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适合科研工作者的解压方式?
博士后、研究生和导师的有效交流,对双方都是解压良药。在韦伯(Max Weber)的《以学术为志业》提到“学术生涯乃是一场疯狂的冒险”。科研工作者的压力往往是无形的慢性压力。举例来说,神经科学领域课题周期相对较长,一般会持续三到五年,单个实验的失败率会很高,受挫感特别强。压力往往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科研工作者有正确的期待特别重要。这个期待需要导师与博后研究生共同讨论达到一致,并及时反馈,这样双方的压力都会小一些。导师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期待,博后和研究生则需要了解不同情况下如何与导师交流,特别是某些实验做不成功的时候。
博士后、研究生和导师,是互动的,相互教育和被教育。大家每隔一两个月,讨论课题,制定目标,再分解成短期小实验。同时,了解各自喜欢什么样的方式交流,特别是研究生如何学习、导师如何教导。有些研究生喜欢自己探索,有些喜欢边做边学,这都是需要沟通从而使效率最高。
科研比较特别的地方有时候思路太乱,可以先做点实验,或者把分析的数据都及时认真作作图,通过写作整理思路。说话也可以解压。有些科研课题可能比较孤独,需要我们找机会说说话,交流课题,或者写写东西(比如在知乎上),做做科普,这都是解压利器。
另外,一定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少静坐多运动,保持身体姿态端正,时不时拉伸,健康的饮食,慢食,少糖少盐,多喝水,并且保证充足的睡眠。当然了,形成一些铁打不动的爱好,比如说打羽毛球,既能运动,又能与人交流,就是解压良方。总的原则是保重身体,找出压力来源,解决它:)
Ps...多了解不同的世界观也很有帮助,比如佛教、基督教派、无神论、社会科学(比如韦伯,马克思)等等。
参考及资源推荐:
1 TRAIN-UP: Inclusive Research Mentor Course - Supervising, Training, and Advising https://career.ucsf.edu/phds/academic-careers/TRAIN-UP/course
2 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北大公开课
3 Healthy Living https://medlineplus.gov/healthyliving.html
4 非暴力沟通,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 (Marshall B.Rosenberg)
5 Making the Right Moves https://www.hhmi.org/science-education/programs/resources/making-right-mo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