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实际上是一首打油诗的水平
人们深信不疑的东西,常常是错误的,甚至可能是荒谬的。
《沁园春雪》这首词,就是一个例子。它远没你想象地那么好,实际上它就是一首打油诗的水平,一首不像打油诗的打油诗。
一、为什么不像打油诗
说它不像打油诗,这主要是词的格律特点决定的,词的特点长短句相间,有明显的节奏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没有打油诗那么滑溜,所以它不像打油诗,这是沾了词的光。
比如张宗昌的《游泰山》:“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就象打油诗。我给改一下表达形式:“远看兮泰山,恍兮惚兮黑乎乎。上头居高细兮,下头众恶然却粗”,这样就显得挺文学,不打油了。形式常常给人造成错觉。
二、豪情壮志不等于文学
人们佩服这首词,主要依据是,它很大气,有豪气,有帝王气。
要说大气,看看刘三的《大风歌》怎么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三句话,可以说力压这首词,而且艺术上还超出这首词。因为大风歌除了有小人得志的豪气(大风起兮),还有一种踌躇满志、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做作姿态,也很精彩。而且写作手法上有波澜,有起伏,有高昂,有低沉,而沁园春雪,则显得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整体就是一个调子:江山如画我如画。
还有那个伪托岳飞写得那首满江红,象这些句子”怒发冲冠,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等等”,也可谓豪横冲天,比“雪”如何?就语言表现看,也要超出雪的。
所以,不能用所谓大气豪气,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当然这一直是中国人的见识习性,这个习性要改一改。好比我说马云相貌平平,你非说马云有钱是首富,有钱证明英俊,逻辑不通,有钱和相貌这是两个问题,没有必然性。我说沁园春雪很一般,你说它有豪气,用来证明它的伟大,一样说不通。
其实,一个文学作品的好坏,也不能用所谓的大气豪气,豪情壮志之类的标准衡量,这个标准苍白、空洞,如果一个作品也仅仅体现大气豪气,那这个作品同样苍白空洞。中国人喜欢这个评价,因为他们不懂文学。
三、为什么是一诗打油诗
和苏轼的词相比,沁园春雪也就属于三、四流的作品。不和苏轼宋词比,“雪”本质上也是一首打油诗的水平。说它打油诗主要是从思想性方面来说的,从语言艺术和情感境界方面看,也是如此。
第一,从思想性看
从思想的角度,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思想性可以说为零。它没有思想,也没有任何新意,没有给人以启迪的地方。人们称赞它,无非说它大气磅礴,这契合了农民群众的皇帝情结和帝王思想,因此一下子抓住人心,引起共鸣。
中国人是谁厉害服谁,谁老大服谁,好大喜功,成王败寇,好面子,讲场面,追求大气局气。一个个都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看看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动不动自称世界第一,称亚洲第一中国第一都显得没面子。
所有人都一个追求,一个鸟性,不是做皇帝,就是在做皇帝的路上。都一样的雄心壮志,这有什么值得佩服的呢,这种心思意念算不上思想,这是一个传统,大家都在这种传统中。整个民族思想匮乏,头脑单一,除了“雄心壮志”,也不知道其他的了。
一部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思想性,要么直接地展现,要么间接地启示,总之你得有东西,没有思想就是空洞无物,读这样的作品,是白白浪费时间。
当然,除了思想,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它的某种“美”、“境界”也算一种“思想”,因为它既给人享受,也能起到启迪思想、深化思想的效果,甚至起到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的作用。但这些东西在“雪”这首词里连影子也没有。
第二、从语言文字看
首先,过于口语化。这首词语言浅显,流传较广,但是作为旧体词,文辞表达着明显不足,就是过于口语化,不够典雅。差不多是一首现代语言构成的旧体词,新旧相杂不够和谐。
比如这些词:千里,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比高,红装素裹,如此多娇,无数英雄,射大雕等等,差不多都是。千里万里虽然古诗词里也有出现,但在一首词密集出现口语化词汇,难算上乘之作。
其次,用词牵强生硬,比喻失当。比如惟余莽莽,顿失滔滔。“莽莽”“滔滔”,这里用法生硬。比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银蛇纤细,难表达词中壮阔之意。用蜡象喻高原有不知所云的感觉,不贴切。银蛇大象也难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表现的是柔美,这首词写大山大河表达壮美,用柔美总结,不搭配不自然。
第三、从艺术上看
整首词都是宏观场景、宏大叙事,诸如千里万里、黄河大山、历史人物等等,鼓动性有余,感染性不足;粗犷有余,精细不足;自始至终一个意象、一个情感、一个调门、一个声音,缺乏高低起伏的变化,缺乏荡气回肠的力量,缺乏动人心弦的文字。粗犷其实是粗疏,阔大其实是虚空,豪放有点象干嚎。
好的诗文,写景抒情都应该千转百回、起伏曲折、欲说还休,丰富含蓄,正所谓“文如看山不喜平”,但“雪”这词,从文辞到文意都浅显直白,意象情感单一,格调不高,境界老套,象一个得意的孩子的理想宣言。
拿苏轼的赤壁怀古简单比较一下,豪放也可以细腻多情,宏大也可以含蓄隽永。在文字表现力上,情景交融,古今交融,粗犷温柔,让人感慨不尽,回味无穷。
再对比下境界,用一句话做例子,苏词“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毛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前一句不论,毛词化苏词而来,关键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一时多少豪杰”,可以对比一下境界高下,看上去语意差别不大,但境界有云泥之别,毛说的竞折腰的“无数英雄”,不过是贾宝玉所说的“钓名沽誉,国贼禄鬼之流”,而苏轼感叹的“一时多少豪杰”之豪杰,则范围更广,包含了折腰的没折腰的,成的败的,好的坏的,这才是完全的人生,引发的是一种更为深沉和广阔的历史沧桑感,容纳了对更多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这种感慨和感情比起感叹“折腰”的英雄,少了造作和虚假,多了真实和深沉。
最后,说沁园春雪是首打油诗,无意于评价毛的诗词能力不行,总的来看,能写写,还可以,但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好,尤其是这首沁园春雪。毛有些诗词还是不错的,比如同为沁园春,“长沙”就比”雪“好得多,虽然思想一个调调,但在语言表达和文学趣味上,前者大概在二流上部水平,而后者则在三流中下水平。