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的云南澜沧县,风景宜人的山寨,美丽的拉祜族姑娘
这是一组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的云南澜沧县的老照片,拍摄者应该是当年来到云南进行地质考察的外国旅行者。澜沧县位于云南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澜沧县是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美誉。澜沧是拉祜族人的聚居区,是古代哀牢国的属地。
30年代的澜沧县,遥望上允坝子的美丽景色,上允镇是澜沧县境内最大的坝子,地处澜沧县西北部,那时候的上允坝子植被茂密,风景宜人。
30年代的澜沧,上允坝子村落里的草棚,这应该是一户拉祜族人的家,草棚外有一条小狗在看家护院,草棚很简陋,估计很难抵挡得住风雨。
30年代的澜沧县,上允村落里,当地人居住的草房子。这些草房子条件简陋,低矮逼仄,当年的拉祜族人的生活还是非常艰苦的。
30年代的澜沧县上允坝子,堆沙节上的盛装少女。堆沙节傣语叫”摆广母塞”,“广母”意为塔,“塞”意为沙子,而“摆”就是节日的意思。堆沙节一般在傣历的一月十五日举行。堆沙节为期两天,傣历一月十四日开始堆沙塔。
30年代的澜沧县上允坝子,一户拉祜族人家的合影。拉祜族是云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拉祜”是用火烤虎肉的意思,因而拉祜族曾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30年代的澜沧县,一个拉祜族妇女,她身材丰腴,头上缠着头巾,看上去面无表情。
30年代的澜沧县,一个面容清秀的拉祜族少女。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襟长衣,衫长到脚面,开岔至腰部,衣领和开岔处都镶锈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长裤。
30年代的澜沧县,一个身穿民族服饰的拉祜族少女。拉祜族女子喜欢戴大银耳环、银项圈和手镯等饰品。有的穿无领的齐腰短衫,让白内衣露在筒裙外面,用以模仿喜鹊的颜色,意为与喜鹊争艳。
30年代的澜沧县,当地民众正在庆祝浴佛节。浴佛节又称为佛诞节、佛诞日。浴佛节这一天,人们会举办诵经、跳法王舞,以及到各个佛殿拜佛等活动,除此之外还有泼水的习俗,活动会持续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