年不吃了,一旦回味,尚有余香盈口的况味。
卜拉子的好吃程度就看你拌面的多少,面加多了就会太松散,面加少了就会炒的像青菜一样,面的多寡以能包起花卉菜叶而不粘黏为佳。
蒸熟的卜拉子蓬松柔软,白里透红透绿,阵阵野菜之香扑鼻而来,引得顿生食欲。
卜拉子一般有两种食用方法:一种即是蒸熟即食;一种是可以沾上蒜泥(或者醋汁、辣椒油等)吃。两种吃法都同样令人回味无穷。
卜拉子养过我们童稚的身体,称其为美食虽不为过,但也有些褒誉之嫌。它没有科学配方的依据,但它的确喂养了我们,也不曾有些许伤害,感谢苍天!感谢大地!感谢勇于探险,顽强生存的祖先!
春节将至,我用这样的方式回味时光,回溯历史,只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勿被美食麻醉了敏感的味蕾,永远保持一种喜乐而不忘忧患的杞人之思,爱惜粮食,珍爱大地的每一份恩赐和赠予,谨记:一粥一饭当思难处不易!打牛千鞭难得一粒粟!
作者:唐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