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拉祜(hù)族
拉祜(hù)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即大家拉起手来,代表团结,‘祜’即代表幸福的意思。
拉祜族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中国境内的拉祜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拉祜族总人口数为485966人。作为跨界民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
拉祜族应源于古氐羌(dī qiāng)系统,属于古氐羌遗裔之一,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举族迁入云南。
拉祜族先民最初的社会组织是双系制大家庭公社,主要的生产方式是游猎和采集。
拉祜族崇拜多神,供奉“厄莎”。澜沧县巴卡乃乡还保留着本民族传统的供奉设施,在村落广场和各个角落,都矗立着各种形式的标竿,上面刻着几何图纹。
拉祜族的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民族特色。喜爱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突出特点,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
以前拉祜族男子出门,随身不离腰刀,这是防卫和打猎的工具。在封山禁猎之前,有些男子外出随身配带猎枪和挂包,在农闲之余,便进山打猎。
拉祜族过去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主食为当地生产的大米和苞谷。喜用鸡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苞谷做成稀饭。
拉祜族平时喜饮烤茶,如果有客人来了,必须烤茶招待。拉祜族男女老少过去都会吸烟,吸的烟是自己种的草烟和一种味道十分浓烈的“兰烟”。
拉祜族的寨子,一般都建在山顶和半山腰上。寨子的竹篱笆,每年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参加修理一次。拉祜族的住房有两种:一种是桩上竹楼,另一种是落地式茅屋。
拉祜族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摔跤、踢架、射弩、火枪射击、打陀螺、荡秋千、跳芦笙等。
拉祜族的乐曲旋律悠扬,调子丰富。常见的吹奏乐器有葫芦笙、列嘎嘟、闭闲等。拉祜族的舞蹈动作往往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芦笙舞、摆舞、跳歌等。拉祜族有着独特的葫芦文化。
拉祜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中秋节,其中春节最为隆重。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
拉祜族其他传统节日还有农历二月八、农历七月的祭祖节等。此外,拉祜族传统地域性的节日,还有卡腊节、婆娘节、洗澡节等。
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的采集、游猎、游耕生活,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历史,形成了拉祜族独特的和谐民族文化。学习少数民族文化,为民族团结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