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越南废除了使用1800年的汉字,全民学习罗马拼音,如今什么后果?
原标题:越南废除了使用1800年的汉字,全民学习罗马拼音,如今什么后果?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汉字恰恰成为了发扬和传承最好的媒介。
表面上看起来只是文字衍生进程,实则承载着整个民族的荣辱存亡,这种潜行入根的文化渲染,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均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这是什么概念,诸位不妨做这样的思考。
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途曾遭到过无数次外族入侵,为什么还能持续到今天?为什么成为了全世界唯一存在且延续的文明古国?
在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且充满生机、摆脱困境方面,汉字绝对是功居至首。
它的比划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比划不会随着外界声音的变化而变化,特定时代的社会情况和文化思潮,均通过这些文字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渗在华夏儿女骨子里的东西,这是融于华夏儿女血液里的东西,再多的外界理由想要将其改变,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神州大地恰恰遵循着这一真理,延续至今的盛世文明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些国家偏偏要充当另类者,比如曾经的藩属国越南,废除了使用1800年的汉字,全民学习罗马拼音,如今是什么后果?
废除汉字
事出必有因,越南决定废除使用1800年的汉字,很大程度上是归于西方科技的发展。
在此之前越南长期依附于神州大地,军事文化上均以此为依赖,西方列强为了打开市场,用炮火轰开了国门,越南在列强的统治下,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后来的初衷很简单,同化当地百姓创造民族文化,殊不知这一举动为越南带来了诸多困难。
这种渗入到骨子里的东西,根本没有办法去改变,老一辈的越南人直到现在都仍然在使用汉字说汉语,但这些列强选择从教育入手,推行全民学习罗马拼音。
列强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向拉丁文转变,殊不知伴随的是文化断层。
年轻人想要学习曾经的历史,避免不了的是翻阅曾经的史书,可根本无法识别的汉文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唯一的选择便是学习新一门语言。
这无形中也抬升了汉语的重要性,难怪汉语仍然是越南的第二大语言。
表面上看起来并无太大影响,但这是基于和平的时代下,谁能保证没有意外事件发生?
一个连历史文明追溯起来都如此困难的国度,你指望他们能有什么造化?稍微遭遇点局部战争,就有可能分崩离析,因为他们没有历史文明,没有文化认同。
对于当地的百姓而言,他们没有根基上的东西,有些东西没了就没了,大不了自己再换个国家生活,只因灿烂千年的文化财富被拱手相让。
对于历史文明优秀的国家来讲,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着认同感。
你敢欺负我的同胞,我就要和你拼命到底,再先进的枪炮又能奈我何?血肉筑成的堡垒才是最让人害怕的东西。
无可取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神州大地同样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但我们选择了坚持。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文字性变革一度被提上日程,这里同样有“文字拉丁化”。
当时国内许多知识分子在俄国学习,收到相应文化感召回国便发出倡议,文学大师鲁迅更是特意撰文进行了声援,只因曾经接受过西方文学教育的熏陶。
关于“废除汉字”的浪潮热起,后期更是到了必须进行的地步,但一位名叫赵元任的大师站了出来,他坚持反对“废除汉字”的提议。
好在赵元任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最终算是叫停了这场风波。
在他看来,文字变革要遵循时代发展进程,绝非三分钟热度想一套是一套,将文化根基等东西取缔,很容易出现文化断层,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赵元任一针见血点名主义,拉丁化想要被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教育普及的基础上,如果教育被普及,又何来“拉丁化”的提议?只不过是某些有心人的闹剧罢了。
专人专评太多,根本没有人去顾及。
赵元任为了抢夺目光,专门写了两篇文章,即《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两篇文章都只是一个读音,深刻彰显了汉字潜在的魅力。
文化是一点一滴堆积而成,绝非讨心欢喜而逞一时之快,归根结底不过是在制造阻碍罢了,谁愿意让自己国家出现文明断层?
越南此举看似是独立的象征,殊不知再次被贴上了西方殖民的标签,这又是何苦?
笑侃人世间
文字虽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本质上却意味着民族根基,它的传承不容有任何犹豫。
越南表面只是废除了汉字,实则废除了本国的历史,时隔多年想要再次回头看的时候,出现最多的标签就是“局外人”,没有历史没有底蕴没有情怀,最终的结局自然是无需人们多言。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神州浩土钟灵毓秀。
历史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物质和精神载体,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例外,铭记过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国家软实力,才是新时代之下每个公民最应该做的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