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没能走出PUA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加里·吉尔摩想起了自己的家。
那时候的加里,是全美国最为著名的杀人犯。作为恢复死刑后、即将被处死的第一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刻入历史。
被五发子弹贯穿心脏之前,加里·吉尔摩留下的遗言是:
“父亲永远都在那里。”
轰动全美杀人犯×《滚石》高级编辑
一对亲兄弟的毁灭与救赎
美国波特兰,吉尔摩家。一幢漂亮大房子,一家六口。父亲赚钱,母亲育儿持家。一个看似寻常的家庭。
但这家的孩子们,并未能拥有看似寻常的人生。
长大后,二儿子加里成了轰动全美的杀人犯:他无故杀死两人,被逮捕后判处死刑。他拒绝使用上诉权,坚决要求执行。此事轰动国际:猜疑、推测、阴谋诡计充斥着头版头条。
加里毫不在意是否能够求得延期或改判,只希望去死。他最终被行刑队处决,成为美国恢复死刑之后被执行的第一人,刻入法制历史;而他冷静地接受了刑罚,最后留给千万目光一句“动手吧”(“Let’s do it”),成为耐克广告语的灵感来源。
所有人都在谈论加里。这起事件后来被作家诺曼·梅勒写成《刽子手之歌》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可再多的摄像机和录音笔也不知道,这场毁灭的源头始于何处;而明白所有真相的,也许只有一个跟加里走上迥异之路的人——他的亲弟弟米卡尔。
加里被处死后,曾经轰动一时的案件渐趋沉寂。米卡尔重新收拾破碎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努力寻求自救。他上了大学,后来成为世界著名摇滚杂志《滚石》的高级编辑。
但在他后来的人生中,有一片阴影始终萦绕不去:为什么哥哥要走出令常人愕然的一步,成为杀人犯?
许多年后,米卡尔终于决心直面这段最难以忘怀、又难以启齿的往事。他决定,不谴责任何一个人,也不为他们恢复名誉,包括他自己;只是用平白、公正的方式讲述自己的那段记忆,回答那个问题:
作为一个普通人,当与“恶”处于零距离之时,他看见了什么,会经历什么?
用米卡尔自己的话说,“面对面地审视那一切悲剧的源头”,这一次,他已经准备好了。
我要讲一个故事。故事和谋杀有关。
爱也能杀人:
暴力和PUA,如何让孩子成为恶魔?
米卡尔决定重新挖掘自己的家庭历史,他想知道,是怎样的阴差阳错,孕育出了一颗“黑暗之心”。
缓缓揭露的真相令人不寒而栗:
米卡尔和加里的母亲出生在一个极端严苛的家族,曾亲眼目睹亲人意外身亡,因此和家族渐生嫌隙,最终决裂出走,是几代人里第一个逃离小镇的“叛徒”。
她遇到了吉尔摩家后来的父亲——一个颇有魅力的成熟男人,许诺婚姻,带她彻底离开,去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结婚后,曾经的“救世主”却成了陌生人:父亲没有正经工作,靠一些诈骗营生勉强度日,带着家人,在破旧的汽车旅馆间仓皇辗转。前三个孩子都诞生在他们奔波的途中。
孩子们陆续出生,但这并没能缓和二人的生活。父亲暴躁易怒,动辄打骂家人。随着孩子的成长,暴力还在逐渐升级、失控。
在孩子的童年记忆中,渐渐只留下激烈争吵、高声责骂、皮带挥舞的声音。他们蜷缩在角落里,祈祷着争端早点止息,希望本不该存在的恐惧感慢慢退却。
米卡尔写过一个细节:
“要学会强硬,学会承受,学会麻木。不要怕疼,不要发火,什么都别表现出来。”刚假释出来的哥哥加里对我说。
我以为他是在教我怎么在监狱里存活下来。现在我才意识到,他是在告诉我如何在我们家存活下来。
但饱受虐待的母亲却没有离开。她和父亲一起生活了一辈子,早已无力想象这段关系之外的世界。
吉尔摩一家就这样摇摇欲坠地存在下去。父亲家暴、辱骂,常年不归家;母亲偏执、孤僻,用凄惨的命运折磨自己和孩子;孩子们在家遭到暴力,在外也被排斥,得不到积极的情感与教导,从小就是管教所的常客。
父母养育孩子们长大,却也用家暴和精神虐待损伤了每一个人的灵魂。这个家庭令人唏嘘的结局,似乎从一开始就烙上了印痕。
这曲悲歌也警醒世人:无论爱有多深或多绝望,都不是留在一段糟糕关系中的理由。
因为有时候,爱也能杀人,能在日积月累的折辱与精神施暴之中变成一种慢性毒药。
《利弹穿心》实拍
“恶”的纪实,启发“善”的教育
谋杀案结案了。但因恶性事件而生的绝望、失落与恐惧,怎样才能彻底终结?
要学会理解人心。“若是解决不了人心的问题,解决不了让人心变得黑暗孤绝的历史,谋杀便无法根除。”米卡尔在《利弹穿心》中坦言。
也许,对他来说,正是因为写作本书,他直面“恶”的过往和来由,直面亲人、甚至自己人格和心灵中最为黑暗的部分。
但也正是因为写作此书,真正知晓深渊的可怖,他才懂得“善”的可贵,从而清醒地逃离吞噬,勇敢地走出、而不是坠入悬崖。
一个人的高贵之处在于做出的选择。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中,塔拉离开了那座大山,用教育为自己插上了向远方飞翔的翅膀。
相似地,米卡尔在看透黑暗之后,并没有被其同化,而是依靠自己的意志、热爱与努力,走出了带给他痛苦的原生家庭,在一条跟他哥哥截然相反的道路上,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米卡尔上了大学,之后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摇滚评论界工作,为《滚石》杂志撰写乐评,得以采访科恩等音乐界传奇;而且,令人欣慰的是,他在多年的寻觅和兜兜转转之后,终归拥有了自己的、幸福的家庭。
米卡尔·吉尔摩社交媒体发图
对于这个震撼人心的成长故事,Goodreads读者动情评论:“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样,《利弹穿心》也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失常童年,并将深度增大了十倍。”
《利弹穿心》带来了爱与原生家庭的震撼启示,在美国出版时便引起众多关注,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村上春树也亲自翻译《利弹穿心》的日文版,并在译后记里直言:
(这本书)呈现了只有当事人提供的故事才具有的生猛而恳切的强大力量……翻译这本书时,我作为一个人,学到了很多东西。
《利弹穿心》实拍
谋杀的故事讲完了。但这个故事中,那些终于追寻到的解答与慰藉,那些触动人心的情感和思索,并未沾染时间的灰尘,仍然“飘扬在风中”。
翻开《利弹穿心》,我们即将经历的阅读之旅,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与领悟?
在这本“恶”的纪实中理解、反思与追问,我们会真正明白,原生家庭是如何塑造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影响他的一生;也会更为珍视“善”的价值,从而更加坚守自我、更加坚定追求“善”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