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为何男女都爱穿大褂戴头巾?
最近一阵子,作为对塔利班以教法名义规定“女性得体着装”的回应,很多阿富汗女孩在社交媒体上纷纷晒出了自己、家人和朋友们穿着本民族传统服饰的照片。
1980年代的阿富汗女民兵,她是靠近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服饰有着浓郁的南亚风情
阿富汗境内的第一大民族普什图族女性服饰
普什图族服饰
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塔吉克人服饰
阿富汗第三大民族哈扎拉人服饰
部分阿富汗民族的传统服饰,中间戴着黄色缠头的,就是普什图男性的服饰,也是当今塔利班的日常穿搭
而咱们印象中,男人一身白袍,女人全身裹在黑色布卡里的那种穿着习俗,实际上源于阿拉伯半岛,是以沙特为主的阿拉伯民族的一种着装传统。像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伊朗和中亚几个斯坦这些国家,他们的服饰还是很具有民族特色的,都相当的花哨和世俗。
伊拉克传统歌舞
波斯(伊朗)传统服饰
波斯服饰
伊朗教士服装,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跟阿拉伯人区别明显
波斯服饰和乐器
最后是沙特的阿拉伯人穿戴,看起来非常简单朴素,即便他们的黑袍或者是白袍,很多都属于奢侈品牌的高端定制系列。
总结以上图片,大家是不是发现了这么一个规律——他们的服饰无论男女,几乎都是大褂+头巾或者是帽子、缠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直接光着头的。
按照教义解释,穆斯林们认为,头上有天,天上有神,因此不可“光头”以对,否则就是对神的大不敬,必须要用帽子或者头巾相隔。
这方面,无论是基督教或者是伊斯兰教,都受到了它的母体——犹太教理念的影响。至今,犹太人在教堂、哭墙和各种仪式上,除了男要戴着小圆帽,女的也不能光着头,需要顶个帽子头巾什么的。一些极端正统教的犹太女性,甚至裹得比保守的穆斯林还严实。
同样,天主教和东正教,也有女性进教堂带头巾的传统,但并不要求包裹很严实,露头发没有问题。
俄罗斯东正教堂
不过,除了宗教因素,穆斯林们穿大褂,带头巾民俗,还是主要跟地理和自然环境有关。
这些穆斯林国家普遍干旱少雨且多大风天气,昼夜温差大,古代大多以部落游牧的形式生存繁衍。
那么,这种环境下,穿大褂适应性强——不同的材质的大褂,可以很好地解决夏季散热和冬天保暖的问题。
而头巾不但能遮阳防晒,或者用来御寒,起沙尘的时候更是挡风护目的利器,也属于必不可少的随身之物。
古犹太人在中东的时候,也是长袍加头巾的装扮
具体用法方面,生活区域干热的阿拉伯人的袍子结构最简单——上下通透,外面的风吹到袍内,能迅速蹿遍上下,起着一种“烟囱效应”,将身体散发出的湿气一扫而去。与此同时,由于人体皮肤都被宽大的长袍遮住,阻挡了日光对体表的直接照射,而灌满长袍的空气又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从而使人感到凉爽、舒适。
据说,按照沙特人最传统的穿法,男人在白袍里面是什么都不会穿的,包括内裤;
加以区分的是,在纬度相对要高一些的国家地区,比如,伊拉克、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男人,虽然也喜好穿白袍,但会选择一条宽松肥大的裤子用作“打底”。
这个光腿装扮,是沙特长袍
通常,阿拉伯人的头巾会直接披在头上,然后再套一个头箍用来固定。
一般来说,头巾多选用白色,布料有优劣厚薄之别,随季节和条件而定。
但是,头巾的花色方面,沙特有比较讲究的规定——一般情形下,只有被赐予头衔和品级的非王室成员,才会佩戴红格子的头巾。
典型的像沙特外长朱拜尔~早期照片均为用头箍固定的白色头巾,成为国王的宫廷顾问后,才换上的红格子头巾。
朱拜尔年轻时
成了大佬以后的朱拜尔
而咱们对沙特男人都是白袍红格子头巾的印象,可能源于“传说中”,数以千计的沙特王子。
沙特原本就有一夫多妻制的传统,还默许养外室,原本后代的基数就相当大。加之,跟欧洲君主制国家不同,即便老妈没有正式的名分,她的子女照样有继承权,可以大大方方地被叫做王子公主。而且,按照阿拉伯人的规矩,驸马也叫王子,公主和驸马的儿女都可以称为王子公主...然后世世代代无穷尽也。
所以,这沙特5000王子的说法,还真不是吹的。
比韩国小姐更难辨认的,就是沙特王子了
作为保守的瓦哈比派群体,沙特还刻意对男女大褂的颜色做了统一规定——男穿白色,女穿黑色。
这是源于他们对伊斯兰教义中“人人平等”理念的理解——沙特人认为,服饰要充分体现教义中的“公平色彩”,所以不主张在穿着上彰显自己的财富-无论富裕或者贫穷,就给你一个选择的款式和颜色,以缩小富人和穷人在外表上的差距。
然而,教义终归只是教义,无论如何谦逊,如何统一着装,富裕和贫穷总难免会显现出来…即便就是款式简单,颜色没得选的黑白大袍子,也分地摊货、普通商场产品和国际大牌高端定制系列。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穿。
再往东,就到了中亚一带。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部分西亚的阿拉伯人和中亚各民族,女性原本没有罩袍蒙面的民俗,男人虽然穿大袍,但里面有“打底裤”,通常外头还会再套个宽松的大马甲。
就看下图这几位塔利班的高层,他们穿的,就是普什图族男子的传统“三件套”——长袍、坎肩、大褂(至于为啥肩上要搭个口袋,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阿富汗民俗:为什么塔利班们的肩膀上,都搭着个口袋??)。
很明显,这种民族特色的服饰,同样跟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有关。
同样,阿富汗多山地,大部分地区的服装追求尽量减少裸露皮肤,既要防晒,也能御寒,还得行动方面。而以大褂为主的男性宽松三件套和女性的长袍、披肩,就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
此外,在干旱多大风,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中,干活的时候,不但要考虑防风,更要注意头部的白天防晒、晚上保温。
右侧这位塔利班成员,就把缠头解了下了,用作了防晒的头巾
再加上,这么一裹,水源短缺不方面洗头的话,还可以尽量长时间的保持头发的干净。
像塔吉克族的软帽,作用也是类似。
还有咱们中国原来农村围白毛巾的习惯——有句俗话说,绑在后面是河北(主要是冀中南保定、石家庄一带,打结的位置在后脑勺),围在前面是陕北(打结位置在前额)。
《地道战》中,河北保定的围法
陕北白毛巾的围法
咱们中国沿海的渔民,也会像穆斯林女性一样用头巾把头发包得严严实实——显然,她们的头巾跟宗教无关,仅仅是工作需要而已。比如,我所在的学校,一些户外活动的保洁阿姨,就会包着鲜艳的头巾在草坪周边做卫生,这只不过是她们传统渔村的习俗而已。
好了,咱们再说回阿富汗人的头巾。
对他们而言,头巾除了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服饰,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历来,在阿富汗,男人的头巾被认为是名誉、勇敢和统治权的标志;女性的头巾(注意,不是罩袍和面纱,指的是传统的绣花头巾)则代表着她的尊严和名声。
2017年,喀布尔时装周上,模特们自信的展示阿富汗民族服饰
因而,在阿富汗传统民俗中,无论男女,头巾只能本人或者长辈才能碰,如果一个不太熟的人伸手去触碰对方的头巾,会被视为一种非常不尊重的行为,甚至是巨大侮辱。
尤其是男人之间,故意扯掉某人的头巾,就等同于一种赤裸裸的挑衅行为,很容易引发双方恶劣的肢体冲突。
同时,又因为头巾带着神圣的意味,人们调停矛盾时,还总会说:“看在头巾的面上....”,还有“嫂子的头巾”,意思是保护嫂子的名声也是小叔子的责任。如果说某人“躲在头巾下”,则是在讽刺他是个没有担当的胆小鬼。
实际上,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服饰,即便各民族之间确实有穿大褂,戴头巾的共通之处,但具体的色彩和款式还是非常丰富绚丽,极具民族特色的;而非就是人们通常印象中的,男白袍、女黑袍,无论男女,千篇一律,严肃单调且缺少个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