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怎么写美女的?
在唐代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杜甫是历史的证人。他深入人民,爱憎分明。“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和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样,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历史上,在知识分子当中,确乎没有第三人。像杜甫,像鲁迅,从感情上他们站在了“蝼蚁”的一边,站在了“孺子”的一边。
本文从杜甫的思想,性格,杜诗中的女性形象出发,勾画出一个立体的杜甫形象——杜甫是激烈,乐观,紧扣人民生活的;他塑造的“佳人”形象,也和李白,屈原,陶渊明不同。“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诗的社会意义,在今天仍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他既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学者。除创作了一些风格特异的小说、诗歌、散文之外,他还撰写有《谈新诗》、《杜诗讲稿》等著作。以下内容节选自废名作品《杜甫论》。
杜甫的思想的特点
一般都说杜甫是儒家,其实这样的提法,很是表面,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杜甫的思想,确实有它的特点,杜甫只能说是爱国的诗人,是人民的诗人,他的思想的特点就是他不属于哪一家。
在身分上杜甫当然不否认“儒”字,他说他“儒冠多误身”,这同说某人是一个商人或者是一个农民一样,不等于有诸子百家的儒家的思想。他倒是明确地表示过:“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这就很像《齐物论》一派人说的话。有《齐物论》思想的人也可以有儒家思想,甚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陶渊明就是显明的例证,但杜甫确不是儒家,我们看他说了这样有风趣的话:“小儿学问止《论语》”。这样的话连《世说新语》里面都找不出,到了韩愈、朱熹以后简直没有人敢说了。
有许多人,如韩愈,是正统的儒家,他反对佛教,他主张“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如陶渊明,他本来是旷达的,但不肯同和尚有来往,莲社的和尚请他去,他说要让他喝酒他就来,来了,“忽攒眉而去”。杜甫不知道同多少和尚来往,他对他们都很有感情,很佩服,杜诗中怀僧、游寺、以及有关佛教道理的诗,或全篇,或几句,很不少呢。对我们有参考意义的有两回的诗,一次是他沦陷长安时到大云寺去(这时他在长安等于各处乞食,“诸家忆所历,一饭迹便扫”,到庙里去可能也是为得找饭吃),写有《大云寺赞公房四首》,有云:“既未免绊,时来憩奔走。近公如白雪,执热烦何有?”这说明和尚对遭难的诗人有帮助,杜甫接近和尚并不因为他相信佛教,他的交游广,他对生活的兴趣属于多方面,却是的确的。
再一次是广德元年吐番陷长安代宗一度出走的时候,杜甫在梓州写了一首《山寺》,叙他同人在一个野寺里游,诗的开首是,“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这明明是受了时事的影响,因为当时“天子不在咸阳宫,……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最后六句很可注意:“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岁宴风破肉,荒林寒可回。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这岂不反映了杜甫有做和尚的思想?他笑他自己同小孩子一样,怕苦。我们认为杜甫的特点在于他的生活面广,他的思想的特点是他没有哪一家的教条,我们不能说他是儒家,正如我们不应该说杜甫信佛。杜甫确有下面的思想: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述古三首》第二首)
这种思想是他不同意法家,但也不是儒家思想。(他举出了“舜”,是他相信有那么的君,不是儒家虚构的道统观念。)同是这样的思想,他有时又用起佛教的词汇了,如《写怀二首》之一:
夜深坐南轩,明月照我膝。惊风翻河汉,梁栋日已出。
群生各一宿,飞动自俦匹。吾亦驱其儿,营营为私实。
天寒行旅稀,岁暮日月疾。荣名忽中人,世乱如虮虱。
古者三皇前,满腹志愿毕。胡为有结绳,陷此胶与漆。
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君看灯烛张,转使飞蛾密。
放神八极外,俯仰俱萧瑟。终然契真如,得匪金仙术。
杜甫的这个思想是很真实的,也是素朴的,是农民的思想经过诗人用诗的句子写出来,因而显得华采些,说到“金仙”上去了。杜甫确乎不是儒家的思想,我们可以说他有一般农民的思想。他“自比稷与契”,在他的诗里就是没有把自己和孔子的道理一起比较过,是很可注意的事。“稷与契”不过是素朴的农民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理想中的贤臣。我们读他的《昼梦》: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桃花气暖眼自醉,
春渚日落梦相牵。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再读一首《蚕谷行》: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这两首诗表示了杜甫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具体的,素朴的,即男耕女织,没有贪官污吏。这就是农民的思想。农民总不情愿打仗,杜甫当然要看打什么仗,如在夔州写的《甘林》,记了他同一个老年农人的谈话,“主人长跪问,戎马何时稀?我衰易悲伤,屈指数贼围,劝其死王命,慎莫远奋飞。”这里的“贼”指吐番为寇,杜甫就劝农民不要逃兵役。《蚕谷行》是在湖南写的,杜甫正逢着湖南有内乱,所以他自己就是“烈士泪滂沱”,替农民说话了。所有杜甫的诗,都是对现实生活表示态度和愿望,是一般老百姓的态度和愿望,儒家则是一种有系统的意识形态的代表,杜甫的思想我们认为归入不进去。
陶渊明的思想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而一般还不感到陶渊明是儒家之徒。杜甫的思想的特点是他并不是儒家之徒,而一般认为杜甫是儒家思想的强烈的代表。这是什么原故呢?这恐怕因为陶渊明是学长沮桀溺的,要自己耕田,所谓“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而长沮桀溺是和孔子反对的;杜甫在历史上是“忠君”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最显著的一条就是忠君,所以杜甫公认为儒家。陶渊明学习长沮桀溺,但他最佩服的是孔子,他说“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接着他就叹惜他自己的时代:“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这是他以长沮桀溺自比,他没有遇见像孔子那样的人了。他不以长沮桀溺和孔子为对立面。这是诗人陶渊明的特点,我们且不多说。
人民诗人杜甫,在他的思想里,也不是反对长沮桀溺的,在他生活困难的时候,他也想到自食其力,他会种药,他懂得药物,在同谷时他想到“采药吾将老”。总而言之杜甫没有隐逸的思想,生活可以有长沮桀溺的生活方式,在他的灵魂深处长沮桀溺的生活方式和“忠君”不是对立的。这就表现杜甫不是儒家,因为孔子之徒对长沮桀溺式的生活是这样批评的:“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杜甫的思想里当然没有这样的教条,他不认为一定要“仕”。他的生活实践明明证明他“行歌非隐沦”。杜甫的忠君思想,也正是封建社会里一般老百姓的思想,如《洛阳》所写:“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这是老百姓喜欢看见皇帝,杜甫自己也正是这样忠君的。
有时杜甫确实表现了封建思想,如《杜鹃》诗里竟写着“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其子,礼若奉至尊。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这真叫做腐儒。在《牵牛织女》一诗里,腐儒又有极不腐的话:“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防身动如律,竭力机杼中。虽无舅姑事,敢昧织作功。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义无弃礼法,恩始夫妇恭。大小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这最后两句,是说女子和男子地位不是平等的,不能闹别扭,闹起来女子是吃亏的,“丈夫多英雄”嘛!诗人多么站在被压迫者一边,这正是杜甫思想感情的特点,讲到底杜甫不是儒家的面孔。
一种思想意识的代表派别都是有体系的,儒家有儒家的体系,好比陶渊明的思想就反映了儒家的体系。我们已经说过陶渊明推崇孔子“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这是陶渊明为儒家的标志。还有,陶渊明在喝酒当中说他“重觞忽忘天。”连忙又解释:“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这样的自我夸大,在陶诗里不止一次,“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空空洞洞地认为自己得着一个东西了,这个东西是绝对的。这种绝对思想,向来是“大儒”的标志。还有,陶渊明重视“乐”,就是宋儒所谓“寻孔颜乐处”的乐,他虽然家贫,他确实是乐,这是读陶诗的人都能够认识的。以这三个标志来考察杜甫的思想,杜甫的思想里都没有。他不把“诗书礼乐”当作教条。杜诗里没有人生的绝对观念。杜诗里没有“孔颜乐处”的乐。所以杜甫不是儒家一派。
儒家当然也口不谈仙道。杜甫虽然和李白很有些不同,早年他说他“未就丹砂愧葛洪”,但杜甫并不是否认有葛洪这类人物的,他明明寻访过这类人物。他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呈湖南亲友》里面正是把家事与丹砂并起来谈,“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他是不是真的相信“葛洪尸定解”呢?难说他相信,也难说他不相信。我们也无须研究他是真相信,还是假相信。
我们必须说明,杜甫有这种思想,是和他带着家人到处逃难的生活分不开的。我们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最后六句都抄出来:“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这只能是乱离人对身家之忧的反映,自己死了,一具尸身和一家老幼,付托给谁呢?诗人是求湖南亲友了。又把同年同在这条路上舟中写的《咏怀二首》里的话抄来比较一下:“虎狼窥中原,焉得所历住?葛洪及许靖,避世常此路。贤愚诚等差,自合受驰骛。”这是他在舟中想到如果再往前走就是葛洪和许靖从前走的路了,一个尸解得仙,一个携带亲族避乱。杜甫这时自己总是病,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他在这个环境当中的思想感情。他带着一家人长途跋涉的生活当然是不容易的,他有多少次的长途跋涉,当他从同谷入蜀过飞仙阁时,写有《飞仙阁》,飞仙阁是飞仙的地方,所以杜甫有句云:“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这是说他自己也应该作飞仙才好,但妻子为什么紧紧跟着自己呢?这是多么真实的话!一直到死的时候,还是叹息:“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总括上面的话,把诗人杜甫说成儒家,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杜甫的思想的特点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生活。
杜甫的性格的特点
对杜甫的性格我们提出四个特点:一是激烈;二是乐观;三是杜甫有大量的山川草木的诗,但他根本上没有“卜居”的要求,也不是“一生好作名山游”;四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癖性。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说明。
先说杜甫的激烈。“激烈”这两个字是杜甫自己曾经用过的,他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很明白,杜甫的“浩歌弥激烈”必须同他对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必须看出他同“同学翁”的不同。就拿他同李白来说吧,他在最初认识李白的时候就有《赠李白》的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他是欣赏李白,并不是批评李白,李白也是激烈的,“痛饮狂歌”,“飞扬跋扈”,不过杜甫的激烈和李白不同罢了。他的这一首《赠李白》就写得很激烈,异乎常调,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杜甫以后怀李白的诗都写得激烈,我们抄一首:“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山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真是激烈之声,不平之气。
杜诗的激烈之处,明代的杨慎表示过不满,他对“慎莫近前丞相嗔”,“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但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都认为是写得不含蓄的。我们认为“激烈”正是杜甫的价值,同谷七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什么一望而知是杜甫的诗呢?别人没有这样的激烈的声音。“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激烈。“夜〔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是激烈。为什么要“含蓄”呢?“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这一望而知是杜诗,因为它表现了激烈的杜甫。
当他初营成都草堂那年,好像过的是安静的日子了,但他的心情还是激烈的,我们读他的《晚晴》:“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霑。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时闻有余论,未怪老夫潜。”(王符有《潜夫论》)这个“老夫潜”不像晋代的陶潜,倒像我们现代的鲁迅。陶潜有时对着人不说话,如《饮酒》诗所说:“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他是心中有数,有些话他不肯说,不是不屑于说。杜甫的“潜”乃是激烈,表示了他的“不屑于”,像鲁迅在一篇文章里说的“不说”。“何以不说之故,也不说。”然而我们为鲁迅这个“不说”的神气所感染了,感得作者的激烈。
杜甫的“未怪老夫潜”也是一样。因为杜甫的激烈的性格,杜诗所取的形象常常出乎别人的意外,真真标志着杜诗的美丽。如《瞿塘两崖》:“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这个“日车”的形象该有多么美丽!我们读着感到这个太阳真有翻车的危险,比起李白的“搥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显得利害得多,它确实是从杜甫平日的“愁”来的。又如《衡州送李大夫赴广州》:“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杜甫以太阳为笼中鸟呢,在世界文学史上难得有这个美丽的形象,表现了诗人的灵魂是多么的激烈!在杜诗里绝对没有“人生如梦”一类的话,“日月笼中鸟”出在他的口中。
其次说杜甫的乐观。杜诗里动不动就是“忧”字,动不动就是“愁”字。杜甫他确实是“忧端齐终南”,他确实是呼吁自己“春来花鸟莫深愁”。然而杜诗的总的空气是乐观,杜甫的总的精神是乐观。我们谁都相信他的“北极朝廷终不改”的信心,他的信心正是在“花近高楼伤客心”之下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是能够传给人的,必须在困难之中才表现一个人的乐观精神。杜诗的乐观空气,杜甫的乐观精神,传给了千古的读者。他从同谷入蜀的路上写的诗,我们可以想像他当时遇到的困难是很不容易克服的,读了他的诗却是感到他的天真烂漫,饶有风趣。读《泥功山》这一首: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走在这个路上该不是开玩笑的事吧,不小心你就要“汩其泥”了,杜甫写得多么有趣!他的小孩子当时也可能像泥菩萨了。杜诗传给我们的是乐观空气。如在成都写的《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这是五十岁的杜甫,其实他还是“心尚孩”。“老妻睹我颜色同”,是说家里的人以为他在外面吃了饭喝了酒回来了,看了他一眼,而“颜色同”,即是同为饥色,写得饶有风趣。小孩子的形象更妙。读了这种诗,我们一点也不是愁眉苦脸的,为杜诗的乐观空气所感染了。再读出三峡后写的《江汉》:
江汉思为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是杜诗的句子,杜甫的形象。“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也正是杜诗的句子,杜甫的形象,他向来是“日暮聊为梁甫吟”的。关于“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杜甫是一种幽默的说法,也就并不真是一位腐儒者的口气,他是说古来存老马,不必要老马总在路上走吧。杜甫是有风趣地说他自己的飘流生活。
再说杜甫有大量的山川草木的诗,但他根本上没有“卜居”的要求,也不是“一生好作名山游”。这关乎诗人性格的特点,必须指出来。人们将问,杜甫一到成都的时候就经营草堂,一开始就写了《卜居》的诗,怎能说他没有“卜居”的要求呢?我们把这一首《卜居》的诗抄下来: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
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尠尠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
我们认为这首诗真正表现了杜甫的性格,他开始写《卜居》的诗,写到第六句就想到走了,“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所以他确实没有卜居的意思。他写这首诗之前,在一年之内,该走了多少路。他写这首诗之后,过了几年,又该走了多少路,一直到死无葬身之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卜居”其实就是过地主的生活,像辛弃疾的《西江月》,就是地主家长“以家事付儿曹”,“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杜甫在夔州的时候几乎像“卜居”的样子,毕竟还是居不下去,走了。他在成都草堂,头一年还显得安静,如仇兆鳌所说,“盖多年匍匐,至此乃得少休也。”到第二年春天,自己就同自己闹起来了,我们读《绝句漫兴九首》第一首: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叮咛!
这简直达到了一种颠狂状态。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第一首就自道“颠狂”: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这是合乎杜甫的思想情况的,他经常有思想矛盾,他怎么会求一个安定的生活呢?所以我们说他没有“卜居”的要求。同样,他也不是“一生好作名山游”。他游了名山大川,他写了大量的山水诗,他绝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事情,他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罢了。我们引过他的《次空灵岸》一诗,在这首诗里有“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的话,也有“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的话,好像有“卜居”的要求,好像以游历为心愿似的,其实不是,实质是杜甫对生活总有新鲜感,对自然世界和对社会现实一样。所以在这诗里就有两句:“青春犹无私,白日已偏照。”
再说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癖性。杜甫的这个癖性是很容易看得出的,他在青年的时候写的《望岳》,出语就惊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决定是杜甫诗集的语言,别人的集子里夺不去了。又如他晚年写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我们可以想像,这和他早年写《望岳》是一样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气,不是“老去诗篇浑漫与”了。当然,“老去诗篇浑漫与”的情况是有的,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癖性是年既老而不衰。
我们必须注意,杜甫所谓“惊人”,和他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分不开,所有古代作家当中,要说尊重别人的创作成果,杜甫是第一。前乎他的,他把谁都赞美过;和他同时的,谁都经过他的赞美。他赞美过许多人的画,他的题画的诗也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定要把画师的真本领写出来。他赞美民间艺人的歌唱,他的《听杨氏歌》这样写:“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这种诗的手法真是“响遏行云”!这表现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赞美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这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的这个癖性,是他懂得艺术之所以为艺术,诗之所以为诗。
杜诗的妇女形象
中国的作家,从屈原起,有一个“思美人”的倾向。《离骚》里“哲王又不寤”的上一句,就是“闺中既以邃远兮”。所以刘安和司马迁都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萧统批评陶渊明“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他没有了解到陶渊明的这一赋,是有传统的呢。到了晚唐李商隐,乃是发展到一方面去了,他的“《小雅》怨诽而不乱”的一面就减了色。(其实从李商隐的“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的诗看来,他也还是有怨诽的。)
杜甫,他在中国诗人当中,可谓最没有“思美人”的一面。他有《佳人》一篇,这是我们特别要提出来讲一讲的。杜甫的“佳人”的形象,和屈原的美人,和陶渊明的美人,都不同。和他同时的李白写的美人,也不同。杜甫所歌的“绝代有佳人”,她有着唐代封建社会里妇女自己的生活和人格。而且杜甫同情她的社会地位和男子不平等,她被弃。拿李白的诗来说,“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莫教明月去,留着醉嫦娥”,这已是李商隐式的幻想了,即是诗人自己脑中的女人。现实生活当中的妇女,她们自己不会有“奔月”的思想的。说实话,诗人诗中的妇女,并没有离开男子的装饰品的性质。杜甫的“佳人”则不然,她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个妇人。我们把这首诗抄下来: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创造这个人物时,有没有浪漫主义的因素,那是另外一回事,但这个人物的性格是真实的,她所处的环境也是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的妇女,如《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是现实生活当中的妇女,那是明白的事,杜甫的《佳人》的意义,也还表现了杜诗妇女形象的社会意义,我们必须指出来。
所有杜甫关于妇女的诗,都有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负薪行》写的是夔州的劳苦妇女,《又呈吴郎》诗里是“无食无儿一妇人”。《听杨氏歌》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人笔下都是有独立人格作为民间艺人的女子。
以“为人性僻耽佳句”的杜甫难道他不能像别的诗人一样会画仕女图吗?当然不是,他有《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戏为艳曲二首》,我们抄下来: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
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
白日移歌袖,青霄近笛床。翠眉萦度曲,云鬓俨成行。
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杜甫的这个艳曲,有其特点,像“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正是杜诗的名句,但作者在这里是客观态度,这个客观态度是杜甫其他诗所没有的。原因是杜甫对他的艳曲的描写是受“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的思想指导的。当然,杜诗没有道学气。所以我们说这个艳曲有其特点。在这里我们想到一个问题,男女自由恋爱,是天经地义,但爱情是不是应该专一?容不容许泛爱众?我们认为诗人杜甫是个榜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也必有婚姻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萧统对陶渊明《闲情赋》的批评,还是应当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