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羽毛球资讯 > 正文内容

从统编教材选图的变化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杏彩体育2年前 (2023-02-05)羽毛球资讯83

原标题:从统编教材选图的变化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从统编教材选图的变化

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上海市七宝中学 逯成武

摘要:教科书中的肖像画图片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历史信息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在人物画像的选图和配图上较初中教材和以往版本的高中教材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本质上是为了地更好服务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尤其是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史料价值的视角发掘配图变化背后所隐含的历史信息,更好领悟编者意图,也利于解决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的一些深层次因惑,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关键词:历史人物图像;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图像史料以其直观形象的特质,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补充和拓展文字资料,增强历史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引导学生神入历史场景,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中都非常重视各种类型的历史插图的选取。

与以往教材相比,新的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在图片史料选取的数量和内容上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笔者以为,这些变化本质上是为了更好服务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尤其是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本文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部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插图为例,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围绕统编教材中图片史料的变化,如何有效利用新的历史人物插图来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和能力这一问题。

肖像画图片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和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历史学习中,有肖像配图的历史人物往往是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教材编者也往往通过配图传达给学生特定的历史信息和价值引导。

统编教材共计选取了秦始皇、孔子、岳飞等12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画像插图,与统编初中教材相比,所选人物图像数量大为缩减,但所要表达的价值倾向更为明确。

对这12位有配图的历史人物做一分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朱元璋、康熙五位皇帝及改革家王安石,正是中国古代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巩固,为推动政治制度完善和国家治理模式改进影响最大的6位政治家;配图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3位将军则是抵御外族入侵、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族英雄(岳飞在当时人看来是民族英雄)代表;孔子、朱熹、王守仁3位学者则正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主线的3位核心思想家。

总之,我们能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这12位历史人物,对于培育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涵养家国情怀方面的突出作用。而人物画像在版本选取上所出现的隐形变化,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价值的视角切入,才能更好领悟编者意图,也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一些深层次困惑,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一、关注初高中历史教材图片选用的差异,引导学生从史料价值的视角剖析插图的价值

出于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心理的考虑,就同一历史人物,初高中教材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肖像插图,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我们以统编教材所选用的岳飞画像为例。

初中统编教材中所采用的岳飞画像来自杭州岳王庙正殿忠烈祠内的岳飞座像。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披金甲,右手握拳前抚,左手按剑向后,目光如炬,器宇轩昂的英雄形象,给初中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统编高中教材中岳飞肖像采用的是南宋画家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画作中的岳飞面白无须,身材微胖,头带方巾,一身淡绿装束,拱手而立,表现得更为儒雅,这与学生初中学习所形成的印象截然不同,很多学生都会疑惑,这描绘的是同一个岳飞吗?为什么高中教材会采用这幅画像呢?

图1 杭州岳王庙岳飞座像

图2 南宋《中兴四将图》中的岳飞

笔者以为,对高中生而言,主要还是要引导学生从史料价值比较的视角切入分析。

岳王庙的雕塑是20世纪80年代由浙江美术学院创作的现代艺术品,从艺术角度看,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是从史料价值的视角看,则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

首先,该塑像的服饰明显不符合宋代服饰制度,宋朝官员朝服和常服的色彩都是单一的,不加任何图案,只按品级高低分紫、红、绿、蓝四种,从岳飞当时的职位看,穿纯紫色的朝服才符合历史实际。

除了服饰之外,头饰部分也多与宋制不合。据插画家兼宋史研究者傅伯星先生考证,对比东钱湖南宋石像等两宋遗存的将军石像,结合北宋《武经备要》中对于战盔和臂甲式样的记述,岳飞塑像头盔上的主要构件,包括兜鉴的球形外观、帽沿正中的浮雕状图案、帽沿左右的“展翅”、盔顶装饰均与宋盔不合,如宋盔的标志性构件展翅,以鸟翅与流云纹为主(如图3),制作精美,而岳飞塑像上变成了四根羽毛状的展翅;所有宋盔盔顶都没有像雕塑上的竖起的枪尖等(如图4)。

图3 东钱湖南宋石像头盔的展翅

图4 宋盔盔顶有缨无枪尖

统编高中教材为什么要选《中兴四将图》中的岳飞形象呢?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分析。

首先,岳飞不只是武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至今依然是千古传诵的文学名篇。《宋史·岳飞传》所载岳飞也是“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的形象。结合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和文尊武卑的社会地位,其儒雅的形象也符合其身份特质。

其次,从《中兴四将图》的来历看,作者刘松年是南宋著名的宫廷画家,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御前画师,所画人物以神情生动,精妙人微而著称。刘松年生活在约1131-1218年之间,与岳飞(1103-1142)生活的年代相近,刘本人出生在浙江金华的官宦之家,与当时江南的文人名士多有交往,是一位爱国画家,拥护抗金,反对投降,《中兴四将图》正是为了缅怀这些抗金英雄而作。从画家的生平、画风和思想倾向考虑,刘松年对岳飞的形象应该有更为真切的认知,因而其所绘岳飞形象也可能更接近岳飞本人,这幅画作为岳飞肖像画的史料价值相较而言也就更高了。

与这一案例相类似还有民族英雄郑成功画像。初中教材中比较常用的是郑成功故乡福建南安市的战将塑像,而新的统编教材采用了清代画家黄梓所绘的《郑成功弈棋图》,图中郑成功气定神闲的对弈形象与初中教材中的形象有很大反差,这些均需要教师从史料价值的视角为学生解惑。

二、教学中关注历史人物画像的出处和源流,慎重选材,避免以讹传讹

在日常备课中,教师通过网络检索来查找历史人物图像时,往往能找到各种不同形态的画像图片,要特别关注这些画像的源头出处,做一些基本辨伪考证工作,避免一些错误的画像进入课堂,以讹传讹。以朱熹的画像为例。

朱熹是中国古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作为儒学最重要的复兴者和传承者,高中统编教材选取了图5一副不甚清晰的朱熹石刻自画像;而很多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喜欢用更为清晰且是彩色的图6这幅画像,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一课也采用了这幅图片。

图5 石刻朱熹自画像

图6 朱熹(1130-1200)

这两幅画中朱子的长相和精神特征有很大的差异,用哪副画像更为合适呢?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朱氏后裔朱杰人教授专门撰文进行考证比对。

据朱教授《朱子伪像考》一文,图6这幅彩色的画像最早出自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只有简单的著录曰:“朱熹(1130-1200)清人绘。”其余均无可进一步查的出处。因而他认为“这是一幅来历不明的画,与朱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固有形象与精神气质明显不符,很可能是张冠李戴之作。”这也可能是统编教材没有采用这幅画的重要原因。

那么统编高中教材为甚要采用图5这幅看着有些模糊的自画像呢?教学中先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幅画像的来源。

这幅自画像取自建瓯朱熹“对镜写真”石刻拓本(图7),据《福建史志》记载,建瓯是朱熹的故里,朱熹7岁随父母迁居建瓯,在那里生活了9年,晚年留下遗嘱让嫡子嫡孙回到建瓯建家庙祭祖,之后大部分朱氏后裔在建瓯繁衍生息。

图7 建瓯朱熹自画石像刻拓本

朱熹“对镜写真”自画像石刻板于1974年在福建建瓯朱熹后裔朱枫家的猪栏里被发掘出来,石板用黑色页石刻成,保存完好,字迹图像都非常清晰,石板中央的圆圈内就是朱熹对镜自画像。

画像中的朱熹,两手插入袖中,拱于胸前,眉目慈祥,须发及右颊七颗北斗痣清晰可见。头像上方为朱熹所撰“自警词”,曰“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帷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落款为“绍熙元年孟春良日熹对镜写真题以自警”。绍熙元年是1190年,注文之后有“熹印”和“晦翁”两颗图章。

当然石板并非其本人所刻,头像左下侧刻有一段文字曰“家庙遗碑,数历兵火殁止重镌,皆失其旧,此文公六十一岁对镜写真……十六代孙玉百拜镌石”,制作碑刻的是朱熹的十六代后裔朱玉,大概生活于康熙雍正年间。

对于该石板及画像的真伪,朱子学研究专家陈荣捷先生做过详细的考证,陈先生把朱熹的十六代后裔朱玉所编《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中《朱文公遗像》(图8,略)与建瓯石刻做了比勘,发现“几全然相同”。朱杰人教授根据朱玉所绘的画像中左侧识语“右像乃文公六十岁自写真也。家庙遗碑,数历兵火。后之重镌,皆失其旧。此家藏墨刻,祀奉年久”推断该画像出处应该就是朱玉家的“家藏墨刻”。此墨刻“祀奉年久”,是家传之宝,相较而言更为真实。

与此种情况相类似的是教材中的孔子画像,统编高中教材选用的孔子画像是曲阜孔庙圣迹殿内的《先师孔子行教像》石刻摹本,此石刻为清代遗存摹刻,从石刻左下方落款、印章以及线条流畅飘动的画作风格,一般认为该画原作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画像传神地再现了至圣先师的风范,因而被广泛采用。

但孔子距今年代更为久远,流传至今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孔子画像数以百计,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可检索到的常用版本就非常多,从画像载体看有石刻本、墓室壁画、屏风画、绢本和纸本等,从形象上看有行教像、讲学图、燕居像、司寇像、冕旒像等不同类型,从绘画时间上看,有两汉、唐宋、明清等不同时代所绘,不论选取哪个版本的画像,均需要考证其出处,判断其真伪,避免图像混淆。

三、关注新的史学研究动态,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教材中历史人物不同版本画像的史学价值

对于同一历史人物的不同版本画像,除了关注画像源头,探究真伪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讨不同版本画像的文化内涵。以朱元璋的画像为例。

在历代帝王的画像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肖像画争论最多,不仅因为其传世的画像版本多,而且画像中的相貌反差巨大。除了流布民间的各类画像外,明清两代皇家整理遗存在故宫南薰殿(现分藏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的朱元璋肖像画就有13幅之多,其画像大体分为两类:

图9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0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半身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11 明太祖真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12 明太祖朱元璋异形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13 明太祖朱元璋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类是圆脸正像。正襟危坐,仪表堂堂的传统帝王形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就采用了图9这幅正像;一类则是下颚前凸,脸颊拉长,面部状如弯月,面颊布满黑痣的奇人异像,岳麓课标版高中历史教材和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均采用了图11这幅异像;此外,教师备课时还常用图10、12和图13这三幅画像。由此,学生会见到各类不同的朱元璋画像,对于画像的缘起和真伪激烈争论,充满疑惑。

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如下引导。

首先,与民间各种来历不明的画像相比,出自于故宫南薰殿的帝王像更为可信。南薰殿的所收录的帝王像,是历经宋、元、明三朝积累而成,绝大部分是当时宫廷画家的原本写真或临摹本,乾隆年间重新装裱,贮于南薰殿中,由内务府统一规范管理。嘉庆年间,书画大家胡敬奉命编纂《南薰殿图像考》二卷,关于这批画像的流传渊源、收存考订有了详细的记述,因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目前初高中历史教材所用宋、元、明、清四朝的帝王肖像画,如赵匡胤、忽必烈、康熙皇帝画像等均来自于南薰殿画像系统,甚至南薰殿所收出自明人手笔的唐太宗画像也被中学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其次,对南薰殿旧藏的朱元璋13幅画像进行对比,会发现中年坐像(图9)和晚年半身挂像(图10)这两幅正像在服饰、帽子和面部造型各个方面都非常相近的,其服饰也符合明代帝王礼制。

而异像不论服饰还是面部都不一样,有的脸上和鼻翼的黑痣密密麻麻,有的画像零星点缀着数量不等的几个,冠服装饰也杂乱混搭,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先生曾对南薰殿的10多种朱元璋画像从头饰、服饰、面部须毛和黑痣等方面进行过详细的对比,认为“在九件异形像中,虽然大多‘凤眸龙头,黑痣盈面’但几乎没有两件完全相近的画像。不仅人物的面部形象细节有所不同,最能代表明代帝王礼制的服饰方面,也是千差万别”,一部分画像与明朝礼制完全不符。

从画像的流变历史看,正像也比异像更早一些。学者胡丹认为“在明代中期前,朱元璋怪异之像尚未广为流传,朱元璋完成由‘奇貌’向异相的转变,大约在嘉靖时期,其后始大量出现太祖异相之记载及绘画。“这些异形画像很可能在乾隆晚年编辑《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书时流入清宫入藏南薰殿,由此看,正像更为可信一些。

那么,之前多部教材所引异形画像是错误的吗?

笔者以为,古代画像毕竟不同于照片,其真实性是相对的。相比于威仪的传统正像,朱元璋的奇人异像,从明朝后期在民间大范围流传,并被官方所认可,到清代依然经久不衰,民国时代还在明孝陵供奉祭拜。其长期大范围的流传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包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画工个人的随性之作。借助这类图像,引导学生挖掘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更有实际意义。

研究者胡丹在《相术、符号与传播:“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一文认为,这类图像的出现,一方面是从朱棣开始利用相术重构大明历史来神化君权的产物。

永乐十一年(1413年)所建孝陵神功圣德碑,把朱元璋的外貌由朱元璋最初自述为淳朴的“准右布衣”变成了“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的具象龙颜。

1451年,在朱元璋去世50多年后,相士袁忠彻奉敕编纂《古今识鉴》一书中,朱元璋的外貌被进一步描摹加工为“龙瞳凤目,天地相朝,五岳俱附,日月丽天,辅骨插鬓”的龙形异象,这样的整形,在神化朱元璋的同时,也让得位不正的朱棣多了一些天命合法的色彩。

另一方面,其满脸黑痣、五官凸起的丑像,则是民间进一步加工创作的产物。

朱元璋以一介底层平民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开创了大明数百年的基业,以强有力的手腕整肃吏治,缔造“洪武之治”。对于这样的丰功伟业,民众往往理解为天命所予,而特殊的面相就是天命的最佳表征。同时,朱元璋在位期间屡兴大案,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牵人无数,其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打压知识分子,在扫荡政治异己势力大力强化皇权的同时,也给大众留下了多疑嗜杀的暴君印象,其满面麻子的凶狠丑像则是对大众对其严苛残酷的形象表达。

综合看,其丑陋的面相,是天命和残暴的混合体,是庙堂与江湖的合力再造的结果,其形象也折射出朱元璋在大众心中复杂多面的帝王印象。这一形象在长时段历史的构建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各自追求自己的真实,并积极互动,从而在特定的叙事框架中形成一个奇异多变的朱元璋形象”。

借助新的学界研究成果,对于朱元璋画像问题,进行这样一番深入探讨,无疑对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更有实际意义。

总之,关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选图的新变化,挖掘变化背后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大有裨益!

注:

①本文来自《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4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财神资讯-领先的体育资讯互动媒体转载发布,如需删除请联系。

本文链接:http://www.tengj.cn/?id=53326

分享给朋友:

“从统编教材选图的变化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的相关文章

羽毛球比赛规则

羽毛球比赛规则

在平时的羽毛球比赛中,你是否在为在哪里发球,谁该接发球而烦恼?是否在为一个动作是否犯规而与对方争论?是否因为不清楚羽毛球比赛的规则而被别人取笑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羽毛球常见的规则到底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你。 比分 正规比赛通常是21分制,胜一颗球得1分;谁...

羽毛球🏸️术语中英文对照

Badminton 羽毛球(运动) I.球与球拍用语 Racket, bat球拍 racket head 球拍前部(包括拍框和拍面) face of racket, racket face 拍面 frame of racket 拍框 hand...

羽毛球第一步:如何发球的四种方法,学好后让你的对手应接不暇!

羽毛球第一步:如何发球的四种方法,学好后让你的对手应接不暇!

想打好羽毛球,除了体力,步伐,意识,还需要很多的战术,这些战术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慢慢的研究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战术,今天就给各位球友分享一下关于羽毛球里的一些战术,希望大家看后能得到帮助! 首先要说的是发球战术,单打中的发球战术,一...

羽毛球计分发球规则

羽毛球计分发球规则

羽毛球的计分规则:“采用21分制”“每球得分制”“得分者方有发球权” 羽毛球的计分规则 采用21分制:羽毛球采用21分制,即双方分数先达21分者胜,采取3局2胜制。每局双方打到20平后,一方领先2分即...

2020年有哪些精彩的羽毛球比赛?

2020年有哪些精彩的羽毛球比赛?

2020年因为疫情的关系,羽毛球比赛并不算多,但是今年依然有不少精彩的比赛。我就按照自己的印象大致罗列一下。 首先是我认为今年的最佳比赛,全英公开赛男单半决赛,安赛龙 vs 李梓嘉。 2020.03.14 SF 李梓...

印象最深的羽毛球比赛是哪一场?

印象最深的羽毛球比赛是哪一场?

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是一场3v3的表演赛,2013年CCTV贺岁杯。 郭振东洪炜于洋VS蔡赟傅海峰李雪芮。 郭洪于三人比较中规中矩,没什么看点。 真正玩欢脱了的是风云和李雪芮,三个人不停地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