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车中看球,汽车真需要这么多屏?
原标题:车中看球,汽车真需要这么多屏?
1982年央视转播了22场西班牙世界杯,除了决赛是直播,其余都是录播。但相较于1978年仅对阿根廷队参与的半决赛与决赛进行了录播,极大地满足了中国球迷4年前初看世界杯的意犹未尽。而1982年也成为了中国球迷对世界杯最深的记忆。
那年世界杯中国足球还是亚洲一流球队,预选赛本土迎战科威特队,全场球迷座无虚席,摇旗呐喊,满怀信心进军西班牙。
80年代,中国足球目标冲出亚洲,而中国汽车开始了合资或引进技术生产欧美、日本轿车。1984年上海大众开始生产大众桑塔纳,1987年广汽和标致合资生产标致505,天汽引进大发技术生产夏利。
80年代中期,中国还对要不要发展轿车消费和生产进行激烈探讨,最终中央拍板决定,要干。
一晃40多年已过,要不要造车,要不要买车成为了过去,变化的是,现在有人可以坐在国产车中看球了。
回家看不香吗?
01
车里看球是怎么回事?
本月月初,理想推送了L9首个OTA大版本4.1.0车机更新。新版车机系统有多达37项新增功能,其中关于“应用软件更新”的大类中对有如下相关更新:
1. 新增爱奇艺应用的三屏同时播放功能。(需要升级应用版本至0.9.15及以上)
2. 新增投屏应用的三屏同时投屏功能。
3. 新增腾讯视频应用。
4. 新增咪咕视频应用。
理想的OTA像是特地为的世界杯一样,车好不好抛在一边不说,但李想真的很懂用户需求。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些汽车博主晒出图文或视频,内容是他们在理想L9中观看了世界杯开幕式以及后续的球赛。
视频里,博主坐在后排通过咪咕视频应用观看实况转播,之后使用了三屏同投功能,将实况转播同时投屏到了前排的中控屏以及位于副驾的副屏。由于前排两块屏幕投屏后还能独立操作,所以博主打开了不同机位的实况转播。
这种“另类”的看球姿势引来不少网友评论,但是大部分网友都对此表示不是很理解,有人直言:“有家不能回?”
而40多年前,中国街头才开始出现私家车,数量很少。一辆桑塔纳售价20万左右,普通公务员工资才两三百,桑塔纳成为很多男人的梦想,就如同它的广告词那样“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
不过就是40多年的光景,变化不大的售价,但一个是梦想,一个是吐槽。
02
“屏含量”的从0到5
现在“屏含量”不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卖车的。
要这么多块屏干嘛?
那当然是吸引消费者,因为传统汽车上能有块屏意味着:奢侈!
这事得回到最纯粹的20世纪20年代前。
那年代汽车很单纯,除了必要的刹车、方向盘、油门啥的,也就一堆仪表。到了1924年,雪佛兰推出世界首台车载收音机后,电子组件开始陆续上车。到了80年代,车载导航和HUD等军用技术下放到民用端后,汽车座舱的功能性丰富了起来。丰田顶级轿车皇冠当时配备一台小尺寸的彩色显示器,开启了车载“大屏”时代。
90年代到21世纪初,液晶技术的发展让车载显示顺应车载导航的需求,陆续出现在高端车型中。此后,在定位较高的B级车中,中控显示屏已成为主流,逐渐从豪华品牌往下延伸。2012,特斯拉把17英寸大屏塞进Model S中。2014年,奔驰推出双联屏的S级轿车,刷新消费者对内饰的认知。
从这时起,液晶仪表盘+中控大屏成为豪华品牌的特征。
“无大屏,不豪华”
这就给了现在这些造车的企业一个理由:花20万给你百万元的体验!
当然豪华属性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有了智能手机十年的背书,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在消费端特别讲究座舱内部的科技感和人机交互(HMI),毕竟这是离消费者最近的部分,而车载屏幕作为HMI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成为各大车企内卷的标杆。
我们如果把汽车分成上下车身两部分,现在车企花头玩的最浓的就是上车身这块,因为这块对消费者的交互是最直接的,其中屏幕是接触得最多的。
特斯拉当年把17英寸屏搬上Model S时还胆大地把大部分物理按键给取消了,将那部分按键功能全集成进了这块屏幕中。随后,一大波车企跟进,颇有种当年苹果iPhone 4发布时的感觉。
但屏幕只能作为HMI外在呈现的方式,要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这就要说到芯片了。
极氪免费升级高通骁龙8155当时一度挂上热搜榜,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些车主大喊“牛逼!”时的兴奋。最大的原因是老牌汽车座舱芯片如NXP、瑞萨等,性能已经落后8155芯片2-3代,无论是算力、制程工艺、AI性能都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新老交替最直白的差异就是在体验上,比如车机系统操作时反应是否快速灵敏?动画过渡是否丝滑,没有任何卡顿和迟滞?
传统汽车被人诟病的一大原因在于车机系统很难用,所以老牌车企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过渡时首要面对的难题就是汽车软硬件。
特斯拉先撕开了口子,告诉消费者这块屏幕上可以承载万千的功能,而高通或者AMD,这些原本在个人电脑和手机等消费电子的巨头,一旦将消费电子行业的逻辑复用进汽车后,会是颠覆性的。
有了8155兜底,多屏成了一种趋势,好比当年智能手机拼影像时候,那背后一颗颗的摄像头。
理想可能是座舱多屏、大屏时代走得比较激进的那个,算上HUD、方向盘交互屏,L9总共有5个屏幕!如同网友戏称的那样,屏幕是L9三大件之一。
但理想肯定不是独行者,例如奔驰EQS前排宽达1.41米的三联屏,前排椅背各两块12.3英寸大屏,后排中间独立的控制屏,这“屏”味怎么闻都不比理想的淡。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 IHS 数据,2019年单车平均搭载屏幕数为1.75个;到2030年,配备3 块屏幕及以上的汽车数量将达到20%左右。除了数量变多,车载屏幕还往大尺寸和联屏方向发展。
根据高工研究院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乘用车新车中控多媒体系统搭载10英寸及以上液晶屏上险量达到246.9万辆,占全部中控液晶屏比重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8.24%。
如理想ONE、智己L7和福特EVOS等已经采用了贯穿式大屏的设计,飞凡R7搭载号称中国品牌最大的43英寸三联屏......
车载屏幕的诞生本是因为导航的需求,而如今多屏娱乐化的趋势下,导航仅成为了一部分。
03
消费者买的是多屏么?
多屏虽然是种趋势,但关于多屏的争论,早在造车界中已经舌战了一回。
何小鹏:坚定反对汽车里面有很多屏幕。屏幕多的基础是车里有很多人,但一台车,多少时间比例有多少个人,再乘以一个比例系数,他们在用不同的屏幕,投入产出比,这个没太大价值。
长城汽车:沉浸后排游戏,还是关注生命安全?在后排小世界,安全比娱乐更重要。
李斌:车上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大屏。
雪铁龙旗下高端品牌DS首席设计师:当前汽车行业的多屏化设计很愚蠢,因为实际上这些多出来的屏幕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功能。
李想:不要轻易定义那些你连用都没用过的产品。务必多思考一下用户基本的生活场景,并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
总结:多屏抱团取暖,少屏的死命呼寒气。
但消费者真的愿意为多屏买单么?
鉴于相关报告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成长市场。《每日经济新闻》对Z世代群体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倾向与特征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推动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中,低碳环保理念、看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特权”(不限行、送绿牌等)成为排名前三的重要因素,排在后四位的分别是保养费用低、健全的配套设施、购车补贴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等。
对于新能源汽车吸引Z世代群体的科技功能或配置,自动辅助驾驶、自动泊车、中控大屏及多屏联动这三项“黑科技”排在前三位,紧随其后的是车载娱乐系统和语音交互功能。
来源:2022新能源消费趋势报告丨Z世代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青睐自主与新势力品牌,钟情智能科技
无论是促使购车的因素还是单纯的科技配置喜好,中控大屏及多屏并不是首位,也不是次位。简而言之:要随时随地开,并且开得舒服。
还有一点就是价格。
从价格角度来看,15-2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更吸引Z世代消费者,有30.1%的受访者选择这一价位;其次是10-15万元的车型,占比26.6%;24.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超过20万元的新能源车型;选择购买10万元以下的车型消费者占比略小,为18.8%。
来源:2022新能源消费趋势报告丨Z世代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青睐自主与新势力品牌,钟情智能科技
也就是说有75%的受访者更愿意购买20万元以下的车型,而这些车型中有多少花里胡哨的功能?
因为车到现在为止仍旧没有脱离人类驾驶,我们对于车最基本、最重要、最大的诉求是安全地驾驶。
汽车的娱乐化走得超前于智能化。
马斯克眼里的完全自动驾驶是这两年的事情,所以特斯拉做的一系列娱乐化甚至可以在中控屏玩3A大作是为了等汽车真正实现完全自主化后所铺垫的。
但有多少车企或者自动驾驶企业能拍着胸脯说,未来3-5年定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
在没有完全智能化、自主化前,大规模的娱乐化未必是值得提倡的,因为会对驾驶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英国交通运输研究实验室(TRL)指出,当使用触摸屏操作CarPlay和Android Auto等互联系统时,驾驶员对路面情况的反应时间,会增加多达57%和 53%。就算使用语音交互方式(比如 Siri),CarPlay和Android Auto也会让驾驶者的反应时间分别增加36%和30%——仍高于酒驾和毒驾。
马自达高管称:“经过我们的研究,当驾驶员在任何车辆中触及触摸屏界面时,他们会无意中向方向盘施加扭矩,并且车辆会偏离其车道位置,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德国的特斯拉车主在行驶过程中为了调节雨刮器,造成了交通事故。
特斯拉就一块中控屏,那两块、三块甚至是五块屏呢?
有汽车媒体对理想L9的多屏设计进行了评测,对方向盘屏幕、HUD以及中控屏的操控性给予了好评,但对于后排的娱乐屏,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容易有晕车感,副驾屏幕的晕车感较后排更明显。
更重要的问题是,主驾在行驶过程中容易被车内其他娱乐系统所分心。
04
结 语
回到在车中看世界杯的话题上,在那些博主下的评论,似乎都是一边倒。
“回家看不香吗?”
“家里买三个大电视,不比买车便宜?”
“发这视频不尴尬吗?”
“没家吗?”
当一堆人高举“第三空间”的旗帜时,买车总有种买座舱送车架子的感觉,要让消费者认同“汽车是第三空间”的观点,座舱外的这扇门才算真的像他们敞开。
不得不感叹,汽车商业模式正被互联网企业那套逐步吞噬。有时候用力过猛,亮点成为了槽点。
“有家不能回,真惨。”
40多年前,汽车是普通家庭绝对的“奢侈品”,动辄几十万的售价,能买的下是真豪们。天津大发的出现,那一辆小小的、外观极其普通的厢式汽车的出现,让老百姓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汽车梦。
在满是自行车出行的那个年代,能拥有一辆车已是不易,人们对它的诉求不过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能够载着他们驶向远方。
而此刻,我们却寸步不移地在停车场里欣赏着远方的球赛。
参考资料:
1. 2022新能源消费趋势报告丨Z世代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青睐自主与新势力品牌,钟情智能科技,每日经济新闻
2. 从巨屏到多屏,用户需求还是车企内卷?车市物语
3. 汽车行业车载显示产业研究:车载屏迎高速增长,长江证券
4. 汽车大屏简史:从高级到廉价,车文驿
5. 越大越智能?越多越聪明?——内卷升级下的车载大屏,适可而止,西部智联
6. 一块车载屏幕的发展旅程,42号车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