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毛泽东英文教师,主席劝她离婚:你没出息!你好面子
1955年,毛泽东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英语将来是世界语言,要学一点,会有好处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有着超前眼光的时代领袖。
毛泽东一生酷爱学习,除了日常的读书外,英语语言也曾经是他努力学习的一门课程。
从1963年开始,毛泽东开始系统学习英文单词。
他的英文老师章含之的父亲,就是当年和鲁迅先生文坛对骂的章士钊。
图 | 章含之
章含之小时候的命运并不好,父母的结识也充满了戏剧性。
在上世纪的旧上海,有一家特别出名的“康克令”钢笔柜台。
这家钢笔柜台的开创了当时旧上海独一无二的营销模式,店里面的售货员为清一色高颜值美女。
章含之的母亲谈雪卿当时被送了一个响亮的外号:
---“康克令皇后”。
图 | 谈雪卿
当时康克令钢笔的广告文案都是使用一张美女配图,以此来扩大这支美式钢笔的宣传效果。
图 | 康克令钢笔宣传广告
谈雪卿因为魅力动人,引来了不少人的爱慕。
只是,她没有想到自己却因此陷入了一场爱情漩涡。
那天,谈雪卿在一次宴会上结识了军阀陈调元的长子陈度。
陈度为了将谈雪卿追到手,整天前往康克令钢笔专柜购买钢笔,时间一长,谈雪卿便喜欢上了这位公子哥,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章含之。
不过,陈度早已经结婚,谈雪卿又不愿意进入陈家做一名小妾,最终在大律师章士钊的调和下,两人选择分手,刚刚出生不久的章含之成为章士钊的养女。
跟随章士钊的日子,章含之的童年生活也不太幸福。
她出生在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里,为了躲避战乱,章士钊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生活,章含之则和养母一直在被日军控制下的上海生活。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
章士钊带着母女前往北京生活,这一年的章含之已经14岁。
图 | 中学时期的章含之
因为从小缺少养父的关爱,章含之的心中对章含之充满了无限的怨念,当时的她并不知道章士钊是他的养父,她只觉得章士钊做父亲方面很不合格。
似乎所有缺少童年关爱的孩子,总会在少年时期爆发出强烈的叛逆性。
章含之这种少年性格特征,即便放到现在小孩子的身上仍旧成立。
其实,我们也能够感知到,原生家庭的童年关爱,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章含之来到北京之后,章士钊将他送到了北京贝满中学读书。
刚刚来到学校的她并不是很认生,相反她很喜欢这里的一切,章含之甚至决定直接住在学校,即便周末也很少回家。
这样的性格,一直伴随了她的中学时光、大学时光。
所有年少的叛逆,只有自己步入社会之后,才会真正地折射到自己身上,从而反思自己曾经的叛逆性格。
所谓“在山泉水清,下山泉水浊”,在一定程度上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学校环境永远不会成为好的染缸,真正能够塑造人思维习惯,人生价值观的学校,永远都是社会大学。
1960年,夏天。
从学校毕业之后的章含之,顺利成为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名老师。
慢慢走上工作岗位的章含之,渐渐开始理解父亲章士钊,他们父女之间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两个人开始有话可谈,也开始无话不谈。
他们两人不知道,一顿宴会,改变了各自的命运轨迹。
1963年,毛泽东在中南海邀请四位湖南老乡,举行自己的七十岁寿辰。
这毫无疑问是个重要的日子,毛泽东邀请的四位老乡中,其中就有曾经借给毛泽东两万元巨款的章士钊。
章士钊在上个世纪相当有影响力。
图 | 章士钊
他少年时期积极投身革命,是有名的笔杆子,从海外学成归来之后,章士钊成为孙中山帐下秘书长、肇庆军务院秘书长、两广都督司令部秘书长、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教育总长。
1918年,6月。
25岁的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他的恩师杨昌济给他写信,让他前来北京,参加政府组织的“法国勤工俭学运动”。
图 | 少年毛泽东
收到老师来信的毛泽东马上组织湖南学生,准备前往北京。
来到北京的毛泽东被杨昌济推荐进入了北大图书馆,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图书助理员。
当时的章士钊是什么身份呢?
章士钊身兼数职,他不仅是民国政府的国会众议员,还是北京大学文科研究院教授。
更巧合的是,当时的章士钊还是毛泽东所在图书馆的馆主任。
同时还是毛泽东所在图书馆的主任。
毛泽东当时是湖南学子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组织者,这群学生到了北京之后,遇到了严重的生活危机,大多数的人无法撑到登船出发的那一天。
毛泽东再一次找到了恩师杨昌济,希望老师能够帮忙出出主意。
杨昌济又帮他写了一封信,推荐他去找图书馆主任章士钊。
杨昌济在书信中写道:
“吾郑重语君:
毛、蔡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须先重二子。
二子当代英才,望善视之!”
毛泽东拿着杨昌济的信找到了章士钊,没想到章士钊真的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毛泽东的求援。
章士钊马上发动社会各界名流积极捐款,帮助这批爱国学子,成功筹集了两万大洋,赠送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对章士钊所做的这件事情,一直铭记于心。
在他此次七十大寿的时候,他特意吩咐四位老乡不必带着妻子,但是可以带一名子女前来。
这次宴会中,章士钊带着自己的女儿章含之见到了毛泽东。
这次会面,毛泽东不仅改变了章含之以后的人生轨迹,也还了他以前欠下章士钊的一笔恩情。
命运这张铺天大网,总是无形中勾连着一切人物的因果。
刚刚进屋时,毛泽东看着站在章士钊身边的姑娘,十分的好奇,便主动问她的情况。
那天毛泽东才得知,章含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就职,他刚好准备学习英文,于是直接让章含之在周末的时候,前来为自己补课。
从这一天起,章含之就当了毛泽东一年多的英文老师。
图 | 章含之、毛泽东
学习英语本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毛泽东有时候学习的时候也会不耐烦,这个时候,他总是会转移话题给章含之讲述一些历史典故。
不过即便如此,毛泽东的英文水平仍旧有了极大的提升。
闲暇的时候,毛泽东仍旧和章含之说起以前他爸爸做的那件善事。
他还表示,自己准备十年内还清这两万块钱。
“你回去告诉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还他这笔欠债,一年还2000元,10年还完2万。”
章含之最初还以为毛泽东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没过几天,他的父亲真的收到了2000元。
以后的每年初二,章士钊总能收到一笔两千元的巨款。
两万元还清之后,毛泽东还一直给章老先生汇款,一直到了他去世。
1970年,毛泽东安排章含之进行北京外语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后,毛泽东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将她调离学校。
那天以后,章含之便被调往外交部,成为了那里的一名工作人员,担任外交翻译。
毛泽东的这个举措,也成就了章含之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婚姻。
章含之的第一段婚姻,和她的童年生活,一样的不幸福,她和丈夫洪君彦在生活中彼此多有不满。
图 | 洪君彦、章含之
可两人都碍于面子,谁也不愿意主动提出离婚。
在那样一个年代里,谁主动提出婚姻,大家一致的认知就是对婚姻的背叛。
那时候的人们,更在乎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名誉。
章含之的感情困扰一度传到了毛泽东的耳中,毛泽东为此还当着众人的面,训斥了章含之一顿。
“ 我的章老师,今天我要批评你!你没有出息!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怕别人知道?我今天就是要说,你好面子,怕别人知道,我就要说给大家听。”
章含之听到毛泽东的批评,当场表态:
“主席,你批评得很对,我回去就办。本来也是完了的,早晚的事。主席讲了,我一定解放自己。”
毛泽东在批评章含之的时候,59岁的乔冠华听到了这番话。
乔冠华回到家不久,直接给章含之打了电话,询问毛泽东所说的是否属实。
章含之对于乔冠华这番突如其来的询问十分诧异,在电话一旁的她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乔冠华爱慕她。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章含之下班之后总能接听到乔冠华打来的电话。
长久通话,互生情绪。
乔冠华猛然闯入了章含之的生命里,章含之几乎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她很快陷入了这段爱河。
不过,他们两人直接有着巨大的年龄差,这一点是章含之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天,乔冠华像往常一样拨通了章含之的电话,在章含之即将挂断电话的时候,乔冠华用英语选择了表白:
“I love you,Will you marry me?”
章含之当场感动得大哭,但他还是拒绝了乔冠华的追求。
“我知道,谢谢你,但这不可能。”
章含之自己心里明白,他们的这段婚姻一旦开始一定会受到周遭人的指责。
这一年的乔冠华已经60岁,而章含之此时37岁。
二十多年的年龄差,这是他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更何况当时他们两的身份地位也并不匹配,如果章含之离婚后选择和乔冠华在一起,她很有可能被周围人指责“攀高枝”。
她的朋友还给她写了一封信,劝说章含之:
“毛主席鼓励你自己解放自己,是希望你以后能好好工作,没让你马上跳到乔老爷的船上去谈情说爱。”
乔冠华明显感知到了章含之对自己的态度有点冷淡,他给章含之送去了一封信:
“如果我们真诚相爱,为什么要怕别人说三道四?他从来没有看重他自己的官位有多高,名声有多大。这些本来就是身外之物。如果为了爱情要舍弃一切,他也完全无所谓,那才是真正无私的爱。他需要的是他所爱的人的爱,而不是什么折磨他也折磨对方的自我牺牲。”
章含之考虑了许久,终于决定离婚。
离婚不久,毛泽东听到了这个消息,还专门托工作人员送来了一想红苹果,以此祝贺她婚姻得到解放。
1973年,12月11日。
章含之选择和乔冠华携手,开启了十年的婚姻生活。
1983年,9月21日。
章含之在医院里陪伴乔冠华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夫妻团圆的中秋节。
她特意托人买了两块中秋月饼,躺上病床上的乔冠华张嘴吃了一小口,虚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了一句话。
“你和我,十年了,苦了你。我要说的话你都明白。”
说完这句话的乔冠华,眼角的泪同时流了下来。
章含之俯在床前,同样满眼泪水。
第二天,乔冠华病逝,这一年的章含之还未步入半百之年。
章含之托朋友吴蔚然剪下了乔冠华两鬓的两缕灰白头发。
那天,她说:
“快了,我也快是你喜爱的颜色了。”
2008年,1月26日。
章含之独自生活了二十五年之后,同样离开了人世。
那一年,章含之享年73岁。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的出现,无形中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轨迹。
我们试想,如果章士钊没有带着自己的女儿赴宴,如果毛泽东没有认识章含之,如果章含之没有成为毛泽东的英文老师,如果毛泽东没有劝说章含之早日从上一段感情中脱离出来...
章含之的人生轨迹,很可能走向了另一种人生方向。
无论这种方向或好,或坏,至少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十年幸福婚姻的章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