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后”小诗人匡鸿羽出童诗集,从“小读者”到“小诗人”,他是如何炼成的
“爸爸妈妈上班,可我要上学,又要上‘班’,周一晚上,爸爸要我上奥数班,周二晚上,妈妈要我上英语班,周三晚上,爷爷要我上书法班,周四晚上,奶奶要我上钢琴班,周五晚上,我自己要上乒乓球班,周六周日,一班接一班没完没了,唉,真想快点儿长大,就不用上学,也不用上‘班’”这么有童趣的小诗是不是让你这样的打工人会心一笑,这首诗名为《上“班”》,作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嘉兴“10后”小诗人匡鸿羽,他以机智幽默又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写出了当代小学生的普遍烦恼。这首诗也收录在匡鸿羽最新创作的童诗集《蟠桃味的筋斗云》中,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该诗集甄选96首童诗,构思精巧完整,字里行间闪烁着童趣、真情、智慧的光芒,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阅读时都会忍不住嘴角上扬,会心一笑,从诗中获得极大的情感共鸣和思维碰撞。
匡鸿羽7岁开始写作,已发表诗歌140余首、作文40多篇,散见于《诗刊》《诗潮》《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少年儿童》等70多种报刊,曾荣获第四届“未来作家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奖,第十八届“新作文杯”全国小学生放胆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奖项。
佳绩累累,收获颇丰,匡鸿羽的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近日,匡鸿羽接受了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来看看“小诗人是怎样炼成的”吧!
“把语言转化成文字,能让我感到开心和快乐”
童诗集精选了匡鸿羽在各类报刊发表过的96首诗,分“趣”“真”“情”“愁”“思”“梦”6辑编排。作品既有小诗人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又有对亲情友谊的体悟,还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每一件非常微小甚至不起眼的所见、所闻,可能只占据生活中的一两秒,但却足够撑起匡鸿羽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趣味横生的描述。
“我叫匡鸿羽,2010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生活中的我活泼开朗,是一名运动小健将,喜欢跑步、打篮球、游泳等,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最爱的还是阅读和写作”,在对自己的介绍中,阳光帅气的匡鸿羽小朋友笑着说到。尽管年纪较小,但文采斐然。他从8岁开始发表作品,现已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老师同学们常常称他为“小作家”、“小诗人”。
谈及为什么喜欢上写作时,匡鸿羽说:“写作能让我发现生活中的美,把语言转化成文字表达出来,能让我感到开心和快乐。” 上一年级时,最初的写作从简单的看图写话开始,后来慢慢练习写作文、童话、诗歌等。从那时候起,写作的种子就开始在匡鸿羽心里萌芽了。
最开始写作时,他也像唐僧取经一样,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难”。比如,很多字不会写,只能写拼音;只会写“流水账”,“挤牙膏”凑字数;词语七零八落、前后颠倒,语句不通;不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会引用古诗词、名言名句;不会构思作文、不会“凤头猪肚豹尾”……
在写童诗的奇妙旅程中,有件事让匡鸿羽至今难以忘怀。“有一天,爸爸送我上学的路上,下起了小雨,我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雨伞。爸爸启发我写一首小诗,我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张开想象的翅膀,看着看着,一把把伞慢慢就变成了一朵朵花……没过一两天,《雨和伞》就新鲜出炉了。后来,爸爸帮我打成电子稿,发给语文老师,老师看后提了几条修改意见,我又认真修改了好几次,一首小诗《雨和伞》大功告成啦。再后来,爸爸帮忙投稿参加作文大赛,获得了第十八届“新作文杯”全国小学生放胆作文大赛一等奖!而且还因此去山西参加了《新作文》研学夏令营”。从此以后,匡鸿羽写童诗的信心更足了,兴趣也更浓了!
从“小读者”到“小诗人”,教育引导必不可少
写诗看似简单,但相比起议论文或者记叙文来说,诗歌的创作更看重情感和天赋。匡鸿羽父母十分注重培养孩子在日常中发现“美”并将之用文字记录表述出来的能力。他们认为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写作力、幸福力,远比试卷上的“98分”“100分”来得重要。因为这些能力具有自身成长性,能够帮助孩子不断收获进步,走向更高远、更光明的未来。
匡鸿羽告诉记者,爸爸妈妈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给他买了很多绘本书,还订了《幼儿画报》等杂志,晚上就读给他听,这有效地激发了他喜欢阅读的兴趣,“我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在家就极少看电视了,而是翻看各种书籍,陪着我一起阅读,现在,平时我就负责写出好作文,制造出好作文炮弹,爸爸就帮助找杂志报刊精准地‘投弹’……没有爸爸妈妈的引导帮助,我也写不出这么多好作文”。
写作几年,匡鸿羽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写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可以带给孩子们很多欢声笑语;写精彩无比的童诗,可以带给小朋友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写感人的小说,可以讲述老百姓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写好看的科幻故事,可以畅想人类未来……
谈到写作带给自己的变化,匡鸿羽想了想说:“写作擦亮了我的眼睛,让我平时细心观察大自然,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奇妙,更加喜爱阅读各类书籍,更加喜欢动脑思考和讨论问题,更加对自己有信心,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多说一句
“双减”之下,孩子可以选择“诗意成长”
面对“双减”政策,父母们一面积极响应减轻孩子学习压力的号召,一面也在迷茫和焦虑中摸索着教育培养孩子的新路。
“双减”政策让孩子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部分时间极大程度地决定着孩子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该如何带领孩子呢?
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言传身教,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如果想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那么就和孩子一起锻炼吧;如果想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那就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阅读吧;如果想拥有一个爱劳动的孩子,那就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吧;如果想让孩子做事更加有条理、有效率,那就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并且努力实施吧;如果想使孩子更加睿智,那就和孩子到生活中、到自然中去探索、思考、发现吧……唯有尊重和把握孩子的自由与闲暇时间,孩子们才能在这段成长时光中学到智慧、享受快乐。
匡鸿羽父母就选择了陪孩子诗意成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做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希望你永葆一颗童心,走好人生每一步,做生活的‘诗想家’!”
孩子是天生有诗意的人。童诗是纯真纯净的,让孩子感受美好;童诗是童趣童乐的,让孩子感受快乐;童诗是有情有爱的,让孩子感受大爱……对于孩子而言,写童诗,好玩、率真、纯粹,可以说是一件“有趣味”的事,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