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生的本能就是学习,可学着学着为什么就不会学习了
学习,这是与生俱来的。人在出生后,并不会吸吮,但出生后,只要将奶嘴放在嘴边,婴儿就会把小嘴张开来,吸吮奶水。实际上我们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是会学习,而动物不会学习,但动物求生的本能比人类强。老鼠生下来,放在土里面,两个小时就可以开始打洞了,它自己能够找到吃的维持生命活下来,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就是求生的本能。而人求生的本能显然要比动物弱,但学习的本能一定比动物强。
这学习的本能体现在语言上,人在三岁以前,很多语言孩子根本不会说,但只要大人一说,孩子立马就会。所以有人说孩子在三岁以前是特别好玩的,别人说什么他就会跟着模仿。在这个时候也特别逗,语言很真实,别人问什么?其回答都是天真的,毫无遮掩。语言如此,生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语言就称为“母语”,孩子可以轻松地学会母语,英国的孩子学习英语一定不会吃力,同样地,生在中国的孩子,有谁见过没有天生障碍的人不会说话呢?可是,在人的成长的道路上,学习这一本能行为却退化了,是因为有人把学习这件事情给神秘化了,把学习描述得很难。我们试想一下,就拿语文一科来说,是先学会字词还是先学拼音,这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不过,探寻古人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入学前就已经会说话,老师就让其在启蒙教材中学会识字,甚至在对韵中培养语感。当有了一定识字量和语感后,就开始教阅读和写作。而且还特别讲究章法,不信且看那些故事,少则十来个字,多则二十八字的文章,让我们用白话文翻译,可能要很多篇幅才能书写完,还不一定能达到那样的意境。现在的孩子一到学校,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汉字的音韵美和汉字本身的横平竖直却是一笔带过。所以读了几年书的孩子,多数不会写文章。究其原因,是教材的编排把人的学习本能给退化了。
学习中被符号掩盖了真知,此话怎讲呢?你看下那个孩子在家里用电视机遥控板是先把说明书阅读会了再用,还是先学会用。再如,人学骑自行车,学会了后基本上一辈子忘记不了,因为这是在用的过程中掌握其技巧的。而今天的学习是没用就开始背,背,背了忘,忘了又背,最终有个名字叫“废废”。比如学习数学,很多计算类的和基础推理类的,就应该先用再学习,可能达到的效果就不一样了。琢磨了这么多年,我就在纳闷,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不喜欢数学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学习后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被功利化的现状给抹杀了,只顾埋头学,而不知道在生活中怎么用。时间一长,形成思维定式,天生的学习本能就自认而然地退化了。
如果一个人真想学好的话,你必须透过符号理解生活中的原理,毕竟知识都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只有理解生活的原理,你才能迅速地把知识学会,你的学习本能才能被放大而起作用。学习是人的本能行为,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