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育未来|以足球为载体,崇明中学收获体育附加值
“沪”动青春 “运”育未来,第十七届上海市运动会落幕。四年一届的市运会是上海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和青少年体育赛事,也是检验上海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成果的一大舞台。自2019年起,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开展本市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从该体系走出的青少年运动员们正陆续踏上市运会舞台。借市运会召开的契机,本报记者走访20所“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龙头”学校,就体教融合在上海校园的发展现状展开系列报道。
——编者按
“往那边打,往那边打!对着阳光打!”冬日下午的暖阳中,崇明中学男足队教练张文忠站在足球场上对学生小刘进行特训,备战今年4月举行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体育类专业)。两年前,正是在张文忠循循善诱的劝导下,刘同学在辍学一年后重返校园,重拾对足球与学习的兴趣。作为上海市学校体育足球“一条龙”项目布局建设龙头学校,崇明中学以足球为载体,向着实现“体育育人,体教共赢”的目标而努力。
为师生交流提供新平台
作为崇明中学足球项目的开荒者,张文忠在2016年着手创立学校男足队伍。2019年,刘同学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崇明中学,并入选男足队。目前就读高三的他在寒假期间跟随张文忠进行一对一特训,为考入心中的理想院校而努力。在2020年疫情期间,小刘由于沉迷于游戏一度迷失自我,并最终辍学,“平时踢球可以释放压力,关在家里就没法找到压力的出口,就这样迷上了游戏。”小刘的班主任找到张文忠,希望他能引导这名学生回到学校,“原本小刘就不怎么喜欢与老师、同学交流,他心里只认可足球队。”
张文忠至今依然记得两人两年前的一次对话。张文忠问道:“如果只有初中文凭,你以后能做什么?”彼时沉迷于游戏的小刘对自己的未来并不关心——“我可以送快递”。张文忠反问道:“你在38℃的高温下能坚持送几天快递?”在这一年里,张文忠与小刘一直保持联系,并多次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难处,并不断鼓励、开导他。最终,刘同学在停学一年后于2021年9月重返校园。
崇明中学男足队目前由22名学生组成,其中新疆班学生16人。这支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学生组成的足球队在短短七年内多次为学校摘金夺银,曾在2017年至2021年四度问鼎崇明区校园足球联赛冠军。不过在组建之初,队内的纪律问题令张文忠头疼不已。
“刚进足球队的时候,新疆班同学各自为战,只给自己人传球。但足球是讲究团队的运动,既然要踢球,格局就要放大,必须优先考虑整个团队的利益。”起初,张文忠更多地向队员们灌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技战术反倒成了其次的内容,“在球场上,只有对手和队友,你们必须要把球传给处于最佳位置的队友。”
仅仅三个月后,张文忠就在新疆班队员身上看到了显著的变化——他们不仅在球场上变得无私,还与其他队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足球,远离父母、只身一人在上海上学的新疆学生们,逐渐向老师与同学们打开了内心的世界。这凸显了足球活动在崇明中学的高附加值——为师生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新平台。
落实“三进”助力学生成长
回忆起创立崇明中学足球队时的场景,张文忠清晰地记得,学校当时“基本没人踢足球”。崇明中学拥有一块十一人制的标准灯光足球场、四块七人制赛场,硬件设施堪称优秀,但大部分时间里,球场上空无一人。如今一切都已转变,“即使下雨天,球场上也总能看到同学们在踢球。很多家长为孩子添置了专业球鞋与球衣,很支持学生们参与足球运动。”这正是崇明中学近年来落实足球“三进(进规划、进课程、进课堂)”后取得的成果,实现有目标为导向、有课程为载体、有训练为抓手。
据崇明中学副校长李建生介绍,学校自2015年起明确将足球项目列入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每年将足球特长学生的招录纳入学校整体招生计划中;将足球项目与学校的选修课程、体育专项化教学和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融为一体,实现“进课程”;在满足足球特长学生训练和比赛的基础上,为每名学生提供选修学习、体验足球运动的机会与平台。
最重要的是“进课堂”。自2014年起,崇明中学开始探索艺、体、劳课程项目化走班教学,体育实行“1+3”课时,其中“1”为足球课,确保学生每周一节足球课,“3”为体育专项选修课;在学校14名体育教师中,四人拥有足球教练员或裁判员资格,外聘的两名专业足球教练分别拥有中国足协C级和D级教练员证书。
结束两小时的训练后,走下球场的刘同学对未来充满信心,“没有张教练与足球,就没有我的今天。”小刘的例子,正是崇明中学一直以来倡导的“体育育人,体教共赢”最生动的体现。李建生表示,“体育育人,体教共赢。这是足球在崇明中学的价值。首先,体育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多平台;其次,足球运动是教育学生的最佳契机。在愉悦、放松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吴雨伦 供图/崇明中学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