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早期启蒙——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涂鸦?
幼儿的绘画发展可划分为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几个阶段。处于象征期和图式期两个阶段中的幼儿,在绘画中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幼儿绘画的涂鸦期,也就是宝宝绘画的最初级阶段的相关知识。
1.5左右的幼儿他们喜欢到处涂抹,于是用笔在纸上、书上、墙上等地方画点、画线的涂鸦行为就出现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从孩子拿起画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留下凌乱的线条起,到看上去“像个什么”,这一段漫长而充满乐趣的成长过程。涂鸦是孩子学习控制自己手部肌肉,学习合理使用力量的过程,亦是从无意识涂抹状态向有意识表达发展的过程。
涂鸦的4个阶段
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尔德将儿童涂鸦分为4个阶段:
幼儿的涂鸦经历了未分化涂鸦(1.5—2岁)、控制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和命名涂鸦(3—3.5岁)4个发展阶段。
1、无序涂鸦
在这一阶段,涂鸦是缺乏“控制”的运动,画面常常呈现混乱和无组织的状态。可能孩子只是在纸上戳出几个点,或者一些无意识的线条。这些都是在为大脑、手、眼的协调做准备呢。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在画无序的线条时,嘴巴里还哼出小曲呢,非常享受那个过程。
2、线形涂鸦
经过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发现自己的动作与画纸之间的联结,进而他会慢慢控制自己的动作,达到手与眼的协调。孩子会重复画出上下方向的无规则的线条。重复动作是这一阶段的特征,不断地画线条将增强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感。
3、圆形涂鸦
此阶段,孩子画出的图形不一定是我们成人定义上的圆形,只是歪歪曲曲的从首尾不相连到首尾相接的图形。但“画圆”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所以孩子对动作将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能够注视涂鸦时笔的运动方向,并且经历着未封口、封口的、螺旋的圆。在这个阶段圆变得更小,更精细。
4、涂鸦命名期
孩子把动作与想象联系起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形象思维,是绘画能力的一大飞跃哦。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告诉你“画了什么”,虽然点、线、圈的组合根本不像他所描述的东西,甚至在不同时间的命名是不同的,如对于一个封口的圆,妈妈问就说是妈妈,爸爸问就说是爸爸,饿了就说是面包。但孩子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绘画表达想法、宣泄情感,作品越来越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涂鸦的好处
1、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
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手、腕部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协调动作,孩子逐渐从全手抓握到3指抓握,这是日后绘画和书写的基础。小小孩的手部小肌肉还不能控制自如,在“乱涂乱画”的过程中,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从歪歪扭扭画出纸外的一条直线到封口的一个圆圈,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会有大大的提升。在涂鸦的过程中,孩子发展了进行写实绘画所必备的控制能力。
2、锻炼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涂鸦也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最真实的流露,当他们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会通过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父母还可以通过涂鸦来与孩子沟通,以此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涂鸦也是孩子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在孩子情绪激动或者经历某些创伤时,绘画是他缓解伤痛、释放心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3、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涂鸦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一种游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他们能通过随意的线条和缤纷的颜色,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据他们的直觉挥洒他们的创意,从中获得想象的自由和创造时的快乐。
4、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孩子为了要画出某样物品,会对要画的对象加深观察与了解,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观察训练的自觉阶段。如:画一条小鱼,小鱼有眼睛、尾巴……孩子会观察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5、锻炼孩子的脑力活动
孩子从记忆、比较、思考,到决定要画的事物,再到指导手去画,并通过观察来检验自己画的是否得当,这一系列感知活动,是自己试探着完成的。是孩子眼、脑、手和谐调动,协调完成的,对孩子来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思考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培养,恰好没有正确答案的涂鸦活动,可以让孩子提供不同的意见,这样也就培养出了孩子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6、提升孩子的审美意识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孩子的涂鸦世界里,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而这些都来源于孩子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因为喜欢涂鸦,孩子会有意识地留意身边美好的东西,并且想办法通过自己的涂鸦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审美意识也会得到提升。
宝宝涂鸦,重在引导
1、盲目指导不如不指导
看到孩子涂鸦,很多家长都会期待他能尽快画得像点什么,因而急于给予指导:“太阳是圆的。你看,这个地方还不太圆呢!要封口,把它连起来。小鸟还有两只翅膀,它的嘴巴太大了,比身体还大,应该小一点……”
事实上,这样的指导对孩子无益。从我们的指导中,孩子得到的信息是:“我画得不好。这幅画什么都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的画。”“难度太大了,我画不了。”当我们急于做出这种不切实际的指导时,往往适得其反,对提升孩子涂鸦水平无益,还会抹杀他的努力,打压他的创作热情,让涂鸦变成令人不愉快的回忆。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过孩子的涂鸦要经过4个阶段,若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涂鸦、绘画方面需要有这样阶段式的经历,在孩子能力还未达到时给他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急于以成人的绘画模式去指导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都可能使孩子“压力山大”,最终厌倦涂鸦。因此,盲目指导,不如干脆不予指导。
2、放手不等于放任
既然盲目指导会带来如此多的问题,那是否意味着在孩子涂鸦时就该不闻不问不管呢?当然也不是。不闻不问不管,孩子的涂鸦活动便停留甚至退行到胡乱涂抹,只有自生自灭的份儿。放手与放任,只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
放手是尊重孩子涂鸦发展的特点与需求,顺势而为;放任则是不管不顾,任其发展。放任,最终会丧失协助孩子成长的机会。涂鸦既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的绘画活动,也可能成为其他探索行为与探索方式获得发展的起点,还可以成为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化解心中块垒的工具。如果父母有心,将涂鸦活动扩展开来,就可能引导孩子进入一片神奇的天地,全面开启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让孩子成为思路奇特、不落俗套的创意小子,或者顺势而为,解决孩子面临的许多问题。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涂鸦
1、不要过早地教孩子绘画技巧
涂鸦对孩子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其目的并非单一地为未来培养梵高、莫奈,因此,尽管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涂涂画画好了,没有必要一定要教给他正确的画法,或者非要他遵照父母的意愿来布局、着色、表达某些情节或者故事。如果一定要功利地看待某项活动,我们不仅不能如愿,相反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让活动本身变得了无情趣,甚至可能带给孩子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严重的还可能挫伤孩子的自信心,破坏孩子涂鸦的兴趣。
尤其对于还处于随意画线条阶段的孩子,家长实在没必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涂鸦过程,应该让孩子充分感受色彩带来的愉悦体验。鼓励孩子涂鸦,让他们任意下笔,画他们想画的,无论是画线条还是圆圈或是随便什么图形,都是在锻炼孩子把思维表现为形象事物的能力。家长应该知道,对于孩子来说:想象引导,比“像”更重要。
Tips
当孩子进入到“涂鸦命名期”后,家长可以适当地在绘画活动中,给予孩子一定的技能练习来提供手的控制能力,但要注意千万不能使其变得枯燥。如:同样是线条的练习,可以通过“画小草”来练习短线条;也可以通过“画羽毛球拍”来练习长线条。
2、对孩子的涂鸦给予积极回应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涂涂画画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热情地对孩子的作品给予回应,帮助他把涂鸦的积极性保持下来。尤其是对于初体验涂鸦的孩子,他们可能尚不能理解笔和纸的意义,叫“笔”的玩具触碰到叫“纸”的玩具就能产生一些东西——“我的动作能产生结果,每次的结果还不大一样”是吸引孩子产生涂鸦行为的动因。1岁左右的孩子对于涂鸦这件事的态度取决于家长的态度,虽然他还不知道涂鸦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但从妈妈肯定的笑容中,他明白这是一件妈妈支持的事情。“涂涂画画”和“妈妈会开心”将会在孩子大脑里形成链接,这种链接会鼓励孩子更积极地尝试涂鸦活动。
同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收集孩子的作品,将它们贴在卡纸上,并记录下孩子作画的时间,然后将其陈列于家中。这样做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同时增加涂鸦的热情,并且能有效地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成长轨迹。
3、鼓励孩子自由表达
涂鸦的落点不见得都要归于美术与绘画,要能挖掘孩子涂鸦过程中一些另外的收获。比如,看到孩子画了一个圆圈,妈妈可以这样描述:“哦,你看,太阳出来了,好温暖啊!”看到孩子画了一条弯弯扭扭的线,妈妈可以说:“哟,你看,小虫子也出来晒太阳了吧!”这能使孩子意识到,他的这些画都是有意义的,是家长能够理解、认可的,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我们可以更多地引导孩子自己来表达,使无意涂鸦过渡为有意绘画。涂鸦是孩子自然而自由的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不是用“教”的方法,而是用“听”来培养的。在成人眼里很难看出好在哪里的画,正是孩子真实的表现。成人要做的是在倾听孩子的涂鸦之后再给予赞许就可以啦!如此,涂鸦自然就成了开启孩子想象力之旅的游戏。
4、提供涂鸦的环境和材料
既然涂鸦好处多多,父母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孩子涂鸦,但如果对涂鸦的地方没有约束,则会传递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手画画,直接导致孩子没有制约乱涂乱画的坏习惯,于是本可以促进孩子身心成长的一件好事,变成了一个乱涂乱画的坏习惯。
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固定地方让孩子进行涂鸦,可以是在黑板、墙面或者桌子上铺上大纸,对于刚接触涂鸦的孩子,纸张要大且相对厚一些。提供给孩子各种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蜡笔、油画棒、水彩笔、印泥印章等,感受不同工具、不同力度使用后在纸上呈现出的不同效果,但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5、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任何创作的灵感都来自生活的体验。孩子涂鸦往往是把脑海中的想法、记忆中的事物通过画笔呈现出来。既然生活是画画素材的最好来源,那么家长就多带孩子体验各种生活,观察各种事物和颜色。如外出体验青山绿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蓝天白云、江河湖泊、树林里的小动物、草丛林的小昆虫,这些都是孩子画画最原始的素材!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如:看到红叶时,简单的赞美一句“这片红叶真漂亮,形状好像一个小巴掌!”。家长学会用孩子的眼光来欣赏,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顺势启发他去联想去思考,孩子会因为你的陪伴而变得更加乐于去发现。
6、创设多种手工活动
除了用画笔涂鸦,家长还可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比如捏泥、撕纸、粘贴等活动,既激发孩子创造的兴趣,又能满足动手操作的乐趣。如蔬菜印画、团纸印花、撕贴雪花等,以多种形式来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丰富活动的形式。
孩子在手工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也有助于孩子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如:家长剪出蝴蝶底板,对折后,打开,让孩子将其中一半涂上颜色,家长再次帮忙对折蝴蝶,打开,就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蝴蝶作品,以此方法让孩子感知“对称”。
也许你不会成为艺术家,但你会从此爱上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让孩子彻底爱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