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个繁华闻名于世的“城堡”,你去过了吗?
迤萨古镇东门街14号
在红河南岸的一座山梁上,屹立着一个在上个世纪初便以繁华闻名于世的“城堡”,它被人们誉为“江外小香港”,它的名字叫“迤萨”。
迤萨,是彝族卜拉语“干旱缺水”的地方,当地有民谣唱到:高高山上是故乡,左有河来右有江,山高难把五谷出,水大难作救命汤。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一百年前有着不一样的繁华。
早在清末,迤萨人历时百年艰辛,打通了11条通往东南亚邻国的跨国商道“马帮之路”。走出了滇南第一代华侨,并创造了独特的集中西建筑文化——马帮文化为一体的古镇迤萨。
据统计,迤萨现还保留的古民居建筑近百幢,这也让迤萨成为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中西建筑风格的欧式古镇,有“江外建筑大观园”的美称。
这次,作者和朋友一起来到迤萨,重温了一段历史故事.....
和朋友游玩至迤萨,之前许三多正风靡,我就告诉他,“我们云南也有一个三多, 马帮红颜多,出门汉子多,金银财宝多 ,这地方就在红河。”朋友一拍脑门:“哈哈,想起来,这个順口溜倒是很有武侠片的感觉,这是什么地方呀?”
“这地方叫迤萨,是个镇子。”
“这个名字听起来倒是挺洋气的 。”
我瞪他一眼:“这是彝族话,意思是干旱没有水的地方。你想,在红河这种名字里自带三点水的地方居然缺水,说明这地方日子是真不好过,只有一些少数民族像原始社会一样世代居住在那里......”
就是马帮
朋友插嘴:“这就很接近你给我讲的另外那些乱七八糟的假段子了!”
我不理睬他:“直到清代时候有段时间发现了铜矿,大家见了宝才一窝蜂地挤过去开采铜矿,迤萨的日子才开始有些好过;没多少年,铜矿采完了,人走了,進萨又没大气没财路了.....”
“我明白了,这故事必须一波三折,是不是迤萨就去跑马帮了?”
我大惊:“你小子怎么知道迤萨开始跑马帮了?”
朋友得意洋洋:“你说的三多 ,第一句就是马帮红颜多 ,马帮马帮,你当我傻么?”
好吧,我承认我又低估这小子了,往他肩上擂一拳,我俩哈哈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心里又有点淡淡的伤感,今天一别,再见又是什么时候呢?
送别了朋友,我又踏上了去迤萨的路。
云南省有三个官方确认的侨乡一腾冲县和顺乡、龙陵县象达乡、红河县迤萨镇,我们红河县迤萨镇是距离省会昆明最近的侨乡。
和顺在经过完整的商业开发以后,名扬四海,成了中国最美古镇,而迤萨更像养在深闺的璞玉,没有沾染过多商业的足迹。
被建筑惊讶
如果说蒙自城里的老建筑是走的法式乡村田园小清新风格,让我感到惊艳的话, 这哀牢山深处野山梁子上的迤萨的欧式风就让我惊奇了。
如果我是学建筑的, 迤萨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建筑界的大杂烩, 或者说混搭大集合,这里有明清式的四合院雕梁画栋,花木假山;有法式的洋楼拱门圆窗,石堡壁上却凿开了不少护院的枪孔;中西合璧的庭院里,青瓦飞檐下又装了彩色玻璃窗子和外挑的阳台; 有的房屋既非教堂也非医院,却说不清缘由地在大门顶上凸立起一个十字架, 或者加上欧式的阁楼与浮雕。
马帮庄园大堂
这里的很多老宅, 一反中国传统的土木结构, 而是像西方国家一样, 用砖石垒成一座座的古堡式样, 我很奇怪, 这么多的建筑材料是从哪来的?
本地制造不太像,那只能从外地运来,而当时的迤萨完全没有公路,不然人们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走马帮了, 那唯一的解释, 只能是通过马背一点点地驮来 。
借买烟的机会, 我向烟店老板提出我的疑问 。也许是烟店正好没有客人, 也许是红河人天性的热情开朗使然, 烟店老板热情地当起了我的义务导游。
烟店老板告诉我, 迤萨汉子常年出门奔波在外, 家里留下了女人和孩子。
另一种
感情表达方式
“多少回朝夕枕幕思念着你呦,清清河水是我流淌的泪......”这首悲歌是迤萨女人唱的,而男人们呢?
同是侨乡, 和顺男人在村外的陷河为女人们修建洗衣亭遮风挡雨,迤萨汉子表达感情的方式则更为直接: 为家里修一座又漂亮又稳固的大房子!
迤萨古镇马帮庄园
马背上驮回了金银财宝,迤萨汉子盖房子的心思是百年大计。他们从通海、峨山、昆明等地请来专门的建筑师;从国外购买了当时还很稀奇的水泥,用船运到元江后用马帮驮到这里; 砌石墙所用的条石, 要求必须磨平,懷砌的接缝要高度严密, 针尖也插不进。为了保证质量,每人每天只能砌三块条石。所以,尽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房屋已经陈旧,仍毫无损毀痕迹。这是这家人的祖辈曾经出过马帮富翁的最有力证据。
烟店老板话锋一转,“不要看走马帮能发财,其实这一走千难万难,是生死和财富并存的买卖 。更多的迤萨汉子病死在路途中, 或是被沿途的土匪盗贼枪系 , 或是被劫去貨物马匹,流落他乡终生无法回家,多少迤萨媳妇成了寡妇,这便是可怜的“马帮红颜”。
关于纪念
拉着马尾巴已是步履蹒跚的马脚子远远望见,困顿的精神为之一振,脱口唱起了據入心魄的山歌小调,直唱得口十飞花舞,那些解的笑脸上春情荡様。
这些客马店与那些蜿蜒数里的马帮一起,早已消失得寻找不到一丝半缕的踪迹。石板铺垫的古驿道也被人们遗忘几十年。但是,在那些空空的山谷里,似乎还隐隐约约地听得到马蹄声碎,风中也仿佛还回:荡着悠远动入的铜铃脆响和盈盈笑声。只要把坚硬的石板上面覆盖的腐叶和尘土清开,就能看到马蹄踏踩出来的蜂窝状蹄痕至今仍在, 每个都有数寸深,像一个个小型的杵臼。
在马帮人的辛苦路途中,有两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提神解乏的水烟筒, 一个是照明赶夜路的马灯。烟店老板抬手一指对面老宅院的屋脊,左边是一个圆圆的像竹子一样的装饰物,右边是一个多边形还罩着一个罩子的装佈物,这就是迤萨马帮人的两件宝物”,他们将它们筑在家乡的房屋上,陪伴他们度过离开马帮以后的岁月。
大概是气氛有点沉重,烟店老板吸一口烟,轻松地问我:“我们红河的烧烤很出名吧?我们的马帮人是不是也很厉害!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去的!”
“那当然。”我说完望向远方。
的确,每一个马帮后人,骄傲可以毫不掩饰地写在脸上。马帮在这里走了近一个世纪,迤萨就如同待儿归来的老者,它将远方寄来的荣耀与热闹讲给每一个过往的人听,使之万古长存。
如果说红河精神是敢为人先与智慧勇敢,那么马帮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迤萨古城,和整个红河州,都因为马帮自豪。
漫步古镇
在迤萨古镇,你随处可见各种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和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那座宏伟的东门楼和姚初院楼老建筑群。
▲东门楼
姚初院楼系迤萨镇姚虞卿(司令官)的侄儿姚初,于民国中晚期1944年所建。
▲姚初院
这是一座中西式三层楼,三进四合院城堡式建筑,面积宏大,巍峨雄壮,高低错落,稳重坚固,气势非凡。
▲姚初院
墙上那些“钟表”,“十”字等装饰图案表明,这里有着明显的西式建筑特征。
▲姚初院
古镇的老街拥挤而狭窄,坡坡坎坎的街道上铺着石头,一条街有七八个弯,十几个坎儿是常事。
让人感觉似乎在迷宫里找不到尽头,窄仄的街道上有许多老屋,这些老屋显现着各自不一般的个性与逝去的繁华。
来源丨红河日报(hhrb_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